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前已注定的败局

2014-09-06徐焰

中国新闻周刊 2014年28期
关键词:甲午战争北洋军队

徐焰

甲午战争看似偶然,实际上是必然的。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提出了三个口号“文明开化”“殖产兴业”和“富国强兵”,作为它的国策。当时日本的经济主要是轻工业,比如纺织业,因为这个来钱快,发展重工业周期长,回收成本慢。但轻工业市场狭小,而且当时日本生产的轻工产品,不像现在质量这么好,卖不出去。1893年,日本发生了第一次经济危机。为了缓和国内经济压力,必须用武力打开国外市场,强制推销它的产品。

西方列强太强大,小国的市场又太小,只有打中国。

1893年,日本从英国买了一批新舰,包括后来在甲午海战中作为主力舰的“吉野”号。“吉野”号是当时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巡洋舰,时速24海里。感到海军力量已经超过了北洋舰队,所以要抓住这个时机;如果以后北洋舰队再发展,那它不一定占优势。

再加上俄国当时正在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日本担心,一旦修通西伯利亚大铁路,它再跟中国开战的话,俄国可以借助铁路大规模调兵,插手战争。所以日本需要抢在西伯利亚大铁路修通前开战,确保它在远东的利益。

这个时候,朝鲜正好发生了“东学党事件”,给了日本开战的借口。东学党闹事,中国作为朝鲜的宗主国,出兵干预。结果中国一出兵,日本马上也出兵,并派兵进入朝鲜皇宫,劫持朝鲜的国王,勒令朝鲜国王发了一道诏书,“邀请”日本军队驱逐中国军队。日本以此为借口达到了对中国开战的目的。

实际上,在正式宣战之前,日本就已经袭击了中国的运兵船,不宣而战了。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是有备而来,清朝完全是被动应付。所以说,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是蓄谋已久的,这也是当时它的国策所决定的。

甲午战争失败,历史表象后面起决定作用的是政治、经济体制。

1894年甲午之战开始时,清王朝在日本面前已是一个腐朽的纸老虎,表面上有人口、经济总量、军队总数和部分武器的优势,实际上在国家的近代经济成分和军队的战术、技术和先进装备方面都处于绝对劣势。若仔细分析双方的“硬实力”对比,此刻已是日强中弱;在“软实力”方面双方的差距更悬殊,胜败属谁在战前就毋庸置疑了。

日本开始明治维新时,中国也搞了洋务运动,却因指导思想不同出现了巨大的差异。日本虽保留天皇制和封建武士的传统,却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体制上全面学习西方,而清王朝在“中体西用”的口号下只引进了一些西方“器物”,而拒不做体制改革。

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青壮年男性已基本完成了扫盲,几乎全部男童和半数女童也已接受义务教育,而中国占人口总数九成的下层民众包括兵卒大多目不识丁。当时的中国还没有新式学校,都是旧式私塾。中国第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也就是北京大学的前身,在甲午战争失败三年之后才开始建。一个有文化的国家和军队同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和军队较量,其结果在战前便已注定。

甲午战争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与一个先进的现代化国家的战争,同时也是一个旧式的封建军队与一个新式的近代军队的较量。

提起甲午战争,过去国人往往只想到甲午海战。实际上,甲午战争最重要的作战都是陆战。如果说清朝海军同日本海军还算在一个档次的话,那么陆军就要差一个时代。

甲午战争前,清朝军队看起来有100多万,但大部分都是没用。

25万八旗兵,根本不能打仗,只能是成天拎著鸟笼子上戏园;46万绿营兵跟家属同住,近代战术一点儿不懂,整天做买卖,一开拔就哭声震天,也没法用;勉强可以打仗的只有30万防军。

防军虽然购买了西方枪炮,从洋人那学到的却只有枪炮施放技术和操场上演练方式,战术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以密集队形攻防时的水平。这些部队的编制仍沿用湘军先前的单一营制,营以上无确定建制,平时星散各地,互不相属,战时凑合成军。在战斗中也难以容纳近代各种火器和有效地组织兵种间的协同,可称是一支拿着新式枪炮的古老旧式军队。

日本陆军虽然不多,就七个师团,八万人左右,但是在战时马上可以扩充三倍。因为日本实行了西方近代兵役制度,一个士兵入伍,开始是两年,后来干脆一年,训练完之后复员,作为预备役,然后再招新兵。这样,日本养兵不多,但是可用之兵很多。

日军的编制则模仿德国的师团、旅团、大队、中队,是现代的军师旅团营的编制。兵种也是按照近代的军兵种,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协同作战,完全是按近代战术。

甲午陆战证明,清朝陆军同日军交锋时,一场战斗最多打不了几个小时,甚至一触即溃。还是按照古代的那种密集队形,对方一顿炮就打散了。

海军,双方倒是在一个技术层次上。中国过去没有海军,起家就是学英国,由英国教官,按照英国的条令建立起来的,后来又请了德国教官。日本海军建军也是请英国教官来培训,双方买的军舰档次也差不多,但双方在管理、战术指挥上相差太大。

按照英国海军的管理条令,一个舰队只能是舰队司令,在岸上可以有住宅,从管带到士兵,包括舰长,回港之后也得住在船上,以船为家。这样,才能练出水兵与船的感情,同时适应船上的生活。但北洋海军做不到,管带在岸上都有私宅,还盖了房子出租给士兵。而且军纪废弛,军舰平时走私,训练有时候形同虚设。

按照近代海军的要求,海战就是要争夺制海权,破坏对方的海上运输线。但北洋海军根本没有这个观念,他们的指导思想是守口,守住港口就行,把军舰当成移动炮台了。日本在战争中是远距离作战,海上运输线长。这本来给了北洋海军一个有利的战机,通过切断海上运输线,打击日本军队。但北洋海军根本没有这个意识,不要说拦截了,连零星的骚扰也没有。

如果再从深层次的思想文化渊源来考察,中国传统封建主义的思想统治,导致国民只知朝廷不知国家,只知天下不知世界,只知家族不知民族。没有树立近代民族国家观念,自然无法有效进行保卫国家的战争。

令各国军队惊愕和耻笑的一件事,是北洋舰队舰只被围在威海卫港中向日军投降时,1000吨级的鱼雷巡洋舰“广丙”号竟然提出,本舰属于广东水师,只是去年秋天海军会操时来到威海,此时应予放行南返。

在这些海军将领的心目中,好像不是自己的国家而只是北洋水师同日本进入了战争状态。

猜你喜欢

甲午战争北洋军队
包围童话镇的“军队”
美要派上万军队阻止“大篷车”
新北洋打印未来
北洋海军为何会输
四位军队党代表直面敏感话题
从报刊角度探北洋时期的民主思想
浅谈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美国在甲午战争中偏袒日本的经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