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英语书面语中的口语化倾向
2014-09-09刘峰
刘峰
【摘要】《中国大学生英语书面语中的口语化倾向——高水平英语学习者语料对比分析》一文通过对比分析学习者语料的方法,以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作文为研究对象,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大学生英语书面语中存在的口语化倾向。本文对该文进行了介绍和简评,向读者展示了该文作者如何通过收集、分析国内英语学习者语料来进行这一研究,并就该文的结构内容特色进行了评价。同时本文还指出了该研究在设计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语料库 口语化倾向 评介
英语写作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重要部分。在国内,关于英语写作的研究已初具规模,成果有目共睹,但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料库语言学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为研究英语写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特别是随着学习者语料库的建立、发展,许多学者运用开始语料库方法研究中国学生的英语中介语。《中国大学生英语书面语中的口语化倾向——高水平英语学习者语料对比分析》(以下简称《口语化倾向》)一文由南京大学的文秋芳教授(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丁言仁教授和王文宇副教授联合完成,发表于《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4期,目前被引已超过400余次。该文运用对比分析学习者语料的方法,旨在回答两个问题:(1)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书面语中是否存在明显的口语化倾向;(2)口语化倾向能否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而有所弱化。
一、内容概述
《口语化倾向》一文共五节,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和文献回顾)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学者运用学习者语料库对比研究语言学习者、尤其是高水平英语中介语的成果,以及该文研究书面语中的口语化倾向的原因。引言一节指出,我国已有不少学者利用语料库研究中国学生的英语中介语,但少有对学习者语料进行对比分析,也就是将国内英语学习者的语料同本族语学生的语料进行对比研究。对比研究的重点之一在于分析书面语中的口语化倾向,具体表现为:过度使用第一/第二人称(即读者/作者先限度过高),以及过度使用2000个英语高频词(单词区分性与多样性较低)。文献回顾一节介绍了国外对比研究高水平英语中介语的研究成果,典型代表文献包括Petch-Tyson(1998),主要研究了作者/读者在书面语中的显现度,另外还有Cobb(2000),研究了书面语中不同词频的词汇分布情况。
第二部分(研究设计)是整篇文章的核心部分,包括研究问题、语料来源、语料收集、结果与讨论等四小节。研究问题主要有二: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书面语中是否存在口语化倾向;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书面语中的口语化倾向是否随英语水平的提高而有变化。针对这两个问题,作者随机抽选了我国某大学英语专业一至四年级学生的240篇论文,每年级60篇,并用词汇分析工具VocabProfile分别考察了读者/作者显现度和词汇分布情况,之后又分别与国际学习者语料、本族语大学生语料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最后将四个年级语料的进行比较。
第三部分是结论部分。通过前面的语料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书面语同其他国家(如法国、丹麦、芬兰、瑞典)的英语学习者一样,都表现出较强的口语化倾向,与母语、文化背景差异没有直接关系,但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他们书面语中口语化倾向有减弱的趋势,且一年级到二年级的变化速度最快,并由此推断英语专业大学一年级是大学四年的关键期。
二、评介
纵观全文,该文呈现以下几大特点:
1.结构完整,条理清晰,科学严谨。为了同Petch-Tyson以及Cobb的研究成果相对比,文章作者在“文献回顾”部分详细介绍了他们的研究对象、语料来源、理论依据、研究参数以及研究结果,为自己的研究做了铺垫。在语料收集阶段,文章作者收集了四个年级各60篇论文。文章作者还特别验证了四个年级的语料是否能代表由低到高的水平,具体采用的方法是,测试其句子平均长度和单词平均长度。通过对这两个参数的分析,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四个年级学生英语水平确实存在差异。作者这样做的目的,是因为在此基础上研究四个年级语料的读者/作者显现度以及不同词频等级的单词使用情况,会更具说服力。另外,由于国际英语学习者语料库只收集英语专业三、四年级学生的作文,因此文章作者在同其进行比较时,只提取三、四两个年级的语料。这几个小环节都体现出了文章作者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
2.多个角度对比,说服力强。本研究的结果主要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在“结果与讨论”部分,文章作者共展现了4个表格,每个表格都从若干不同的维度进行分析。以表2为例。表2是“六种不同语料中的读者/作者显现度”,这六种语料分别是以汉语、丹麦语、美语等六种语言为母语的英语专业学生的书面语料(除了汉语母语者语料分析结果外,其余结果均来自Petch-Tyson(1998)的研究)。为了测试这些书面语语料的读者/作者显现度,文章作者分别分析了语料中的第一、第二人称单、复数代词(包括人称代词、物主代词的主、宾格形式以及Im等缩略语形式),以及情境指代词(here,there,this essay)、强调小品词(just,really)、模糊词(kind of,and so on等)。根据这些数据结果,文章作者将这些语料的读者/作者显现度由高到低进行排序,结果是:瑞典语母语者>语母语者>芬兰语母语者>汉语母语者>荷兰语母语者>法语母语者>美语母语者。
3.化繁为简,浅显易懂。一方面,前面已经提到,该研究结果多以表格形式呈现,使研究结果一目了然,读者通过观察表格数据,稍加思考就能够得出和该文相同的结论。另一方面,文章作者对于表格的解读也十分清晰。值得注意的是,Petch-Tyson在其1998年文献中的表格中,读者/作者显现度特征全部体现为词语出现的次数(如“391”);而文秋芳等在其文章中,全部换算为了频度(如“71/万词”)。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方便对比。提取的语料总字数各不相同,少的不到四万词,多的接近六万词,直接把词数拿来比较比较当然不可取,转换为频度则解决了这个问题,也避免了读者的误解。
当然,该文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从文章标题可以看出本文的目的是研究中国大学生英语书面语的口语化倾向,在实际研究时,文章作者只重点关注了两个参数:读者/作者显现度和词汇分布,这两个参数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口语化倾向有待向我们介绍或者进一步论证。另外,在读者/作者显现度的两个表格中,作者对全部参数(第一、第二人称代词、强调小品词等等)进行简单的、等比例的代数相加,就得出“读者/作者显现度总体特征”,并根据这一总体特征的数值大小进行排序。笔者认为这样计算过度强调了情境指代、强调小品词和模糊词在读者/作者显现度中的地位,例如在芬兰语母语者的语料中,强调小品词的出现频率远远高于其他语料,这直接影响了最后排序的结果。当然,这两个问题归根到底都是Petch-Tyson的文章就存在的问题。
《口语化倾向》一文以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作文为研究对象,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大学生英语书面语中存在的口语化倾向,一方面为我们展现了英语学习者语料库的应用价值,为国内学者进行学习者语料对比分析提供了可参考的研究典范;另一方面,文章结果表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写作中存在着较高的口语化倾向,尤其体现在读者/作者显现度这一特征上,即中国学生往往在写英语作文时自觉不自觉地过度使用第一和第二人称代词。这一研究能让我国师生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意识到这些问题,从而避免使用不地道的、过于口语化英语表达方式和写作模式。
参考文献:
[1]Cobb, T. Analyze late interlanguage with learner corpora: Quebec replications of three European studies[J].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59(3). 2003, 393 - 424.
[2]Petch-Tyson, S. Writer/reader visibility in EFL written discourse [A]. In S. Granger (ed.). Learner English on Computer [C].LondonNew York: Longman. 1998.
[3]文秋芳,丁言仁,王文宇.中国大学生英语书面语中的口语化倾向——高水平英语学习者语料对比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4):268 - 274.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