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芪归地龙方配合西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64例

2014-09-08王彬邓红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总医院神经内科黄石435000

陕西中医 2014年1期
关键词:脑血管活血缺血性

王彬 邓红 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总医院神经内科 (黄石 435000)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该病是由脑动脉系统中的粥样硬化或来源于心脏的栓子等因素造成脑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脑内局部动脉血流灌注减少或中止,使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于坏死,进而导致神经系统受损[1]。多数在夜间发病,次晨起床时肢体无力或偏瘫,多无意识障碍。单纯西医对该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质量都不尽理想,近年来,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自理能力,开始对缺血性脑卒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并取得了医生和患者的普遍认可[2]。缺血性脑卒中属中医学中风、类中风、卒中、偏枯、半身不遂等范畴。故常用益气活血及熄风定惊之类方药进行治疗。本研究中,笔者对2008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来我院诊治的患者中遴选出的6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归地龙方,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128例,均为初次发作并在发病72h内入院治疗,临床见有头昏头晕、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少数有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症状,部分患者没有定位体征。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标准[3],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为包括脑动脉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脑梗死在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无合并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及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治疗组64例患者中,男36例,女28例;年龄51.5~76.0岁,平均67.4岁;神经功能评分为(30.51±5.97)分。对照组64例患者中,男34例,女30例;年龄52.0~77.5岁,平均66.9岁;神经功能评分为(29.57±6.32)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原发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胞二磷胆碱针0.75g、乙酰谷酰胺针0.5g,倍他司汀注射液20mg、复方丹参注射液200mL静脉点滴;肠溶阿司匹林75mg,每晚1次口服。出现颅内高压时用甘露醇脱水降低颅内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芪归地龙方(黄芪50g,当归、地龙、桃仁、红花、川芎、牛膝、天麻、白僵蚕、钩藤各10g,丹参20g,全蝎2g),1d1剂,水煎取药液300mL,2次分服,4周为1个疗程。

疗效标准 参照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4],神经功能康复用斯堪的纳维亚(Scandinavian StrokScale,SSS)脑卒中量表[5]进行评定。基本痊愈:症状体征消失,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病残程度0级、语言恢复、生活完全自理;显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5%,但<90%,病残程度1~3级、语言基本恢复、生活部分自理;有效:主要症状和体征减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但<45%;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不明显、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效+有效。

统计学方法 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表示定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疗效比较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组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组降幅尤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两组均未发现颅内出血及其他脏器出血等不良反应。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讨 论 缺血性脑卒中为常见脑血管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给脑部供应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或有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而导致局部脑供血不足;少数情况见有异常物体沿血液循环进入颈动脉或脑动脉,造成血流受阻或血流量显著减少而引起支配区域脑组织坏死,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症状。常有饮酒吸烟等不良嗜好及高血压、风心病、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或冠心病者,约1/4患者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病史[6]。

缺血性脑卒中属中医“中风”范畴,瘀血停滞脑部,清阳之气及精华之血不能上行于脑而发为中风,《灵枢·大惑论》“邪中于项,用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瘀血内阻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环节,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多伴有血小板聚集以及血小板释放增加,血液粘稠度增高等特点,所以,临床治疗应该以活血化瘀、理气通络、平肝熄风为治疗原则[5]。金元时代,李东垣主张“正气自虚”。故采用我院配制的芪归地龙方从中医理论出发,方中重用生黄芪大补元气,取其力专性走;当归、桃仁、红花等具有显著的活血功效;地龙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配伍以上益气活血之品用于气虚血瘀,经络不利,偏瘫失语者。丹参活血祛瘀、养血安神;川芎有化瘀生血、舒筋通络、活血行气功效;牛膝通十二经络,周行全身以助推动诸药力,使气足而血行,经络通畅;天麻、钩藤平肝熄风,僵蚕、全蝎搜骨透风,配合活血药使血行而风灭,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行气通络、平肝熄风之功效。现代研究也显示黄芪具有扩张血管、抗凝、改善局部循环的功效;当归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抗血栓形成,促进纤溶、扩血管、降血脂及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丹参能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加速纤维蛋白的溶解,具有显著抗凝作用;川芎具有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抵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又可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僵蚕、全蝎等虫药能显著改善脏腑及筋络的气血凝聚状况,还有明显的抗炎、镇痛、解痉、抗血栓等作用。

[1]向森莲.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68例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0,12(4):126-127.

[2]商善刚.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4):435-436.

[3]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4]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5]林 向,吴 静,吴一新,等.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期临床观察及作用机理探讨[J].海峡药学,2003,15 (1):42.

[6]张 禹,王宝忠.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8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22(9):51.

猜你喜欢

脑血管活血缺血性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活血舒筋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