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E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与自身抗体相关性研究
2014-09-08陈伟华王薇
陈伟华 王薇
·论著·
SLE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与自身抗体相关性研究
陈伟华 王薇
目的探讨SLE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与自身抗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109例SLE患者和30例体检健康对照者的血清Ig及 C3、C4水平并与自身抗体结果进行比较。结果SLE患者血清IgG、IgA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gM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体C3、C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ANA高滴度组与低滴度组相比较,IgG明显升高,补体C3明显降低(P<0.01);而IgA、 IgM及C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Sm及抗ds-DNA抗体阳性组分别与其对应的阴性组血清Ig及C3、C4水平相比较,I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3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SLE患者存在血清IgG水平升高,血清补体C3、C4降低的现象;随自身抗体滴度升高差异更为显著,且IgG与疾病活动呈正相关,C3、C4与疾病活动呈负相关;C3可作为反映SLE疾病活动的参考指标。
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球蛋白及补体;自身抗体;相关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全身多系统、多器官的以多种免疫反应异常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此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免疫功能发生紊乱,表现为患者血清中有大量的具有免疫活性的多种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从而激活补体,引起组织、脏器的炎性反应和损伤[1]。目前临床上常用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等免疫学指标的检测来评估病情及疗效观察。本文探讨SLE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与自身抗体的相关性,从而判断疾病的活动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至2012年河北省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SLE患者109例,男16例,女93例;年龄9~73岁,平均年龄(33±14)岁,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包括发热、皮肤、黏膜、关节、心、肺、肾、消化、血液、神经系统等的损伤情况,参照SLE活动度指数(SLEDAL),对疾病活动性进行判断。所有病例诊断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SLE诊断标准,选择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19~66岁,平均年龄(34±12)岁;无心、肝、肾、甲状腺功能异常,并经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者。所有检测标本均采取早晨空腹静脉血,待血液凝固后离心分离血清,-20℃保存待检。
1.2 自身抗体检测 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及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免疫印迹法检测抗ENA抗体,试剂购于北京欧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按说明书操作,ANA起始稀释度为1∶100。免疫球蛋白(Ig)及补体检测用速率散射比浊法,仪器为德灵BNP特定蛋白分析仪,使用配套试剂。
2 结果
2.1 SLE患者血清Ig、C3、C4检测情况 SLE患者血清Ig、C3、C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 IgG、 IgA及C3、C4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SLE患者血清Ig、C3、C4检测情况
表1 SLE患者血清Ig、C3、C4检测情况
指标SLE组(n=109)对照组(n=30)IgG15.23±5.81*11.40±2.47IgA2.66±1.19*2.23±0.89IgM1.41±0.611.17±0.47C30.79±0.32*1.21±0.22C40.17±0.11*0.25±0.07
注: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SLE患者ANA滴度与血清Lg、C3、C4水平的关系 本研究所选择的109例SLE患者ANA检测均为阳性,按其滴度不同,以ANA≥1∶1 000为界限,分为高、低滴度2组,其中高滴度组32例,低滴度组77例。IgG及补体C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IgG与ANA滴度升高呈正相关,C3与ANA滴度升高呈负相关;而IgA、 IgM及C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SLE患者ANA滴度与血清Ig、C3、C4水平的关系
表2 SLE患者ANA滴度与血清Ig、C3、C4水平的关系
指标ANA滴度≤1000(n=77)ANA滴度>1000(n=32)IgG17.24±6.52*13.51±4.59IgA2.66±1.142.65±1.13IgM1.41±0.661.40±0.56C30.75±0.31*0.94±0.20C40.15±0.100.25±0.07
注:与ANA滴度>1 000比较,*P<0.01
2.3 109例SLE患者抗ENA抗体检测出抗Sm抗体阳性26例占28.44%,抗ds-DNA抗体阳性21例占22.94%。抗Sm阳性组与阴性组及抗ds-DNA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血清Ig及C3、C4水平相比较,I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3水平明显降低,C3为(0.406±0.20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起病急或缓慢,一般是反复发作与缓解交替进程,病变累及多器官。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异常是其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在SLE患者的早期或活动期均有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异常变化。本结果显示,SLE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血清IgG 、IgA水平显著增高,补体C3、C4水平显著降低(P<0.05)。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SLE患者体内自身免疫辅助性T细胞(Th)被激活,Th1和Th2两个亚群中的Th2型细胞因子活性增强,促进B淋巴细胞高度活化,产生大量自身抗体[2]。自身抗体在体内形成大量免疫复合物,这些复合物形成和沉积于全身脏器和小血管壁时,激活并消耗大量补体,造成组织和脏器损伤。
本结果显示,ANA高滴度组与低滴度组IgG水平明显升高,与疾病活动呈正相关;C3水平明显下降,与疾病活动呈负相关,而与IgA、IgM无关,其主要原因:(1)SLE患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以IgG型为主;(2)SLE患者疾病活动性不但与自身抗体类别有关,还与自身抗体的免疫球蛋白型别有关。同时还显示:ANA高滴度组与低滴度组相比较C3、C4水平明显下降,与疾病活动呈负相关,表明SLE患者疾病活动时,体内产生的补体激活因子显著增加,免疫复合物大量形成并活化补体,补体成分不断地、大量地被消耗,但合成补体的器官组织又不能完全代偿,从而导致补体水平的下降。研究表明抗Sm、抗ds-DNA是SLE的标志性抗体,抗ds-DNA可反映疾病活动及疗效情况,我们将抗Sm、抗ds-DNA阳性组与阴性组血清Ig、C3、C4水平进行比较,发现C3水平明显降低,提示有肾脏的损害,疾病活动性增加[3,4]。
综上所述,在SLE患者中存在血清IgG水平升高,血清补体C3、C4降低的现象,并且随自身抗体滴度的增加差异更为显著。说明SLE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与自身抗体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关系。在目前SLE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情况下,分析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对探讨SLE的发病机制及诊断、病情监测和治疗预后观察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 刘开美,SLE活动性与补体及自身抗体水平的相关性研究.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494-495.
2 陈志强,李子红,范红,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红细胞中IL-6、IL-10的表达.中国皮肤性病杂志,2000,14:4-6.
3 杜国有,顾向明,方玲.ANA、抗ds-DNA抗体及抗ENA抗体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及疗效判断中的应用.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1064-1065.
4 帖彦清,陈伟华,崔秋英,等.抗核小体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及狼疮肾的关系.河北医药,2007,29:658-660.
10.3969/j.issn.1002-7386.2014.08.013
050051 石家庄市,河北省人民医院检验科(陈伟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王薇)
R 392.115
A
1002-7386(2014)08-1157-02
201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