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议“公务员热”

2014-09-09王溱

商周刊 2014年13期
关键词:灰色收入降温公务员

王溱

2014年地方公务员考试已陆续进行。但今年各地考试报名火爆情况不如以前,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多地招录和报考人数双下降。其中浙江省招考8995名,比去年减少近三分之一,为近4年来最少。天津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为62326名,比去年减少了近5000人,是近4年来报考人数首次下降。

公务员热已经持续了20多年了,期间偶有降温,但持续时间很短,随后一直是高温不下。记得青岛市首次招考机关干部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基本是1:4左右的竞争,虽也激烈,但没呈现白热化。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出现了十几个人甚至二十几个人竞争一个名额的“残酷”局面。等到本世纪,千人争夺一个职位的“惨烈”局面终于登场。公务员成了趋之若鹜的竞争目标,谁能进入这支队伍,不亚于拿到了博士学位。

公务员的好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用一句话表述清楚。但公认有三点:一是稳定。基本属于“铁饭碗”型的。只要不违反规定,不犯不可原谅的错误,年终评比合格以上,就可以稳坐该职位。二是社会地位高。同为社会职业,公务员远比企事业单位的员工有优越性,更不要说个体私营者了。不亮身份则罢,只要亮,哪怕你是私营企业的老板,在人们眼里也不如一个普通公务员地位高。三是隐形权威和实惠令人羡慕。公务员特殊的职业特点,加上社会风气的缘故,有许多摆不到桌面,却有约定俗成的潜在权势和实惠裹身,让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灰色收入是一方面,打个电话,写个条子,托个人情,说几句有分量的话,这些看似简单,随意而为的琐事,其实自始至终贯穿着权力的影响,更让其他人望尘莫及。

显而易见的优势,令人羡慕垂涎的待遇,千军万马争走公务员这个独木桥,实在是不为怪。然而,为什么突然间降温了呢?

我想,这应该只是一个偶发现象,仅凭目前的数据得出结论,恐怕为时过早,更何况这里面有诸多的原因。首先,招录总人数减少。与往年相比,各地招录的人数做了下调。这主要与政府职能转变、精简机构有直接联系。新一届中央政府已明确表示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各地按照中央的部署,都在压缩和减少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在这种情况下,招录自然要受到数量控制。其次,目前的待遇并无太大吸引力。公务员确实稳定,但比之其他行业的收入,却不敢恭维。一个年轻的大学生考进公务员,每个月也就3000多元收入。如果不递涨,干上几年还是如此。而现在绝大数地方,公务员工资基本没涨,即便有涨,幅度也不大。有限的收入,跟一些人的期望值有很大的落差。许多年轻人讲究实际,哪里挣钱多往哪里去,公务员可能不再是他们的第一选择。最后一点,就是中央八项规定下达后,对公务员的“管束”越来越严。灰色收入和隐形福利的途径基本被堵死,管理规范、权力公开、行为受制,头顶上“紧箍咒”越来越多,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以至于有些公务员产生了“逃离”的想法。再加上媒体报道有所“渲染”“夸张”,有形无形地降低了一些人的热情,报考人数下降也是情理之中。

公务员热会不会因此而降温,甚至出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南方一些城市,曾一度流传过的“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去当公务员”那种特殊现象呢?只要政府的体制不变,职能不改,公务员的优越性就不会丧失。中国法治建设正在紧锣密鼓推进,行政管理日渐公开透明,但毕竟有个过程。若改革没有深入实施,则公务员依然还具有相当的吸引力。中国人传统的“官本位”意识拿到这里仍有很大市场。此外,长久形成的公务员“高人一头的观念,牢牢占据一些人的思想。虽然消除体制内外差异已是大势所趋,但总有部分人心怀侥幸。“职业崇拜”依旧是有些人的追求,绝不会轻易放弃进入公务员的机会。

凡事转变都有个过程,公务员招录也是如此。但持续时间如此之长的这种“轰轰烈烈”的状态,实在令人担忧。确实应该引导和采取一些办法措施,让更多的人趋向更多的选择。一个国家,每年有如此多的高等院校毕业生走进一个胡同,值得深思。endprint

猜你喜欢

灰色收入降温公务员
动物降温有妙招
篮球公务员
七招给心脑“消署降温”
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