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2014-09-09黄静
黄静
摘 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将复杂、抽象的知识点变得简单、直观,方便学生理解。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养,灵活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本文简要分析了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并探讨了应用误区,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中生物 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4-0-01
生物既是高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高考理综试卷的重要内容。所以,高中生物教师应对教学进行深入研究,灵活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及效率。以下简要针对高中生物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
1 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1 创建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生物教学,可以通过色彩艳丽的图片、灵活生动的视频、优美动听的音乐等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细致了解生物的规律与现象,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解“生物系统的信息传递”相关知识点时,就可以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一段“小蝴蝶采花粉”的视频,吸引学生的关注,调动其学习热情,再进行后续知识点的讲解,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在讲解“信息传递的作用”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制作PPT课件,展示相关图片,还可以利用Flash动画,向学生介绍“蝙蝠回声定位”等。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夯实基础。
1.2 冲破教学重点与难点,增强学生的自学才能
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的认识能力及思维水平有一定的局限,再加之生物知识点中包含很多抽象、复杂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困难。信息技术具备形象、直观的特征,能够将生物知识点中的难点内容变得简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例如,“细胞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点因其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很难深入记忆相关内容,尽管可以让学生利用显微镜细致观察细胞的分裂样片,然而观察到的细胞分裂仅为某一特定时期的图形,无法将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连续起来。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模拟实验,为学生创建一个“减数分裂”的小课件,让学生自行进行操作,从而深入理解细胞分裂的定义,辅助学生进行记忆,并且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2 信息技术应用在生物教学中的误区
2.1 情境教学的同时不可以忽略培养学生的能力
尽管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创建灵活、生动的教学情境与氛围,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结构与形态,然而部分教师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应鼓励学生步入自然,细心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情况,增强生物观察力与判断力,为以后的成长与发展夯实基础。
2.2 忽略内容,随意应用信息技术
高中生物课程中的很多知识点学生都已经在生活、实践中接触到,因此,针对这些知识点,教师仅需要简单讲解学生就可以明白,不需要应用信息技术,所以,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应针对教学内容,合理设定,从而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
2.3 教学设计不细致
部分生物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仅将课件简单地制作成文档格式,甚至将教材内容照搬照抄到屏幕,这种方法并没有真正应用信息技术,仅可以称之为电子教案。另外,在生物知识中,包含很多抽象、深奥的内容,一些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讲解此类知识点时,过于追求画面的精美,过多地应用音乐与动画,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降低了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以后发展。
3 结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现今教学改革速度的逐步加快,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相应出现改变,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善于灵活应用信息技术讲解课程知识点,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细致地了解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及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戴小祥.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和反思[J].中小学电教(下),2011(09).
[2]邱玉洁.“问题探讨”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2(Z5).
[3]郭亦文.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1).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