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区新路

2014-09-09宋鑫陶

商周刊 2014年13期
关键词:国务院新区青岛

宋鑫陶

新区特质是“新”,新区动力是“试”,新区路径是“干”,有了新的使命,就要谋划新思路,新思路出来之后就要创新业。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审批之路画上了句号,但新区的发展之路才刚刚起步。

根据2014年6月9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国务院于6月3日批复同意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

至此,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审批之路画上了一个句号。青岛西海岸新区也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甘肃兰州新区、广东南沙新区、陕西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之后的第9个国家级新区。

尘埃落定

回看黄岛,这片过去的交通阻隔之地,如今早已被桥隧所贯通。曾作为青黄两城往来必需的轮渡,其交通运输功能似乎也正在被旅游观光功能所取代。城市的外拓、交通的构筑和经济的飞速发展,逐步消除着黄岛与主城区的空间距离和区域差异。

就青岛30余年的开放发展而言,跨越胶州湾向西海岸迈进,一直是这座城市的发展思路。被寄予厚望的西海岸,也被看作是这座城市的未来,所以才有人说,“青岛前100年发展重点是东海岸,后100年甚至更久,发展希望和空间在西海岸。”

1984年,成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的青岛,将随之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的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落户于胶州湾西海岸;1995年,作为“辅城”的西海岸,第一次打破了胶州湾的阻隔;2001年之后的“挺近西海岸”战略,昭示着青岛经济重心的西移;10年之后的2011年,西海岸迎来了发展的绝好机遇,成为国务院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明确建设的新区。

早在被写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之后,青岛就把西海岸新区申报为国际级新区纳入了议事日程,并计划在2012年获得中央批复。尽管获批一事被业界一致认为只是时间问题,但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在去年一度传出“国家级新区审批已经关门”的消息,这曾让西海岸新区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如今,西海岸新区正式获批,意味着一切悬疑最终尘埃落定。

这是一块被付诸使命和寄予未来的区域,2096平方公里的陆域面积和约5000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昭示着这片区域的潜力和无限可能。

新区之新

什么是新区?

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黄岛区委书记王建祥的解读是,“新产业、新城区、新机制,承担的是国家的一个战略。”而在青岛市社会科学院教授隋映辉看来,“所谓新区,要真正在新字上做足文章,通过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结构调整、项目培育,统筹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努力发展成为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国际经济贸易合作先导区、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率先达到新区发展战略目标。”

新区日新。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青岛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中德生态园等5个国家级园区和一批省级园区,不仅塑造了新区宜人的产业环境,更提升着这块区域的经济竞争力。

在保持传统的石油化工、家电电子、海工船舶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新区在海洋生物、旅游、文化等产业领域也在不断突破。预计到2020年,西海岸海洋生物产业集聚区的工业总产值将达到700亿元,其中海洋生物产业产值将增加到390亿元。青岛也期望借助西海岸新区的推动力,建成国内最大、水平最高的海洋生物研发转化基地、产业发展加速器和海洋优势产业先行示范基地,跻身国际海洋生物核心领域。

而随着总投资500亿元的青岛国际文化旅游城和数字娱乐全球中心等项目的相继落户,新区也在形成强大的影视文化的号召力。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开发建设指挥部总指挥、青岛西海岸发展集团董事长王志军就说,“这些‘原子核(文化大项目)的裂变会带来整个产业链条在周边形成群体,会带来相关产业在这个地方集聚,最终带来整个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使西海岸的第三产业得到质的飞跃。”

通过文化引领战略,培育以“新黄岛、新开放、新梦想”为主题的城市精神和影视传媒等现代文化产业,只是新区转型发展的六大战略之一。王建祥向本刊记者详细解读了在新区获批之后,黄岛区委(西海岸新区工委)提出的“—二三四五六”的发展新思路:“一”是一个主题。即以海洋经济为主题,重点发展海洋结构工程与装备、海洋能源开发、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功能生物资源利用、海洋娱乐文化、海洋探测监测与信息服务等六大海洋新兴产业。“二”是两项使命。为探索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新路径发挥示范作用,以及为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率先转型发展、建设海洋强国发挥积极作用。“三”是三条主线。深化改革、协调发展、和谐稳定。“四”指的是创新、统筹、服务、领航四种能力。“五”是五个定位。即发展成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六”指的是六大战略。开放带动战略、文化引领战略、海洋科技战略、转型发展战略、生态优先战略和人才支撑战略。

南学浦东,北学滨海

自1992年10月11日,国务院批复设立上海市浦东新区以来,在20多年的时间里,国务院已先后批复了9个国家级新区,其中7个新区是在2010年之后批复的。青岛西海岸新区也是国家继陕西西咸新区和贵州贵安新区之后,在今年批复的第3个国家级新区。

虽然就时间看,西海岸新区的批复算是比较晚的,但它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的新区。“国务院在批复中赋予青岛西海岸新区新的使命,就是‘要为探索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新路径发挥示范作用,为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率先转型发展、建设海洋强国发挥积极作用。这两句话非常重,是国家从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和海洋强国战略层面对西海岸提出的明确要求,赋予了新区重大历史使命。”王建祥觉得,这不仅赋予了其一种责任和使命,更在他的肩头压上了一副重担。“历史使命不是个口号问题,喊喊就完了,必须从我们班子自身做起。”endprint

去完成这样的使命,新区应该怎么走?王建祥认为,选准对标的方向很重要,我们要“南学浦东,北学滨海”。

在9个国家级新区中,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是最早的两个。特别是上海浦东新区,已经有了20多年的发展经验,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更为西海岸新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借鉴之处。“最近,我们也计划去上海自贸区学习,特别是在审批方面,要全方位提高服务能力,创造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营商环境。”

自2012年12月,黄岛区与胶南市合并成立新黄岛区之后,西海岸新区也在复制天津滨海新区的基础上,实现了经济区与行政区的合二为一,这无疑会提高新区的办事效率。“改革创新的突破口从哪里打开,就是要先从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打开。”在王建祥看来,新区要率先转型发展,走在别的地区和城市的前面,既需要勇气和智慧,更需要不断的创新。

“上海浦东新区比我们早了22年,已经进入了‘二次创业阶段,天津滨海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比我们早了8年,经济总量已经和青岛全市相当。”西海岸新区需要在学习中加速追赶,去实现“实施海洋战略、率先蓝色跨越、建设美丽新区”的发展愿景。

据悉,2013年,西海岸新区地区生产总值2124亿元,占青岛市的25.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6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475亿元,占青岛海洋经济增加值的34.5%,占西海岸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2.4%。

围绕发展的具体目标,到2020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将构建起海洋科技创新引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格局,形成先进制造业发达、现代服务业繁荣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快建设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新城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6000亿元,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左右,人口规模280万,城镇化率稳步提高,推动青岛成为蓝色经济领军城市。

“新区特质是‘新,新区动力是‘试,新区路径是‘干,有了新的使命,就要谋划新思路,新思路出来之后就要创新业。”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新区,如今在正式获得批复之后,更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平台。

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审批之路画上了句号,但新区的发展之路才刚刚起步。

相关链接

8个国家级新区概况

上海浦东新区

1992年10月11日,国务院(国函[1992]145号)批复设立上海市浦东新区。2005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浦东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定位及目标:围绕建设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的战略定位,在强化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环境优势、创新优势和枢纽功能、服务功能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四个中心”的核心区、综合改革的试验区、开放和谐的生态区。

天津滨海新区

1994年3月,天津市委、市政府决定组建天津滨海新区。2006年5月26日“国务院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正式通过,滨海新区性质终于尘埃落定。2010年1月11日,滨海新区政府正式挂牌成立。

定位及目标: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重庆两江新区

2010年5月5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同意设立重庆两江新区的批复》(国函[2010]36号),批准设立重庆两江新区。2010年6月18日,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

定位及目标: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根据国务院批复,中央赋予重庆两江新区五大功能定位: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等,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

2011年3月14日,舟山群岛新区正式写入全国“十二五”规划之中,规划瞄准的是新加坡、中国香港世界一流港口城市,要拉动整个长江流域经济。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国函[2011]77号),舟山成为中国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新区后又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定位及目标: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舟山群岛新区将建成中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中国海洋海岛科学保护开发示范区、中国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中国陆海统筹发展先行区。

甘肃兰州新区

2012年8月20日,国务院以国函(2012]104号文件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兰州新区的批复》,批复甘肃省《关于设立兰州新区的请示》,同意设立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

定位及目标: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带动甘肃及周边地区发展、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我国向西开放。

广东广州南沙新区

2012年9月6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的批复》(国函[2012]128号),原则同意《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9月12日,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的通知,批复设立广州南沙新区为国家级新区,南沙新区的开发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

定位及目标:立足广州、依托珠三角、连接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建设成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和新型城市化典范、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高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社会管理服务创新试验区,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陕西西咸新区

2014年1月6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陕西西成新区发展规划的批复》(国函[2014]2号)同意设立陕西西成新区。

定位及目标:要把建设成西成新区作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探索和实践以人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推进西安、成阳一体化进程,为把西安建设成为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拓展我国向西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发挥着积极作用。

贵州贵安新区

2014年1月6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贵州贵安新区的批复》(国函[2014]3号)同意设立贵州贵安新区。

定位及目标:贵安新区是黔中经济区核心地带,区位优势明显,人文生态环境良好,发展潜力巨大,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和实力。要把建设贵安新区作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探索欠发达地区后发赶超路子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努力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务院新区青岛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国务院纠正“一刀切”停产限产或“运动式”减碳
国务院明确取消投标报名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青岛明月申牌?
国务院确定2016年深化医改重点
国务院正式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Electroacoustic Music Is a "Subversion" to the Form of Traditional Music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