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烯雌酚联合米非司酮在利凡诺引产术中的诱导效果
2014-09-06崔亚男
崔亚男,王 唯,杨 娟,姜 燕
(深圳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广东深圳 518028)
中期妊娠引产,由于宫颈成熟度差,宫口扩张缓慢,致使产程延长,阴道出血量增多,且宫缩并非自发宫缩,易出现不协调宫缩或强直宫缩。另外,宫颈软化扩张不足,当宫缩强烈时胎儿及其附属物易从未充分扩张的宫颈或后穹窿强行排出,造成软产道损伤,增加孕妇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因此,中期引产除了发动宫缩外,还须使宫颈达到一定程度的成熟、软化,以提高引产的成功率。本文分析1997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行利凡诺中孕引产术的孕20~26周169例孕妇的引产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9例孕20~26周孕妇均经妇科检查及B超证实为宫内单活胎,无米非司酮及己烯雌酚禁忌证,无引产禁忌证。将未用诱导剂的孕妇设为A组,用己烯雌酚联合米非司酮做诱导剂的设为B组。A组73例,平均年龄23±2.7岁,孕次2±1次,孕周22±3.1周;B组96例,平均年龄23±2.8岁,孕次2±1次,孕周22±3.2周。2组孕妇平均年龄、孕产次、孕周及引产指征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用药方法 2组均在常规消毒下行经腹壁羊膜腔穿刺术,见清亮羊水后,羊膜腔内注入利凡诺尔100 mg,术后予以相同抗生素预防感染。A组未使用诱导剂。B组在引产前2日预服由上海华联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米非司酮,空腹口服米非司酮75 mg,每日1次;第3天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并当日起口服己烯雌酚5 mg,每日3次。
1.3 观察指标 ①总时长:即从利凡诺注射后到引产成功的总时间;②产时与产后出血量;③软产道损伤情况;④引产结果: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后3 d无规律宫缩者为引产失败。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 果
结果详见表1。
表1 2组引产效果比较
2组从自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到引产成功总时间以及引产成功率、软产道损伤及产后出血等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 论
利凡诺通过引起子宫收缩、杀死胎儿、使胎盘组织变性坏死等机理达到引产的目的。此种引产方法安全、价廉且疗效确切,已被临床广泛采用。但是,中期妊娠时,胎儿骨骼开始形成,特别是头部骨骼开始形成、增大、变硬,难以通过狭窄或扩张不全的宫颈管;此期的子宫肌壁充血、水肿、柔软,易受损伤,加之胎盘已形成,大量的孕酮使子宫处于稳定状态,体内大量的催产素酶使进入体内的外源性催产素很快被灭活,因而不易诱发子宫收缩。中期妊娠引产,宫缩不是自发宫缩,可能发生不协调宫缩或强直宫缩,且宫颈成熟度差,宫口扩张缓慢,致使产程延长,阴道出血量增多。另外,如宫缩强烈,胎儿及其附属物从未充分扩张的宫颈或后穹窿强行排出,易造成软产道损伤,增加孕妇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因此,中期引产除了发动宫缩外,还须使宫颈达到一定程度的成熟、软化,以提高引产的成功率。
中孕时宫颈中胶原组织丰富,孕酮能抑制胶原分解,使宫颈处于紧闭状态。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的抗孕激素和抗皮质激素类药物,口服后吸收迅速,半衰期长约25~30 h,米非司酮与孕酮竞争结合其受体,使体内孕酮水平下降,抑制孕酮活性,使胶原合成减弱,分解增强。另外米非司酮可以对内源性的前列腺素的合成与释放产生影响,致使蜕膜组织出现水肿、坏死和绒毛膜板分离,使宫颈成熟软化扩张。服用米非司酮后血清E2明显升高,孕酮显著降低,雌孕激素比例增加使子宫肌兴奋,子宫阵缩,促使分娩发动[1]。另外,米非司酮能使宫颈的胶原纤维降解而发生溶解,既能促宫颈成熟扩张亦能提高子宫肌层的活性[2]。
中期妊娠引产时,子宫体积明显增大,孕激素受体数量明显高于孕早期,米非司酮常规用量有一定局恨性。而己烯雌酚为人工合成的非甾体类雌激素物质,能产生与天然雌二醇相同的所有药理与治疗作用,可以使子宫对垂体后叶的催产素更敏感,增加子宫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以增加内源性催产素的促宫缩作用,并增加子宫的收缩频率和强度。过去常用于利凡诺引产的前期用药,以增加引产成功率。大剂量的己烯雌酚可抑制下丘脑-垂体前叶的功能,减少催乳素的分泌,抑制泌乳。中孕引产中己烯雌酚联合米非司酮,充分发挥体内内源性催产素的缩宫作用,二者合用具有协同作用,使引产成功率显著提高,而且对于宫颈成熟度较差的产妇效果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己烯雌酚联合米非司酮在利凡诺中孕引产术中的诱导作用效果显著,方法简单,促进宫颈软化效果好,可大大缩短引产住院时间。其副作用少,较单纯应用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不但缩短用药至胎盘娩出时间,而且减少产后出血量、减少软产道损伤,还能抑制产后泌乳。具有重要临床推广意义。
[1]李隆敏,高婉丽,陈淑平,等.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晚期妊娠引产的效果观察[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31(11):684.
[2]翁梨驹,焦丽娅,唐小奈.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终止早孕的子宫颈组织学变化[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30(9):52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