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口才训练课程中的运用

2014-09-05彭花燕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口才辩论导向

赵 红,彭花燕,吴 萌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贸易系,湖北 十堰 442000)

行动导向教学法起源于 20世纪 80年代的德国,这种教学方法由于在培养人的技能和提升人的全面素质等方面的实际效果明显,相继被世界各国广泛推广和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同样适用于实现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近几年在我国高职课程教学改革中也得到较广泛的研究与运用。

一、 什么是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又称为实践导向或者行为导向,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维持行动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来策划、组织、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常用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有项目教学法、模拟训练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卡片展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都是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背景,通过各种互动自主型的教学方式和共同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关键专业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发现式学习,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综合素质也得以提升。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口才训练课程中的设计与实施

对于现代人来说,无论是在职场还是日常生活中,良好的沟通与表达能力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高职很多专业开设有这门课程,而沟通与表达能力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更是核心的职业技能,营销的本质就在于沟通。因此,口才训练课虽然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但对于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口才训练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对这门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过程、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上都进行了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通过多轮的教学实践,达到了预期的课程改革目标。

(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高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行动导向的教学理论,我们首先对学生现在校园学习活动和未来职场工作中的口才运用场合及类型做了分析。学生在校园学习活动中口才运用的公众场合及类型主要有:首次见面的自我介绍、班级学生会及社团干部的竞选演说、课堂讨论与发言、参与演讲辩论赛等。学生在步入职场及参与职场工作时口才应用的公众场合及类型主要有:求职面试口才、销售过程中产品推介及与客户沟通口才、会议中工作总结汇报与交流、岗位竞聘演讲、就职演讲、工作主持与工作布置等。我们的教学目标确定为提高学生在这些公共场景中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效果。就高职学生入学时口才能力现状来看,由于学生高中阶段以应用教育为主,缺乏在公众场合演讲的经验,学生公众演讲的首要问题是普遍存在不敢讲的胆怯心理。因此,口才训练课的教学目标首先要克服学生不敢讲、怕讲不好的胆怯心理,然后,在敢讲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根据讲话的场景与需要组织好讲话的内容,并将有声语言与肢体语言表达技巧很好的结合起来,增加表达与沟通的感染力与说服力。

根据我们对学生校园学习及职场口才运用场合的分析,并结合学生口才能力现状,我们制定的本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与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在各种正式与非正式场合进行口头表达与语言交流的技能技巧,学会在各种讲话场合能将语音语调、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讲话内容与语言环境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职场及生活中做到敢讲话(不紧张)、讲好话(内容恰当)、会讲话(懂礼仪、有感染力),并且通过对训练素材的精选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以任务为载体进行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教学内容的取舍与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成效的高低与好坏[1]。根据我们对学生校园学习和职场工作中需要用到口才的场景及类型分析,我们对本课程从能力本位的教学目标出发,进行了以任务为载体的教学内容的设计,具体设计见“市场营销专业口才训练课教学内容设计表”。

市场营销专业口才训练课教学内容设计表

(三)以行动为导向进行课程教学组织过程及教学方法的设计

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行动导向教学中的“行动”,是指在教师引导下为达到学习目标由学生自主进行的“学习性工作活动”和“职业性学习活动”。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与教学方法设计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如何主动学习,以达到教学目的。

本课程以口头表达与沟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教学目标,以任务为学习载体,采用了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扩展小组学习法等多种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特色,下面举例说明这些教学法的具体运用与教学组织过程。

1.项目教学法的运用

项目教学法的核心思想是让学生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来实现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结,发展完整的职业能力[2]。我们在口才训练课的诸多训练任务上,都采用了项目教学法。

下面以辩论演讲口才训练为例说明我们是如何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组织的。(1)选定项目。选定要辩论的话题,这些话题应该是与大学生当前的学习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及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能经常引起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如“大学生打工利大于弊/弊大于利、网络使人们更亲近/更疏远、宽松式管理对大学生利大于弊/弊大于利、女性比男性更需要关怀/男性比女性更需要关怀、企业用人德为先/才为先、爱比被爱更幸福/被爱比爱更幸福”等辩题都能引起学生们浓厚的兴趣,吸引他们认真准备,积极参与,通过辩论能使学生形成更加全面、辩证和正确的认识。(2)设定目标并分组。教师给学生介绍辩论赛的辩论程序,将全体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分组讨论辩论赛的评分标准,在老师的引导下将评分标准统一,然后通过抽签确定辩题及正反方。(3)计划与分工。由组长确定好四辩的角色及分工,并制定好课后的工作计划。(4)实施。课后根据计划与分工,进行资料的查阅,对辩论观点、论据、辩论技巧进行充分的讨论与沟通,并准备好辩论词。(5)成果展示。课前完成所有辩论赛的准备工作后,课堂上,由一名同学自愿担任辩论赛主席,组织正反双方开展辩论比赛,通过演练进一步训炼其思维的缜密性、逻辑性、思辩性、灵活性,锻练团队的协作性;辩论完成后学生听众可以对辩论双方进行提问,提高了观众的参与感。(6)评价。先由班长、团支书与老师组成三人评委会对首场辩论赛进行评分,评选出胜出方和双方各一名最佳辩手,老师在全班对本场辩论赛进行点评并宣布评比结果,然后由这两名最佳辩手替代班长和团支书进入到评委会,进行下一轮的评分。

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与组织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辩论小组的资料准备、分工与配合都由学生自主负责,辩论评分规则由学生讨论制定、主席及评委由学生轮流担任,广泛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与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行动中成长,老师通过对辩论赛主题的选择与赛后的点评引导学生形成辩证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人生观,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

2.角色扮演教学法的运用

角色扮演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情境中人物的要求扮演相应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活动来加强知识理解与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法。笔者在口才训练课程的推销口才与面试口才的训练中都用到了角色扮演教学法。

下面以面试口才训练任务为例说明我们是如何运用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组织的。(1)提出问题。即确定学生在求职面试时,如何能顺利地通过面试环节。(2)确定角色。在该模拟情境中,每一个小组模拟一个招聘企业,由两名学生扮演企业人事部面试考官,班级中其他各位学生都可以扮演面试者前来面试。(3)资料准备及场景布置。各小组成员课下准备好招聘企业的基本情况介绍、拟招聘的工作岗位(与营销专业相关)、岗位工作职责描述、对应聘者的要求以及面试的问题,并制作成PPT文稿。求职者要求准备好求职简历。演练开始后,布置与企业招聘相似的场景。(4)明确观察者任务。要求其他同学作为观察员观察考官及面试者的表现(5)进行表演。由两名模拟考官进行招聘信息发布,求职者前往面试,考官对面试者进行提问。(6)分析评论。由观察员对考官及求职者的课前准备与现场表现进行点评。(7)提升概括。老师对求职者在面试时的仪态礼仪、自我介绍及回答问题等现场表现进行点评,包括充分肯定、指出不足及提出改进建议。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分小组准备招聘资料以及扮演考官的过程中,能充分地换位思考企业对拟招聘职位的岗位职责要求及对应聘者的要求,扮演应聘者的学生对应聘过程有了真切的体会,其他学生也作为观察员进行了旁观分析,所有学生都可以从不同角度体会到企业对应聘者的知识、能力与综合素质要求,也能观察和体会到应聘者应展现出什么样的仪表、口才与礼仪是恰当的,这些都通过行动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的运用

2012年,我院专门请德国职教专家胡格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具体方法进行了讲解与演示,通过扩展小组学习、可视化技术、站位、旋转木马谈话法、搭档拼图与小组拼图等丰富多样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增添了我们对行动导向教学法多样性的理解。笔者在口才训练课中将胡格教授介绍的扩展小组学习、旋转木马谈话法、搭档拼图这样几种教学法的一些元素组合起来设计了一种新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法。

笔者在进行“任务五讲述训练之一:指定材料的讲述训练”教学任务的设计上,精选了6个富有启发意义的“苏格拉底的哲理故事”,并将学生分成6人一组,每个学生分别分配一个不同的故事。第一轮,各自先熟悉自己的故事;第二轮,两人一对分别将自己的故事讲给对方听,对方要将听到的故事复述一遍;第三轮,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故事公开讲给6人小组的成员听;第四轮,每组派一名代表在班上将自己的故事分享给全班同学听。

进行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有:第一,每个人讲一个故事,大家都有新鲜感和好奇心,激发了学习兴趣;第二,每一轮讲述都是在扩大的人群中进行的,有利于逐步减轻学生当众讲述的压力感;第三,在第二轮训练中,要求相互复述对方的故事,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

(四)将过程性评价与水平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设计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评价的方法注重过程性评价与水平性评价相结合。根据对高职学生教学管理的需要,我们将过程性评价分为出勤的评分与课堂表现的评分,出勤的评分占到总成绩的20%,课堂表现的评分根据每一个训练任务评价要求及学生的表现进行现场评分,占到总成绩的50%。过程性评价占到总成绩的70%,目的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水平性评价占30%,传统的以知识掌握为目标的书面考试不太适合于对技能性学习效果的考核,本课程采取口才汇报演出的形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作出期末评分,学生最后成绩的评定是将这三者的成绩记录乘以所占比例综合得出,这样的考核方式设计对老师来说虽然增加了评价的工作量,但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过程性学习的监控与激励,而且相对来说使评价更为全面、客观和公正。

在我院市场营销专业口才训练课中实施的行动导向教学法,通过多轮的教学实践的修订与完善,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能最有效地实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谭永平.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高教论坛,2013(6):106.

[2] 汪 静.德国行动导向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13(1):2.

猜你喜欢

口才辩论导向
一次口才比赛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高校大学生演讲与口才实践能力提升研究
“偏向”不是好导向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