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即时

2014-09-09

中国德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贫困率公用华裔

1.巴勒斯坦高考20天考12门 全过才能上大学

与短短数日的中国高考不同,巴勒斯坦高考可谓漫漫征程—考生需在20天内考完12门科目考试。据悉,巴勒斯坦实行12年义务教育,小学6年、中学6年。高考科目则有12门,每门科目均安排在上午,结束后学生能有半天至两天的时间备考下一门科目。高考通过率约为50%,考生只要有一门不及格也无法通过,因此也无法去上大学。但每名考生最多可以参加5次高考。放榜当天早上,该国教育部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及格线和通过率,报纸则会公布所有学生的姓名和分数,因此曾有考生不堪压力轻生。 (人民网)

2.美华裔重视教育和家庭观念贫困率相对低

据美国《侨报》报道,针对美国南加州六县日益增长的人口贫困率问题,南加政府协会(SCAG)近日举办研讨会,会上一个重要的观点是,亚裔中尤其是华裔,面临的贫困问题并不严重,主要原因是因为华裔家庭都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华裔子女的大学录取率和毕业率都非常高,毕业之后也会找到薪水比较好的工作。另外一点是华裔的传统是非常注重家庭观念,较少有单亲家庭,根据SCAG的数据,40%的单亲家庭尤其是单亲妈妈都生活在贫困线的标准以下。会议认为,如果希望未来华裔能够一直保持这样低贫困率的优势,一是要坚持固有的优良传统,另外就是要联合其他相对“弱势”的族裔如墨裔、非裔一同发展。(中国新闻网)

3.中国低龄留学生报告出炉 成绩差才出国的说法不正确

《中国低龄留学生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日前在京发布,该《报告》显示,准备出国读高中和本科的学生中,在校平均成绩85分以上的学生占50%,其中90分以上的16%,85至90分的34%。除了学习成绩优秀,超过七成的学生多才多艺,且曾获得多种奖项。以对是否愿意出国读高中和本科的选择上,超过九成的学生持积极态度,其中,56%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出国读高中和本科的学生在校成绩好、多才多艺的特点颠覆了以往:“成绩差才出国”的传统观念

(人民日报·海外版)

4.郑州教育体检报告:中小学生睡眠不足负担重

近日,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联合郑州市教育局发布了2013年郑州市义务教育质量健康指数。数据显示,2011~2013年,郑州市城区中小学生外部学习动机有所下降,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持续发生积极变化。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质量总体情况为:大多数学生达到了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学业质量总体上远好于国家平均水平,学业质量发展较为均衡。但同时,有些数据并不乐观。报告显示,小学生睡眠时间能够达到国家规定基本要求的只占1/3,初中生能够达到国家规定“至少8小时”的仅占1/10,而且是持续三年睡眠质量连续下降。而睡眠时间少的直接原因,来源于沉重的作业负担。(郑州日报)

5.农村中小学经费预算今年生均提高40元

中央财政日前下达2014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预算。与去年相比,年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提高了40元,中西部年生均小学达到600元、初中800元,东部小学达到650元、初中850元。所需资金仍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比例分担,西部地区为8比2,中部地区为6比4,东部地区分省确定。

我国从2006年开始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8年来已经6次提高生均公用经费,从最初的年均10至20元,提高到目前的600至850元。

(北京青年报)

1.巴勒斯坦高考20天考12门 全过才能上大学

与短短数日的中国高考不同,巴勒斯坦高考可谓漫漫征程—考生需在20天内考完12门科目考试。据悉,巴勒斯坦实行12年义务教育,小学6年、中学6年。高考科目则有12门,每门科目均安排在上午,结束后学生能有半天至两天的时间备考下一门科目。高考通过率约为50%,考生只要有一门不及格也无法通过,因此也无法去上大学。但每名考生最多可以参加5次高考。放榜当天早上,该国教育部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及格线和通过率,报纸则会公布所有学生的姓名和分数,因此曾有考生不堪压力轻生。 (人民网)

2.美华裔重视教育和家庭观念贫困率相对低

据美国《侨报》报道,针对美国南加州六县日益增长的人口贫困率问题,南加政府协会(SCAG)近日举办研讨会,会上一个重要的观点是,亚裔中尤其是华裔,面临的贫困问题并不严重,主要原因是因为华裔家庭都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华裔子女的大学录取率和毕业率都非常高,毕业之后也会找到薪水比较好的工作。另外一点是华裔的传统是非常注重家庭观念,较少有单亲家庭,根据SCAG的数据,40%的单亲家庭尤其是单亲妈妈都生活在贫困线的标准以下。会议认为,如果希望未来华裔能够一直保持这样低贫困率的优势,一是要坚持固有的优良传统,另外就是要联合其他相对“弱势”的族裔如墨裔、非裔一同发展。(中国新闻网)

3.中国低龄留学生报告出炉 成绩差才出国的说法不正确

《中国低龄留学生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日前在京发布,该《报告》显示,准备出国读高中和本科的学生中,在校平均成绩85分以上的学生占50%,其中90分以上的16%,85至90分的34%。除了学习成绩优秀,超过七成的学生多才多艺,且曾获得多种奖项。以对是否愿意出国读高中和本科的选择上,超过九成的学生持积极态度,其中,56%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出国读高中和本科的学生在校成绩好、多才多艺的特点颠覆了以往:“成绩差才出国”的传统观念

(人民日报·海外版)

4.郑州教育体检报告:中小学生睡眠不足负担重

近日,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联合郑州市教育局发布了2013年郑州市义务教育质量健康指数。数据显示,2011~2013年,郑州市城区中小学生外部学习动机有所下降,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持续发生积极变化。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质量总体情况为:大多数学生达到了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学业质量总体上远好于国家平均水平,学业质量发展较为均衡。但同时,有些数据并不乐观。报告显示,小学生睡眠时间能够达到国家规定基本要求的只占1/3,初中生能够达到国家规定“至少8小时”的仅占1/10,而且是持续三年睡眠质量连续下降。而睡眠时间少的直接原因,来源于沉重的作业负担。(郑州日报)

5.农村中小学经费预算今年生均提高40元

中央财政日前下达2014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预算。与去年相比,年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提高了40元,中西部年生均小学达到600元、初中800元,东部小学达到650元、初中850元。所需资金仍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比例分担,西部地区为8比2,中部地区为6比4,东部地区分省确定。

我国从2006年开始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8年来已经6次提高生均公用经费,从最初的年均10至20元,提高到目前的600至850元。

(北京青年报)

1.巴勒斯坦高考20天考12门 全过才能上大学

与短短数日的中国高考不同,巴勒斯坦高考可谓漫漫征程—考生需在20天内考完12门科目考试。据悉,巴勒斯坦实行12年义务教育,小学6年、中学6年。高考科目则有12门,每门科目均安排在上午,结束后学生能有半天至两天的时间备考下一门科目。高考通过率约为50%,考生只要有一门不及格也无法通过,因此也无法去上大学。但每名考生最多可以参加5次高考。放榜当天早上,该国教育部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及格线和通过率,报纸则会公布所有学生的姓名和分数,因此曾有考生不堪压力轻生。 (人民网)

2.美华裔重视教育和家庭观念贫困率相对低

据美国《侨报》报道,针对美国南加州六县日益增长的人口贫困率问题,南加政府协会(SCAG)近日举办研讨会,会上一个重要的观点是,亚裔中尤其是华裔,面临的贫困问题并不严重,主要原因是因为华裔家庭都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华裔子女的大学录取率和毕业率都非常高,毕业之后也会找到薪水比较好的工作。另外一点是华裔的传统是非常注重家庭观念,较少有单亲家庭,根据SCAG的数据,40%的单亲家庭尤其是单亲妈妈都生活在贫困线的标准以下。会议认为,如果希望未来华裔能够一直保持这样低贫困率的优势,一是要坚持固有的优良传统,另外就是要联合其他相对“弱势”的族裔如墨裔、非裔一同发展。(中国新闻网)

3.中国低龄留学生报告出炉 成绩差才出国的说法不正确

《中国低龄留学生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日前在京发布,该《报告》显示,准备出国读高中和本科的学生中,在校平均成绩85分以上的学生占50%,其中90分以上的16%,85至90分的34%。除了学习成绩优秀,超过七成的学生多才多艺,且曾获得多种奖项。以对是否愿意出国读高中和本科的选择上,超过九成的学生持积极态度,其中,56%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出国读高中和本科的学生在校成绩好、多才多艺的特点颠覆了以往:“成绩差才出国”的传统观念

(人民日报·海外版)

4.郑州教育体检报告:中小学生睡眠不足负担重

近日,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联合郑州市教育局发布了2013年郑州市义务教育质量健康指数。数据显示,2011~2013年,郑州市城区中小学生外部学习动机有所下降,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持续发生积极变化。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质量总体情况为:大多数学生达到了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学业质量总体上远好于国家平均水平,学业质量发展较为均衡。但同时,有些数据并不乐观。报告显示,小学生睡眠时间能够达到国家规定基本要求的只占1/3,初中生能够达到国家规定“至少8小时”的仅占1/10,而且是持续三年睡眠质量连续下降。而睡眠时间少的直接原因,来源于沉重的作业负担。(郑州日报)

5.农村中小学经费预算今年生均提高40元

中央财政日前下达2014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预算。与去年相比,年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提高了40元,中西部年生均小学达到600元、初中800元,东部小学达到650元、初中850元。所需资金仍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比例分担,西部地区为8比2,中部地区为6比4,东部地区分省确定。

我国从2006年开始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8年来已经6次提高生均公用经费,从最初的年均10至20元,提高到目前的600至850元。

(北京青年报)

猜你喜欢

贫困率公用华裔
会计集中核算下的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探究
河南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一览表
云师大泰国苏拉塔尼大学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调查
改革以来中国贫困指数的测度与分析
美国会出现首位 华裔女议员
现代日本社会收入差距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