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2014-09-05李明
李明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本就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吸引力的问题就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也是检验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的重要方面,更是检验政治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教学方法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149-01
新课程改革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次重大改革。面对新课程,在教学中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吸引力的问题就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难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作为政治课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
1.融洽好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需要相互的配合,有效的教学必须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前提。有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可能被充分发挥出来,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情绪低落时,想象力只有平常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创造想象的最大创造,永远产生于情感之中。”教师要融洽师生关系,必须做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的好老师。融洽的师生关系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是非常重要的。许多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对学科的喜欢和不喜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个人魅力所在。学生如果遇到一个自己喜欢的老师,自然就会喜欢上该教师任课的学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普遍增高,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心理更加放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把枯燥的课堂学习变为一种美的享受。这必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为此,教师要乐于奉献,关心一切学生,关心学生的一切。要融洽师生关系,教师就必须放下架子,虚心学习各种新生事物,对不懂的东西不再简单地否定。
2.要多鼓励学生,给学生信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受鼓励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勤奋学习的愿望。他强调说:“请你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一旦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无济于事的。”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我们在上课时间一般都能做得到。多鼓励学生,意味着对所教学生多一份关心和了解。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师的职责就是通过教育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比如,在思想政治方面,要关心学生的全部精神生活,关心学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锻炼和培养,尤其是帮助他们树立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使之学会如何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懂得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等等。所有的这些都是教育所不可少的条件。
3.改变说教式教学,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中学政治课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并不是单一地接受课本知识就可以,要学会如何将课本知识融入现实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当中具有判断力,运用课本知识指导自身健康发展,摆正价值取向。传统教学中,老师会让学生在课下死记硬背,导致学生不能融会贯通,尤其是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更是不可能。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复习,使枯燥的政治知识生动鲜明起来,使学生学会思考,并结合生活经验,学会自主运用。常见的教学情境有:知识竞演、辩论赛、集体讨论、社会探访等,让学生体验到其中的乐趣,更加主动地学习。比如:在讲“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后,组织一次讨论活动,让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并总结分组进行讨论生活当中消费者所遇到的不公正的待遇,并分类罗列出哪些是违法行为,是否涉及侵权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知识与现实相结合,由陌生到熟悉,政治知识马上就活起来了。
对枯燥的中学政治课进行情境教学,会增强政治课的吸引力,课堂教学氛围也会变好。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拉近了学生与课本、学生与老师、学生与生活的距离,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创新能力和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同时,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增强,进而教学质量也会提高。总之,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让政治课摆脱了枯燥乏味,变抽象为具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打破课堂教学的封闭性,实现“小课堂”与“大社会”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打破课堂教学的封闭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是《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课改理念的具体体现,是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客观需求,也是当前解决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相对滞后性与社会政治经济快速发展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为此,在政治课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立足于课堂,又不拘囿于课堂;立足于教材又不拘囿于教材,努力探索“思想政治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结合点,有效促进学生的分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立足“小课堂”,放眼“大社会”,用“大社会”的知识丰富“小课堂”的内容。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思想政治教材的相关知识内容,结合当前国内、国际的重大热点问题和社会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把重点、难点、热点教学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如在讲“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时,可让学生充分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和身边社会生活实际以及党中央有关“三农”问题的方针政策畅谈,将乡土性的材料吸纳进课堂教学,当作活教材,使知识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实际,使枯燥的知识从静止的纸面上站起来,变得鲜活生动、可信,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也有助于激发其爱家乡爱人民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使“小课堂”向“大社会”拓展延伸,扩大“小课堂”知识的展示舞台。《意见》倡导综合实践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妨针对疑难问题、重点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开展课堂讨论或辩论,为学生发展个性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扩散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5.指导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和社会调查报告,提高学生素质
为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进一步提高探究式学习的效果,还可以指导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和社会调查报告。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所以,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把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来抓,要求学生在课堂讨论、专题研究和小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小论文。
总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既是一种享受,也是一门艺术。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为发挥我们广大教师的聪明才智和潜能提供了一个大舞台。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我们应该在同学生的教与学的互动中,勇于改革,不断探索创新,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我想这才是课改对我们的要求——在发展中求得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