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散性思维在初中生物课堂上的应用

2014-09-05黄惠明

关键词:思维课堂教学学生

黄惠明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实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散性思维得到普遍的应用,对初中生物教学而言也不例外。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应用发散性思维,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对发散性思维进行分析,阐述其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生物发散性思维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121-0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创新能力与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老师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开展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的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

一、发散性思维概述

发散性思维指的就是从不同角度、方向进行思考,寻找答案,最终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在初中阶段,生物学科主要就是增加学生对大自然的了解以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但是,一直以来,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基本上只是关注学生的成绩。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提升,要求学生可以自主探索知识,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进而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意识与锻炼科学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就是其中的一种,具体来说,发散性思维的中心就是求异思维,摆脱传统思考思路与解题方式,对相关资料进行科学整理,从不同的角度、方向进行思考,加强原有知识与现有知识的结合,实现两者的融会贯通,让学生可以举一反三,有效扩展学生的思维。

发散性思维具有以下特点:其一,流畅性,指的就是观念的自由发挥,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并且表达相应的思维活动,同时,可以尽快适应新思维的变化,其与机智有着一定的关系,并且其也是体现发散性思维数量特征与速度的重要因素。其二,变通性,指的就是学生需要克服已有的定势思维,按照不同的角度与方向,进行新的思考,得到问题的答案。在此过程中,需要借助触类旁通、横向类比等,让思维可以按照不同的角度、方向进行扩散,充分体现思维的多面性与多元化。其三,独特性,指的就是在进行思考的时候,学生会做出区别于他人的反应,其是发散性思维的最高目标。其四,多感官性,指的就是在利用听觉、视觉思维的基础上,加强对其他感官的利用,接收相应的信息,并且予以有效的加工。其与情感有着一定的联系,可以利用情感激发学生的思维,进而增强其思维的速度,提高其发散性思维。

二、发散性思维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引申与发挥现有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宽度

引申与发挥现有知识指的就是围绕某一问题进行不同的分析,找出相关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内在与表象的联系,有效扩展学生的思维宽度,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宽广。比如,在学习“细菌和真菌区别”这一内容的时候,重点了解细菌与真菌微观差异,如细菌没有细胞核,真菌具有细胞核,属于孢子生殖。在此基础上,我列举了一些生活中学生可以看到、听到、摸到的有关细菌与真菌的差异,这样就可以在宏观上,加强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如农业上种植的草莓、西瓜等,这些作物不可以连作,因为如果进行连作,就会对下茬作物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出现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连作会使“尖孢镰刀菌”等一系列真菌进行不断的积累,从而导致作物患上“枯萎病”;而白菜患上“软腐病”,作物一般均是呈现一种粘稠湿腐状,同时伴有一定的恶臭,病斑向四周进行不断扩散,导致茎基、叶柄、根等均发生腐烂。出现此种情况,主要就是因为“欧氏杆菌属”导致的,细菌侵染之后,就会对作物细胞壁进行分解,之后产生大量脱落酸,恶臭气味主要就是因为脱落酸产生的,而细胞壁分解之后,就会出现作物粘稠湿腐的情况,逐渐形成烂泥状。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实例,可以让学生对细菌、真菌有更深的了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二)创新与改进解题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深度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我经常会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同时在解题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不断改进与创新解题思路。于此同时只要课堂教学时间允许,我分析正确答案之后,还训练学生分析其余备选答案的错误原因。这样做可使学生克服片面性、绝对化的思维弱点,增强学生辩证思维、求异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去思考、去创造,实现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还有在学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这一内容的时候,我将学生领进大自然当中,让学生对不同种类的绿色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找到它们之间存在的异同点,如,有限花序植物与无限花序植物之间的异同点、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之间的异同点等。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说说这些植物除了具备教材中明确的特点之外,还具备哪些特点,这些特点对植物生长又有着哪些作用。又比如,缺少维生素A会导致出现夜盲症、缺少维生素D会导致出现骨质疏松,这些现象之间有着什么的联系,而缺少到什么程度会得病呢?尽管让学生进行相关的思考,但是不需要学生进行全面的理解,只要学生可以掌握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就可以自主探究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深度。

(三)强化课堂知识的整合与扩展,延伸学生的思维广度

思维广度也是发散性思维的一种构成元素,思维在具备一定广度的基础上,才可以形成相应的发散能力。所以,思维广度就是对知识的整合与扩展,也就是,利用事物之间的联系,体现出见微知著的作用,让学生可以全面掌握生物知识。 如在学习“食物的消化过程”这一内容的时候,我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让学生明白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然后,我让学生在吃饭时,细细品味快速吃馒头与慢速吃馒头之间的差异,引导学生提出质疑。我启发学生通过设置馒头屑、馒头碎与唾液、清水构成的对照实验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明白影响淀粉消化的因素。还有在学习“人类活动对生物影响”这一内容的时候,我对水污染会导致出现水域生态系统破坏,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甚至出现变异,空气污染会导致出现酸雨等问题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之后,在学习基因、DNA、染色体等相关知识的时候,我就会对有关知识进行扩展,明确知识本质,让学生了解一些基因变异等知识,并且让学生分析水生生物变异和水体污染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通过资料查阅,小组讨论,让学生对前后知识进行联系,并且形成自主学习意识,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增强学生的智力,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创新教学方法,重视生物教学特点,加强对生物实践的运用,让学生可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而不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此同时,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时候,一定要重视生物学科自身价值的发挥,促进学生生物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飞.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中),2013(05).

[2]黄慧.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J].成功(教育),2010(10).

[3]唐敏,方珍.发散思维培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04)

[4]彭代辉.对初中生物情境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6).

猜你喜欢

思维课堂教学学生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学生写的话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