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兴趣化教学初探

2014-09-05王婧

职业·中旬 2014年3期
关键词:就业导向语文教学

王婧

摘 要:笔者尝试运用与就业技能有关的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上好语文课的能动性,进而为中职语文课重新赢回学生“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语文教学 就业导向 学习兴趣化

身为中职语文教师,笔者深刻认识到:大部分学生太“现实”了——学习目标是为了顺利找到工作;学习内容主要是坚持训练专业技能;学习方式是重专业课轻文化课。

但是社会处处皆有语文,生活天天用到语文,人人时时需要语文。对一个人来说,既可促进自身素养的提升,又可增加就业能力砝码;对一个国家而言,“文教兴国”“文化立国”已成主流。可见学习语文的必要性。可是大多数中职学生却不这么认为。

2011年9月中旬,笔者对所任教的部分中专一年级的学生做过一份问卷调查。数据表明,有61.3%的学生认为语文课可有可无,30.9%的学生认为语文课有一定的作用,只有5.4%的学生认为语文课至关重要,甚至还有2.4%的学生认为语文课应该取消!

出现这种倾向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现在泉州许多中小型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主要考核的是学生技能掌握的程度和职业道德情况,语文方面并没有明确的指标性要求。这样的就业市场导向性就容易造成大部分学生产生一种思想误区:学语文不过是费神费力地多认识几个字,多知道几个名人,多学习几篇文章罢了,对将来生活、就业或工作等的作用不大。若真遇到工作所需,只要“百度”下载,参考资料和范文模板就唾手可得,无需自己抓耳挠腮地“憋”成品;而专业课就不同了,多学多练多获得,见效快速,成效显著。因此学生理所当然只重视专业学习。

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中职语文课又该如何改善这种情况呢?

一、以业引学——以就业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学语文的动力

《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社曾经编辑过一本《青春在这里闪光:讲述当代大学生基层就业和创业的故事》,通读全书后会发现故事中这些就业或创业成功的大学生都具备很强的表达力、思维力、想象力、分析力、决断力、观察力、应变力、预见力、自制力、创造力和注意力。这些能力表面看似和语文不沾边,但实际都和口头的“语”、书面的“文”息息相关。而且书中的事例表明:语文技能越强的人,就业或创业成功率就越高,成就也就越大。可见就业离不开“语文”。

以学生关注的“就业”作为学习语文的切入点,笔者对2012级办公专业新生入学第一堂课进行了一次试验——开始上课时先不急着让学生自我介绍,而是先做个匿名调查与“真心话大冒险”的游戏,来了解语文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或作用。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都有重专业技能课,轻语文课的思想倾向。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决定开始实施“以业引学”的教学改良计划。

首先从学生角度出发,纠正学生对“语文”等于“文学”或“文化”的错误观念。笔者对同学们分析了语文是一种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可以用来沟通交流,表达思想情感,又可以承载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和人类的文化成果。为了让学生感受语文真的“平易近人”。笔者还举例说明,如看书读报要用“语文”,发微博传微信也要用“语文”,看电影玩网游还是要用到“语文”等。

接着以学生关注的“就业”问题引导学生明白在就业之前的求职过程中,就业之后的实际工作中学好“语文”是很重要的。如就业时需要写求职书或应聘信,作为求职者你怎么样才能扬长避短,有的放矢地介绍自我,表明求职意向;面试时又怎样才能突出重点,言之有物地阐述观点;在工作中你怎样能与同事、领导“有效”沟通;创业中在签订协议或合同时又怎样不会沦为“文字陷阱”的牺牲品等。当然为了让学生更加信服还辅以实例,如于丹教授《论语心得》为何那么畅销,甚至国际版权走向欧美等。

最后通过“语文对就业是否重要”的辩论赛来加强学生对语文重要性的认知,达到“以业引学”的目的。上完这两节课后,很多学生纷纷表示学习语文真的很重要,想要把语文学好,为将来生活、就业和工作做准备。

此外,以这样的教学方式在其他班级进行尝试,结果亦然。至此“以业引学”的策略算是为赢回学生“市场”打响了“第一枪”。

二、以趣激学——从学生所需的就业技能出发,以情境或游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语文的能动性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兴趣的源泉还在于运用知识,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帅事实和现象,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我认为,不断加深学生想成为发现者的愿望,并通过特殊的工作方法实现他的这一愿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务。”

由此可见,兴趣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并影响和改变学习结果。因此,为了重新赢回学生“市场”,笔者根据学生关注“就业”、喜欢尝“鲜”、赶流行、追求个性等特点,精心设计教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动性。

1.体验法

在办公专业学生进行《我的母亲》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观看汶川大地震中母爱的视频特报。再模拟“现场直播”,让他们采访同学的感想,并撰写成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在情景模拟的角色扮演中获得了乐趣,而且巩固并运用了自己在采访和应答课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社交能力。

2.竞赛法

在计算机专业进行人脑与电脑教学时,先分组辩论“人脑好,还是电脑好”,再让他们快速浏览课文后,抢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辩论还是抢答,整个课堂氛围热烈,学生情绪振奋,且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应变力、思辨力和阅读力。

3.游戏法

在幼教专业人生的境界教学中,笔者准备了一个学生很喜欢玩的游戏“真心话大冒险”。一些原本内向、胆小的学生都纷纷参与到游戏中,大胆地说出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可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而且可以在游戏中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调查法

在广告专业广告词教学中,笔者指导学生到网上和周边地区寻找使用不当的广告语,并做好记录,撰写调查报告。在这个过程里,因为所学内容和专业相关,所以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又能锻炼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分析力和写作能力。

由于每堂课笔者都从学生就业需要的语文能力出发,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天长日久就逐步培养并巩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且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不仅为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服务,而且能辅助学生做好就业的准备。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虽然职校语文课堂教学的确存在着学生厌学的“困境”,但是只要愿意多花心思,多钻研,多尝试,尽量采用兴趣化的教学手段,最终一定能赢回学生喜欢学习语文的“市场”,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元祥.“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意蕴[J].全球教育展望,2005(9).

(作者单位:晋江华侨职业中专学校)

猜你喜欢

就业导向语文教学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就业导向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