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多因素干预对老年代谢综合征疗效的影响

2014-09-06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综合征因素糖尿病

(湖北省荣军医院 老年科,武汉 430000)



早期多因素干预对老年代谢综合征疗效的影响

冯晓玲

(湖北省荣军医院 老年科,武汉 430000)

目的 探讨早期多因素干预对老年代谢综合征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65例确诊为代谢综合征且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辅助给予多因素干预治疗,对照组患者只针对有明确诊断的疾病进行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各项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干预治疗后各项代谢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干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多因素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代谢指标,对老年代谢综合征辅助治疗起积极作用。

老年人;代谢综合征;多因素干预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多种代谢成分异常簇集的临床现象,是以中心性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以及胰岛素抵抗(IR)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证候群。随着肥胖病患者增加,MS发病呈日益增多趋势,是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最主要的非传染性疾病[1]。这些危险因子相互关联可直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代谢综合征的患者还易患其他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脂肪肝、胆固醇胆石症、哮喘、睡眠不正常和某些癌症。有研究[2]报道,多因素干预方案可纠正MS患者代谢紊乱,降低MS发生、发展,提高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笔者为观察早期、多因素干预纠正并改善老年代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1年5月收治的确诊为代谢综合征的老年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早期、多因素干预,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1年5月收治的确诊为代谢综合征患者150例,男96例,女54例,年龄65~83岁,平均年龄(70±8)岁。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制定的代谢综合征标准[3]。诊断标准:中心性肥胖(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0 cm)加上以下4个因素中任意2项:1)高密度酯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男性<1.0 mmol/L(40 mg/dL),女性<1.3 mmol/L(50 mg/dL);2)三酰甘油(TG)升高>1.7 mmol/L(150 mg/dL);3)血压升高;4)空腹血糖(FPG)升高或已诊断2型糖尿病。

1.2 方法 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78例,在常规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指导患者采用多因素干预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控制饮食,指导患者适度增加体力活动,要求每天活动30 min,戒烟、酒。饮食干预:每日摄入主食200~250 g,蛋白质摄入量为0.8~1.0 g/(kg·d),脂肪摄入量<总热量30%。药物干预:对患者不同原发疾病实行个体化治疗原则,包括控制血糖、控制血压、调脂治疗。治疗初期每周就诊1次,检测各项代谢指标,以调整干预方案。对照组72例,只对患者原发疾病进行临床常规方案治疗,亦实行个体化原则,不给予干预治疗。

1.3 观察项目 2组患者定期随访,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各项代谢指示改善情况,对2组患者进行腰围(WC)、血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高密度酯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低密度酯蛋白胆固醇(LDL-C)、餐后2 h血糖(2 hPG)、24 h尿白蛋白定量(24 h uAIb)及肝、肾功能检查。

2 结果

2组治疗前后各项代谢指标变化比较,观察组患者干预治疗后WC、TG、SBP、DBP、LDL-C、TC、FPG、24uAIb、2 hP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代谢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表2。

3 讨论

MS是以肥胖、高血糖、糖尿病(DM)或糖调节异常(IGR)、血脂异常以及高血压等聚集发病, 且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临床证候群[4]。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明确,临床多认同为由胰岛素抵抗、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促凝血状态、促炎性反应交互作用所致。MS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DM及中风发病率风险较正常人群明显增加[5-7],因此,早期诊断及干预治疗,对预防DM及心、脑血管病有着积极的作用。

表1 2组干预前后WC、SBP、DBP、FPG、2hPG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表2 2组干预后TG、TC、HDL-C、LDL-C、24huAIb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有研究[8-10]报道,中心性肥胖在MS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目前中心性肥胖及胰岛素抵抗被认为是MS明显的致病因素,故MS的防治强调以改善中心性肥胖及胰岛素抵抗为中心的全方位、个体化的治疗。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治疗标准,笔者认为可把治疗重点放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发生发展上,对患者生活方式改善是治疗MS的基石,包括合理的饮食、减轻体质量和增加体力活动等综合干预。国外有报道显示,在有糖耐量受损的人群中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2型糖尿病的发生危险率显著下降。临床普遍认同早期的预防及干预,可有效遏止MS发生、发展[7]。另有研究[11]表明,对有大量糖调节受损(IGR)及“高血压前期”患者,进行早期积极干预,能有效改善各种代谢指标,从而延缓疾病的发展。因此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了多因素干预。另外,由于老年患者认知能力及依从性相对较差,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或药物干预很难达到既定目标。本研究中也发现,老年患者认知能力、依从性差的患者,各指标的达标情况亦差,为了更好地实行有效地干预,故需采取多因素干预。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多因素干预治疗,各项代谢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亦验证了其疗效。

MS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特征较为复杂,其治疗为生活方式改善和利用现有指南进行综合干预,目的是减少患者心血管事件及糖尿病的发生。本组资料表明,早期、多因素干预对老年代谢综合征各代谢指标有明显改善作用,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李剑.老年代谢综合征特点与对策[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109-110.

[2]陆西宛,陆曙.代谢综合征与相关中医药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0):215-217.

[3]王雯.代谢综合征患者中医为主、多学科综合防治体系的构建[J].中医学报,2012,27(3):372-373.

[4]孙雪峰,朱玲,孙宏,等.北京市城区居民年龄与患者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1,21(9):15-17.

[5]渠昕,李增英,王太芬.代谢综合征178例辨证分型及相关性研究[J].山西中医,2012,28(7):40-42.

[6]葛鹏玲,孙阳.代谢综合征的国内外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8,29(8):60-61.

[7]倪杰,陈萍,顾国龙.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2):141-142.

[8]宋新安,张兆航,郭太山.从脂肥论治代谢综合征[J].光明中医,2011,26(4):801-803.

[9]张静,郭宏敏.从阴虚血瘀论治老年代谢综合征[J].吉林中医药,2011,31(1):8-9.

[10]李欣,武静.中心性肥胖的流行特征研究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8):4105-4108.

[11]孙广宁,尹凤玲.代谢综合征研究进展[J].社区医学杂志,2013,11(7):17-18.

Effectofearlymultifactorinterventiononthemetabolicsyndromeoftheelderly

FENG Xiaoling

(Department of Geriatrics,Rongjun Hospital,Wuhan 430000,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early multifactor intervention on the metabolic syndrome of the elderly.Methods150 cases older than 60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Many auxiliary treatment factors were give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during the process of intervention treatment.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only given treatment for a definite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The changes of metabolism related indicators were compared i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ResultsThe changes of various metabolic indicator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 (P<0.05);The changes of metabolic indicator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improved more significantly that those of control group after the treatment.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P<0.05).ConclusionEarly multifactor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etabolism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nd have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adjuvant therapy on elderly metabolic syndrome.

the elderly;metabolic syndrome;multifactor intervention

10.13463/j.cnki.cczyy.2014.01.069

国家重点专科科研课题(H201212)。

冯晓玲(1972-),女,大学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老年疾病。

R318.1

:A

2095-6258(2014)01-0154-03

2013-12-09)

猜你喜欢

综合征因素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Chandler综合征1例
考前综合征
解石三大因素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