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

2014-09-05李雁鸿

关键词: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

李雁鸿

【摘要】改革开放为我国大规模的城乡人口流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我省是劳务输出大省,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从而产生了一个数量极为庞大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引发了留守儿童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关注。

【关键词】留守儿童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192-01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故土到城市务工,使得大批的孩子脱离父母亲的直接监护,成为“留守儿童”(一般指6—16岁)。家庭教育的缺失,致使一部分“留守儿童”出现了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我省是劳务输出大省,据省妇联调研数据显示:我省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的农村留守少年儿童近70万,占农村中小学生总数的20%以上。今年暑假,笔者通过走访、调查问卷等形式对陇西县万家沟村葡萄湾社40户人家进行了调查,调查统计显示:全社三分之二的中青年夫妻双双外出,孩子由隔代监护,也就是说近70%的留守儿童由老人监护。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留守儿童的人数将呈上升趋势。大家都知道,儿童阶段是一个人形成性格,养成习惯和形成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他们长时间失去直接监护人,在缺失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生活在事实上的单亲或隔代家庭中,由于长时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导致许多“留守儿童”心理不能健康发展:厌世自闭、空虚逆反、胆怯自卑、没有精神寄托。而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使他们轻者逃学、打架,重者违纪犯法,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面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严重性,一些学者警示:他们可能会成为被“毁掉的一代”,成为国家新的不稳定因素。“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当今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多方面协调合作,共同关注。

一、劝返回乡务农

据笔者走访调查得知,外出务工人员中有一部分是不学无术、好吃懒做、逃避责任之人。他们走出中学大门之后不愿回乡务农,同学或同乡结伴外出闯荡,找到伴侣,有了孩子,回家生产,然后留给父母,再回到他们已经熟悉了的城市,挣多少花多少,过一种逍遥自在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没有在家过日子的繁琐和独守空房的寂寞,也无担当。多年下来,既没有学到技术、挣到家业,又苦了父母,耽误了孩子。如果这一部分人能真正认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家庭义务,返回家乡,本分务农,孝敬父母,养育孩子,社会将减少一部分缺失父爱母爱的可怜孩子。

二、鼓励就地务工

我县目前已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初期,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但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使我县劳动力市场出现用工荒,有些技术性较强的岗位更是无人适应。地方支柱产业药材市场也招工难,土地撂荒或变相撂荒现象日益严重,发展种植业需要大量劳力。因此,留在当地务工的人,如有一技之长或肯吃苦,收入绝不比外出务工的人低。据市场调查,本地电工、木工日工资300元以上,瓦工日工资180元以上,小工日工资也在130左右。月工资基本在3000—5000元。经营土地收入也相当可观,有些勤劳的家庭承包撂荒的土地种植中药材,年收入在5到8万之间。目前多数农民是在搞好土地承包经营的同时兼营二、三产业,年收入少说也在8万元以上。如果地方政府能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的要求,适时对有就业需求的剩余劳动力实行定向培训,同时,鼓励和引导用人单位积极承担起职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任务,以提高务工者的职业技能水平,那么,就能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使这些劳动力既可以照顾孩子,又能够创收,也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更重要的是将会有一大批农村孩子在亲情的关爱下健康成长。

三、支持回乡创业

根据我市劳动力用工需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建立高效的用工机制,首先政府要进一步提供优惠、实效的农民创业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外出人员回乡创业。如果尽快出台关于推进务工回乡创业的政策,配套完善税费减免、创业培训、人员招聘、土地使用等帮扶政策和服务措施,将回乡创业纳入招商引资范畴,明确各级职能部门的职责,力争给回乡创业人员提供更多、更优惠的政策扶持。据了解,50%的出务工人员愿意回家创业。利用外出从业或回乡创业者的门路、思路,帮助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引进更多的创业主体,发展相关配套项目,更好地促进我县产业配套与发展,力争形成产业集群。这样,既能使回乡创业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又能大幅度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让更多的农村孩子能够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能够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生活环境中健康成长。

四、带孩子进城

拆掉户籍这堵墙,取消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取消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限制,加快我国现行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城乡公平、地区公平的国民义务教育制度。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在现阶段,可以借鉴上海的方式,改“户籍制”为“居住地制度”。实施流动儿童的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 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的政策。只要是已经在同一个城市居住达到一定年限就给予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子女同样的入学受教育机会。同时,对通过多收费和乱收费的方式设置农民工子女入学障碍的学校进行严厉的查处和处罚,从根本上杜绝城市学校对流动儿童歧视性待遇和收费,,确保流动儿童教育政策实施。

政府还应加大对民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力度,国家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和要求,按照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来确定中央对各级地方政府义务教育经费的支出,各地政府应将农民工子女教育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对在城市内设立的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办学条件予以补贴,提供基本的场地,适当的建校拨款,教师方面的大力支持等等,解决城市学校目前还不能容纳的那部分民工子女入学问题。

如何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就是或父母留下,或子女进城。让父母留下,就要解决如何开发农村地区的经济,促进剩余劳动力就地就业或就近转移的问题;让子女进城,就要解决如何提高城市公共服务的承载能力,让城市以更开放和宽容的姿态“全面接纳”农民工及其子女的问题,或者,如何降低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让农民工自愿带着子女进城,实现家庭式永久性迁移。总之,尽最大的努力让孩子待在父母身边,度过他们幸福的童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基于情感需求的农村留守儿童产品设计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浅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目前的状况成因及策略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