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2014-09-05爨霞霞
爨霞霞
【摘要】幼儿园文化是在长期的党政管理、保教后勤等一切活动中积淀下来的幼儿园全体教职员工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它包括幼儿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教育科研实践中,幼儿园文化建设需要转变观念,尤以关注幼儿参与、幼儿自主的观念创新,才能有效提升幼儿园办园品位。
【关键词】《指南》幼儿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177-01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广大幼教工作者以先进的理念,不断推进和完善幼儿园特色教育和课程改革。《指南》指出,幼儿园应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幼儿发展、教师发展、幼儿园发展,挖掘和传承幼儿园的文化底蕴,紧紧围绕“办有文化的校园,育有个性的幼儿,做有思想的教师”的办园理念,培养“健康、快乐、文明、礼貌的幼儿”的教育目标,加强幼儿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建设,构建平安、人文、和谐的校园文化体系,促进幼儿、教师、幼儿园共同和谐发展。那么,如何在《指南》背景下发展幼儿园文化建设,我们可通过以下途径有效地推动。
一、良好的物质环境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基础
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能陶冶幼儿的性情,激发幼儿的好奇心,鼓励幼儿的探究行为,使幼儿在操作和摆弄各种材料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获得各种社会行为,实现体、智、德、美、能诸方面发展。
(一)让每面墙壁教育化。幼儿园墙面布置,力求做到生动有趣,富有变化,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师生共同参与,根据主题活动内容以及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有目的地将墙面内容融入到教育教学之中,作为教育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构建丰富、开放的区域环境。活动室内的阅读区、科学区、游戏区、角色区等区域环境,让幼儿的日常生活丰富多彩,在潜在地教学环境中学习粗浅的知识,发展思维,促进智力。
二、温馨和谐的精神文化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动力
我园结合园情实际,不断地打造人文、平安、和谐的精神文化体系,促进幼儿、教师、幼儿园可持续发展。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无论是教育观念还是教育行为要努力做到“蹲下来说话,牵起手来教育”。在工作中,教师通过亲切的目光,关切的问候,轻柔的抚摸,不厌其烦的启发引导,与幼儿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消除幼儿心理隔阂,使幼儿感到亲切、愉快。
(二)提供公平受教育的机会。《指南》明确指出:“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幼儿园,幼儿的个性、能力、体质各有不同,虽然在同一个集体,同一种模式中生活、学习,由于教育方法的偏差,幼儿的收效成果各有不同。所以,教师在各类活动中,要充分了解掌握幼儿的情况,提供公平的参与机会,为每位幼儿分配力所能及的任务,避免挫伤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心理上消除自卑感。
(三)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服务不是一味的顺应成人,应该体现在幼儿生活学习的各个环节上。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以教师、朋友、父母的三重身份出现在幼儿身边。
三、以制度建设为载体形成幼儿园科学制度文化
幼儿园制度文化是幼儿园在日常管理中逐步形成的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体现幼儿园特有的管理理念、人文精神和运行效度,幼儿园制度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尊重与参与,学习与创新、发展与诚信等价值观的确立,服务、激励、保障幼儿园制度文化的构建。
(一)完善制度管理,规范工作要求。全面修订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涉及组织机构管理、教研管理、保教管理、总务管理等方面的四大类113项职责和制度,并逐步规范各种制度的落实,做到事事有标准,人人明责任,行事有依据,对事不对人。
(二)实施绩效制度,强化过程标准。确立了“以绩效为导向”的考评机制,注重日常工作的质量、业绩、成效和贡献。实行月绩效考评制和学期绩效考评制,采取“全程跟踪,量化管理,阶段检查”的方法,既关注单项工作的质量,又全面综合衡量工作业绩;既着眼教师学期初的工作状态,又关注教师学期中的发展,还强调学期末的工作成效;既注重个人工作效益,还关注团队整体发展,绩效的成绩既与当月奖励工资挂钩,同时与学期评先、岗位竞聘挂钩,优化管理过程。
四、充分利用本土化教育资源是提高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
开发本土化资源使其转化为教育资源,组织教育教学活动,适宜各幼儿园之间的差异和教育内容的地域性,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是有利于《指南》的贯彻。二是有利于发扬和传承地方特色。三是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四是有利于家园教育合力的形成。五是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六是有利于提升幼儿园办园品味。幼儿园在实施本土资源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研究、总结,反复实践,理清了课程管理思路,明确了课程改革目标,强化了幼儿园的特色,彰显了幼儿园的办学品味。
(一)观念的转变。在《指南》的引领下幼儿园办园思想应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近年来,幼儿园一直被“小学化”现象所困扰,单一的课堂、兴趣活动不能满足现有幼儿的需求,而本土化课题的实践,丰富了幼儿的生活,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打破了曾被僵化的幼儿园管理思路,呈现出“活动以幼儿兴趣为主,发展以幼儿快乐为主”的教育格局,幼儿园从而走出了单一的知识化向多元化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选材的变化。符合幼儿生活经验是选材的基础。本土化教材具有灵活性、生动性、鲜活性的特点,正如陈鹤琴所说:大自然是活教材。更符合《指南》要求,更加切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发展需求,是不可多得的园本教材。
(三)教法的变化。由单纯说教向情境式体验转变。“一言堂”、“添鸭法”的教学法在教学中“久经不衰”无法避除,在课题实践中,幼儿亲临现场体验,观察事物畅想,一物多用反复实践的学习方法,促使幼儿主动参与操作乡土材料,获得能力上的发展,同时也发挥了教师引导、参与、合作的主体作用。
总之,随着幼儿园办园品质的不断提高,文化建设已成为幼儿园管理中的热点与难点话题。幼儿园的校园文化不仅需要长期积累,还需要传承与创新,更需要进行有效的实践与研究。一所幼儿园在文化品质的追求上应有所重点和突破点,应形成独特风格,突出本园特质,力求创造新文化。在《指南》背景下园领导要思考怎样立足传统文化,传播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如何站在教育文化的前沿,领导全园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新时代人才的培养,在传承与创新中实现幼儿园中、长期发展目标,促进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3-6儿童与学习发展指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 线亚威;《幼儿园文化建设指导策略》,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9-1
[3] 《注重园所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办园品味》, [J] 上海市学前教育网 2008-3-5
[4] 李凤莲;《开心幼教》,[M]湖北美术出版社,2011-09: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