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职业教师培训对我国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启示

2014-09-05孔德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5期
关键词:双师型职业教育培训

摘要:国外发达国家非常重视职业院校教师培训,有较好的体制、机制及务实的培训内容。我们应借鉴其培训经验,在制订教师培训规划、拓展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完善培训考核办法等方面加强对高职“双师型”教师后续教育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的执教能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030-03

职业教育是一种直接面向职业岗位技能需要的教育,其人才目标定位在“培养适应生产经营与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人才培养的定位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必须既能传授与职业岗位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又能掌握与从事岗位工作的实务操作技能,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教育主管部门、各高职院校都在加大对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培训的力度,以适应我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等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本文拟借鉴国外教师培训模式,探索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的有效途径。

一、国外职教“双师”教师培训综述

从国际上看,各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职业院校教师的培训,建立并完善了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体系,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培训体制、机制和培训内容。

(一)澳大利亚职业教师培训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具有十分丰富的经验,具有以下特点。

1.有一套较为规范的教师培训与资格认证体系。职教师资培训的内容是按照澳大利亚国家培训信息服务中心提供的8个“培训包”的标准要求进行的。培训结束后,学员要完成规定的作业,并要接受考核,所有“培训包”的内容考核全部通过后才能获得资格认证。

2.有较为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培训包”是专门针对职业教育培训设立的,“培训包”的使用贯穿于培训的各个环节中,这样非常有利于教师逐渐掌握“培训包”的应用。其次,对教师的考核是按照完成个工作任务进行考核设计的。是针对工作岗位的教育与培训,最基本的特征是基于“能力”的培训,强调的是通过培训之后学员能干什么。

3.有较为完整的培训内容。“培训包”包括了从教学材料准备、教学过程实施、教学效果反馈调查、培训及考评准备、实施考评、考评证据材料的保存、培训项目的设计与宣传等各个方面,内容非常全面。教师的培训从内容上看非常注重实用性,培训后即可用来指导教学,因此培训效果非常明显。

(二)德国的职业教师培训

1.教师培训机制——健全性。德国的《职业教育法》及《教师培养教育法》均对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作了规定,要求职业院校的教师必须参加有关科技进步、职教发展方面的培训,每两年考核一次,合格者可以晋升一级并获得加薪,不合格则要继续培训,并且培训机构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调查,以了解教师培训的质量与效果。

2.教师培训内容——灵活性。既有注重教师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培训,也有针对区域经济发展推出具有特色的课程,职业教师培训内容根据社会需求和培训教师需要进行灵活安排和调整。

3.教师培训方式——双元制。职业院校教师要通过培训学院和企业两个不同的环境里进行学习与训练,在培训学院主要学习新理论和新技术,在企业主要接受实务操作技能方面的训练。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对职教师资的培训,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共同参与职业教育的作用。

(三)美国的职业教师培训

1.培训的针对性与适用性。美国的教育机构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开发不同的培训项目,让不同层次的受训教师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与培训方法,为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聘请企业、科研机构和社区工程技术、管理方面的专家作为培训师资。比较注重教学技能的培训。

2.有较为务实的培训内容。美国职业教师培训的内容与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与实际工作需处理的问题相关。其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劳动法规,让教师掌握学生实际工作岗位的法律知识;如何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实际工作岗位使用的各种表单设计;信息化资源使用;让教师学会如何利用并获取丰富的信息化资源等。

3.多样化的教师评价体系。美国各州政府有关部门和教师工会乃至学院管理部门制定出比较规范的培训标准,并有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一般考评工作包括: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对教学内容的评价;对课堂教学的观察评价;指导学生和参加学院各项活动的评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态度的评价等。评价的主体不仅仅是学生,还包括教学管理人员、教师本人和教师同行。多样化评价体系的引入,使得教师评价体系更加完善,对教师的评价也会更为客观、合理。

二、我国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

(一)专业教师实务动手能力差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都是从中专、职业技校等转型而来,很多的教师也基本是从学校到高校,缺乏企业一线工作、生产实践的经验、经历,能熟练掌握岗位操作技能的更是屈指可数。在刘楚佳、李志雄、赵小段、庄丽丽的《高职教师专业化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一文中表明: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被访者认为自己最需补充的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占76.2%,本专业实践操作技能和经验占63.5%,可见教师自身动手实践能力的严重不足造成职业院校在教学内容上偏重系统理论课的传授,专业课的实训环节难以有效地开展,实训的内容与要求与实务相差较大,实践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毕业的学生实务动手能力普遍较弱,到企业无法立刻顶岗,需花费较长时间才能适应岗位需要,影响了用人单位招收高职学生的积极性。

(二)来自企业、社会上的兼职教师数量少

从我国目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来源构成看,90%以上的教师来自于高校,社会一线企业的师傅、专家到职业院校兼职任教的比较少,而在国外,职业院校的任何专业的社会兼职教师都一直保持较高的比例,德国达到了70%以上,这些社会兼职教师主要来自企业,他们不仅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较高的职业素养、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其进入学校后能缓解专业教师短缺问题,带来生产第一线的最新技术、最新信息,缩短学校与社会的距离。我国很多高职院校也都拥有一定比例的兼职教师,但他们绝大部分来自兄弟院校,真正来自企业、社会上的兼职教师的比例较低。endprint

(三)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大,无精力和时间去企业“充电”

目前我国高职院的收入大部分来自于按生源数量的拨款,随着高考生源的逐年下降,高职院校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一方面努力扩大招生规模,以求获得更多的事业经费收入;另一方面,根据成本效益的原则,又尽量减少教师的引进。这样使得在职专业教师教学工作量激增,在《高职教师专业化的现状调查与分析》问及“在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培训存在哪些困难”上,认为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的占61.9%,其次认为培训渠道少的占43.9%,上述比例导致专业教师常年累月地埋头于日常教学,超负荷运转,深感精力不济。在“到行业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参加专业实践工作的困难上”,40.4%的教师表示学校支持力度不够,52.1%的教师表示工作忙难以抽出时间,33%的教师表示难以找到较为合适的企业等。

(四)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考核内容单一,且侧重于定量考核

教师工作量制度既是高职院校实施科学管理的重要措施,也是激励与惩罚机制的组成部分。目前高职院教师工作量内容的考核主要是教学的课时数,教师完成工作量的多少主要看完成了多少教学课时,而对实际教学效果如何关注的较少,同样在教师科研工作量方面,也是看发表学术或教研论文的数量篇数与级别,参与或主持的各类、各级别科研课题的数量上,而没有关注这些科研成果的转化上,以及转化后的效果上,导致许多课题结题后束之高阁。而另一方面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涌现优秀的品质、创新的教学设计、技巧、专长、办法、创意等隐形的技能知识,由于无法用语言表述和无法量化,或其效果在短期内也无法显现而未列入教师教育教学考核范畴。

三、对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培训的启示

抓好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训,应充分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成功经验。

(一)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制订“双师型”教师培训规划

各高职院校应成立教师发展中心,由中心组织负责实施教师全员培训,切实加强教师养成教育和教育教学能力建设。教育部、财政部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1]14号)中指出:在“十二五”期间,组织全国45万名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具体包括国家级培训和省级培训。作为职业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应深入落实《意见》精神,研制教师培训标准,紧扣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体系的新要求,根据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规律与特点,为不同专业不同教龄段的教师建立从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课程开发、实施管控到绩效评估的培训规范化体系。

在教师培训前,应做好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以培训需求为导向,构建多维度、多层次、模块式的教师培训课程体系,提供菜单式的培训项目。建立以选课为核心的教师培训学分制度,为教师提供高质量、个性化、自主性的学习机会。在教师培训后应做好培训效果的跟踪调查和由企业、学生、学校多方参与的评价工作。

(二)拓展多种培训形式

教师培训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从培训主体上划分,有校本培训、高校培训以及企业培训等形式;从培训层次上划分,有国家级培训、省级培训和校级培训,也有采取集中培训和企业实践交替的模式进行,把集中面授与远程网络培训相结合,也可采用“专家门诊式”培训方式,请名师、导师为青年教师进行“把脉”,对教学过程进行“诊断”,让青年教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能得到及时有效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能使教学名师、导师与教师一起共同分享教学经验,提供教学建议,为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还应积极探索建设教育一卡通和公共服务培训平台,实现教师教育资源的融通共享,提高教师培训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采取何种培训形式应当根据高职教育的专业特点与师资需要情况,灵活运用。在培训的方法上,应注重“引”和“导”相结合,要让教师深刻地感受到提高自身职教能力的责任感和紧迫性,把知识培训当成个体的终身需求,让教师的培训由外在的压力变为个人内在的需求,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

(三)不断丰富培训内容

1.企业顶岗实习锻炼。与国外职业院校师资相比,我国职业院校师资普遍缺乏行业、企业一线的生产工作经历,没有亲历过工作环境及职业情境,难以承担起实践教学任务。因此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下企业顶岗实习锻炼绝不是权宜之计,而是职业教育属性的内在要求,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高职教师到企业就某一岗位进行实践,掌握岗位工作的业务流程,并在同一职业不同岗位之间进行轮岗实践锻炼,提高岗位实务操作能力,这样对企业实务岗位能够有一个系统、全面、渐进、深入地认识,及时掌握行业、企业及职业岗位的最新动态信息,了解科技发展、财税政策对行业企业的影响。同时专业教师在顶岗实践锻炼中能够收集到丰富、翔实的案例并及时运用到实践教学中,把最新的信息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使自己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实务工作相一致。

2.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所处的人生年龄阶段,开设与该阶段年龄特征相适应的课程,如恋爱、婚姻、家庭、心理健康、责任等。据报道:2013年3月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咨询老师邹凤梅主讲的《爱情与婚姻》网上选修课,吸引了上千名学生来选。开设这些课程,能对学生的心理、爱情和未来婚姻生活有较大的引导作用。

3.针对学生顶岗实习和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了解的劳动、合同、安全等知识,开设《劳动法》、《合同法》、《安全法》等课程。掌握劳动保险、劳动防护、人身安全、失业帮扶、侵权责任、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及赔偿办法等与未来生存需要的社会知识与技能。

4.开设与学习方法有关的教育课程。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面向未来的教育中提出:未来的技术系统的特点是速度快、变化大,机器负责处理物质流;人负责处理信息流和资金流。由此可见,知识的可靠性会越来越短暂。人类心里学家赫伯特.格乔伊也曾说过“明日文盲不是不能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要教会学生掌握资料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如何借助搜索引擎在网上查找各类信息,梳理知识,养成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问题途径的习惯,准确“理解”知识并善于提出问题,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这样,高职毕业生走上社会后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endprint

(四)将“双师型”教师培训与产业行业在岗人员后续教育相结合

职业教育就是为产业、行业服务的,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培训也要融入到产业行业的后续教育培训中,将双师型教师培训与行业后续教育结合起来,这种培训更具有专业特色。如会计职业既有行业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每年组织的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同时也有行业协会每年组织的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税务师的执业和非职业会员的后续教育培训。这样的培训与实务工作结合最为紧密,最能体现最新财税政策、法规的变化与运用。在培训的过程中,也可以与实务界的专家交谈,获取最新的专业信息。同时专业教师也要渗透到行业知识、技能碎片化培训中去。在行业培训中,主管部门往往会针对实务中某一专题进行培训,如税务部门每年一次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由于国家每年会新出台大量的财税法规政策,这些财税法规政策对企业所得税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每年税务主管部门会对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提供培训,还有为企业提供税控装置服务企业也会定期和不定期为所提供服务的企业提供系列培训课程等。

(五)完善培训考核办法,注重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应将培训考核形式分为作业考核、培训成果展示和技能操作考核三部分。作业考核根据作业的完成进度和质量进行考核;培训成果展示采用成立展示考核小组,受训人员根据所学内容,选取一个或多个内容以PPT方式进行讲解;操作技能考核由现场实际操作和企业考察学习报告构成。作业、成果展示和操作技能考核均实行百分制,改变以往培训结束时的一次性考试为对“一果两核”(即培训结束时在培训过程中,需要学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工作成果,每人就培训成果展示、作业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三部分))的评价,评价也是以阶段性成果为依据,增强教师应用“做中学”教学方法的能力。同时要求各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要重视培训成果运用与转化,把培训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能否运用于实际工作,能否有效地实现学习成果和实际应用之间的转化,作为评价培训效果的重要标准。改变过去那种培训时信心十足、心潮澎湃,回到课堂一切还是原来状态的现象,以培训结束后专业教师课堂教学的实际运用与否作为评价培训最终效果的标准。

四、结语

职业院校教师培训是解决“双师型”师资队伍质量的重要途径,必须做到统筹规划、顶层设计、注重效果,同时应将教师培训与终身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技能精湛,能够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蒋宗珍.高职“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1,(20).

[2]李全意,李鹏,郭琳.关于澳大利哑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体系[J].职业教育研究,2008,(11).

[3]胡丽霞,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教师培养问题的思考[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0,(4).

[4]何农.试论我国职校教师培训体系的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08,(15).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终身教育理念下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机制研究》批准号为:D/2011/03/016。

作者简介:孔德军(1963-),男,江苏淮安人,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双师型职业教育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