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于打“孟加拉国牌”
2014-09-05徐伟
徐伟
孟 加拉国是中国在印度次大陆的重点援建国,从该国第一大港口吉大港到拟建中的索纳迪亚港,中资都异常活跃。从地理位置上看,吉大港是中国南下印度洋的最近出海口,鉴于此,对于孟加拉国提出的建设深水港口和修建吉大港至昆明的铁路公路以及油气管道所需的建设资金和技术支持等要求,中国政府给予积极回应。在中国为吉大港一期项目融资3.7亿美元的援助下,2010年11月18日,该港首期项目开始运营。4年不到,该港已超负额运营,无法满足货物吞吐需求,孟加拉国政府启动新建深水港计划,力邀全球航运资本组建财团,在孟加拉湾的索纳迪亚岛建造可靠泊4000TEU型船的新港。6月7日,孟加拉国总理谢赫·哈西娜在昆明出席“第九届中国—南亚商务论坛”时,再打“营销牌”,盛邀中国工商界人士赴孟加拉国考察投资,期望其国际机场、国际海港、航道运输建设等方面吸引中国投资。
吉大港不堪重负
作为孟加拉国东南部孟加拉湾的第二大城市、第一大港口——吉大港是该国服装、皮制品、茶叶、冷冻食品等商品出口的门户港,承担着该国几乎所有海运货物吞吐。根据孟加拉国海关最新数据,吉大港年均处理货物4500万吨,占全国海运进出口货物总量的97%,且货量年增速高达9.2%,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年增速为11.2%。业内人士推测,按此速度计算,到2020年该国海运货物总量将飙升至7000万~8000万吨,这将令本就瓶颈难解的吉大港不堪重负。
早在2010年3月,孟加拉国外交部部长迪普·穆妮宣布中国同意资助孟加拉国耗资87亿美元的深水港吉大港的建设,并帮助建设连接该港经缅甸至昆明的1700公里公路与沿线铁路。完工后,吉大港满载集卡三四天就可到达昆明,而目前中国西部和西南部的出口集装箱多通过东部沿海各港出海,即使最近的广州港离昆明也有3000公里之遥。根据吉大港建设规划,到2055年,该港干散货年处理能力将达到1亿吨,集装箱年处理能力触及300万TEU。然而,根据孟加拉国港口局的数据,2012年吉大港处理货物4190万吨,同比减少2.8%,靠港船舶数量1875艘,同比减少373艘。与此同时,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40万TEU,同比微涨1%,相较2011年4.7%的增幅明显回落。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堵港;二是劳工纠纷;三是泊位收费上涨。
尽管港口现状不尽如人意,但中国斥巨资打造吉大港并修建陆上通道可谓深谋远虑:除了寻求商品出口的最近出海口,或许还有为解套马六甲航线油运困局留有余地的考量。目前,中国80%的油品进口都取道狭窄的马六甲海峡。孟加拉国曾建议中国修建一条从吉大港经缅甸至昆明的原油管道,这样中国经吉大港进口中东或东非的原油航线就将省去经马六甲海峡、南海再入华南港口的航程,油运成本将大大降低,同样孟加拉国和缅甸也将从中获得可观收益。因此,中国出资的深水港口及陆上通道的打通,将会使中国进出口商品的运输距离缩短,从而降低商品进出口成本,确保能源战略安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赵干城认为,帮助孟加拉国升级吉大港处理货物能级是中国印度洋战略的重要环节,尽管吉大港至昆明的油管尚未动工,但一旦项目落地建成,吉大港的枢纽功能对于中国极为重要。他预计,未来中国与印度洋各国商品和能源运输量将不断增长,中国或再次提升吉大港的战略地位。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12—2013财年,孟加拉国出口中国贸易额为4.58亿美元,但从中国进口货物价值63亿美元。因此,孟加拉国也有通过升级港口,提高港口吞吐量,打造北印度洋货物中转枢纽港的需要,同时还可推动中孟双边贸易,减少两国贸易逆差。
穆勒亚洲航运首席商务官Rupesh Jain预测,2015年亚洲区内航线货量增速将呈两位数增长。麦肯锡表示,孟加拉国出口至欧美地区的成衣贸易额到2020年将翻倍至4000亿美元左右。随着孟加拉国经济的发展,加之尼泊尔、不丹和印度等周边国家都有取道吉大港转运货物的需求,因此,单靠吉大港来处理本国近乎全部的进出口海运货物以及邻国部分周转货物实在勉为其难。根据孟加拉国航运部的数据,吉大港位于卡纳普里河的航道所能容纳的最长船舶为188米,可供靠泊的最大集装箱船仅为1100TEU。相比之下,临近的印度港口和新加坡港则可容纳7000~8000TEU型船,集装箱转运业务多在新加坡等其他大港完成。受此影响,孟加拉国出口集装箱必须从吉大港或内陆港蒙拉港通过支线集装箱船运抵新加坡港转运,无端增加海运成本,促成政府痛下决心推进天然水深14米的索纳迪亚港的建设。
拟建索纳迪亚港
拟建中的索纳迪亚港位于孟加拉国东南部的索纳迪亚岛,属吉大港专区的科克斯巴扎尔区,早在2006年,日本PCI公司最先对索纳迪亚岛兴建深水港进行可行性研究。根据这份可行性研究报告,索纳迪亚港一期工程将完工5个符合国际标准的集装箱码头,年处理集装箱货物7亿吨,工程或耗资6000亿塔卡(约合77.3亿美元)。在意识到未来深水港的强烈市场需求后,2009年孟加拉国计划在孟加拉湾的索纳迪亚岛兴建新港。
按照初步规划,索纳迪亚港未来可靠泊4000TEU型船,旨在缓解吉大港的严重拥堵,并为包括中国、尼泊尔、不丹等东南亚邻邦提供新的出海口,进而形成地区性航运中心。此外,一旦邻国印度获准利用该港转运进口货物至其东北七州,吉大港和蒙拉港的集装箱处理量还将大幅上升。4月份,吉大港工商业联合会主席Mahbubul Alam在吉大港召开的“深水港和吉大港运营”交流会上说:“索纳迪亚深水港项目建成将拉动孟加拉国经济增长超过2个百分点。”
为满足孟加拉国港口运输需求,缓解吉大港压力,孟加拉国政府曾向中国政府申请援建索纳迪亚港项目,2011年5月时任中国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曾致函孟加拉国船运部,提名招商局国际执行该项目,后来孟加拉国没有明确回复。
据悉,该项目总耗资为75亿美元,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预计耗资22亿美元。去年7月孟加拉国航运大臣Syed Monjurul Islam在与一个来自中国的访问代表团讨论该港口建设问题时,再次力邀中国参与该港的组团建设。近期,孟加拉国国务大臣Hasan Mahmud表示:“中国已经同意出资建造索纳迪亚港。”
据消息人士透露,2月份,除中国外,印度、阿联酋、荷兰、丹麦、韩国等国纷纷对该项目表现出浓厚兴趣。4月6日,荷兰驻孟加拉国大使Gerben Sjoerd de Jong表示愿为索纳迪亚港的建造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他强调,荷兰企业在多国深水港建设和运营方面具备长期经验和先进技术。据悉,一个由10人组成的孟加拉国高官委员会就各国提出的建设方案进行审议,初步意向有望近期公布。此前,孟加拉国官方决定将该项目定性为政府间投资行为,之后,由于工程浩大,政府为来自海外的私人企业打开竞争大门。
就在各方猜测索纳迪亚港项目将花落谁家时,《每日星报》吉大港主编Raisul Haq Bahar表示:“中国在援建孟加拉国基建项目上一直反应积极,其在技术、人才、资金和规划方面优势明显。”孟加拉国前商务部长Amir Khasru Mahmud Chowdhury对中国胜出抱乐观态度:“中国援建项目都经过深思熟虑,长期规划超过30年,中国不遗余力地对外推销本国的优秀产品和高质量的服务。就在西方人士忙于出席达卡的各类晚宴和派对时,中国人却在努力工作。中国不久或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包括孟加拉国在内的印度次大陆国家都将与其保持密切的经贸往来,因此,中国参与孟加拉国港建工程是好兆头。”
6月4日,孟加拉国外交部长马哈茂德·阿里在哈西娜出访中国前的吹风会上说:“在总理访华期间,两国可能讨论中国援建索纳迪亚港事宜。”另据孟加拉国发行量最大的孟加拉文日报《曙光》报道说,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有望拿下这个项目,中国提议的港口建设框架协议可能在哈西娜访华期间签订。如果中国企业获得合同,索纳迪亚港将成为孟加拉湾第四个由中国企业修建的港口,这将极大拉近中国在印度洋寻求最近出海口以及能源与运输安全的梦想与现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