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治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影响

2014-09-05荆丹坤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15期
关键词:心理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荆丹坤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心理治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影响

荆丹坤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法,将7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临床治疗及常规护理方法相同,实验组加用包括类风湿关节炎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支持及生物反馈训练等,疗程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和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测评,观察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和差异性。结果实验组经系统心理治疗与干预后SCI-90部分因子分,焦虑、抑郁评分等均显著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提供心理治疗可显著提升患者心理状态,对疾病的治疗与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类风湿性关节炎;心理治疗;生物反馈训练;

类风湿性关节炎(RA)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1];受累关节肿痛、功能下降,病情反复发作,可造成关节不可逆的僵直和畸形,致残率高,患者心理负担极重。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转,社会心理因素与RA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除常规的药物及手术治疗外,心理治疗对该病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报道本病的心理治疗的文献不多,本文将就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部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心理治疗的效果予以介绍,旨在为加强对该病的护理质量提供支持,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0例,包括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27例,女43例;年龄19~69岁,平均年龄(48.9士4.7)岁,病程3个月至21年;全部病例均符合美国风湿学会第51届ARA会议(1987)修订的诊断标准[2],临床表现:受累关节肿痛、关节功能活动障碍及晨僵。并排除认知障碍和精神疾患。

1.2 方法

1.2.1 分组

将本组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西药综合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实验组此基础上联合心理治疗,8周为1疗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方面比较,具有均衡性(P>0.05)。

1.2.2 研究方法

1.2.2.1 测量工具

由责任护士于患者入院后及治疗满8周后分别对入组RA患者进行心理指标测评。测量工具包括:①症状自评量表(SCL-9)[3]:该量表包含9个症状因子(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强迫、精神病性),共90个小项,每项按1~5级评分,1分为没有、2分为很轻、3分为中等、4分为偏重、5分为严重,统计总分和因子分,可以从不同侧面反映受试者一定时期的心理卫生问题,得分越低提示心理状态越好。②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3]: SAS和SDS按1~4级评分,用于评定受试者焦虑、抑郁的主观感受,以我国常模的上限为界,SAS标准分>50分,提示有焦虑症状,SDS标准分>53分提示有抑郁症状。

1.2.2.2 测评方法

研究者统一指导语,逐项向患者讲解问卷事项,要求患者根据自己实际感觉认真填写,不得征求他人意见,并当场回收,剔除无效问卷。

1.2.2.3 心理治疗方法

(1)根据入院第一次心理测评结果,明确患者心理状态的反应特征、对抗性、易激惹程度、抗打击性等,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理解他们心中的担忧,对于敏感、多疑、性格脆弱的患者要重点沟通[4],由责任护士根据每位患者的情绪、性格特征,设计个体化心理治疗方案。(2)采取“一对一”授课方式,通过讲解、鼓励、抚慰和暗示等方法,消除或降低患者悲观、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减轻心理负担,同时向患者宣教RA的相关知识,包括病理机制、诱因、治疗及预后等,做好诊疗咨询,耐心解答患者的提问,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告知患者“负性情绪会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等途径,引起机体生理机能的改变”[5],要求患者尽量调整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同时邀请治愈患者现身说法以增强患者治愈的信心。(3)重点讲解如何采用正确的应对方式纠正心理应激,如应用行为疗法(CBT)缓解负性情绪(包括示范视觉分散法、意念冥想法以及采用生物反馈训练等)。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SCL-9测定结果(表l)

表1 两组(SCL-9)各因子分比较

由表l可见,实验组治疗8周后,(SCL-9)部分因子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除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 治疗前后两组SAS、SDS测量结果比较(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分结果比较

由表2可见,两组治疗前SAS、SD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8周后,实验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

3 讨论

3.1 心理杜会因素与RA的关系

类风湿关节炎以多关节炎症及关节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其病因诊断不明,病程迁延,易反复,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并使生活质量下降[6],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有研究显示[7],精神创伤是诱发本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组调查中发现,70例患者病前或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紊乱),心理调查各项指标值(如SAS、SDS评分)较正常人群显著增高,这种心理状态的失衡除了是患者本身所具有的人格特质所决定,更主要的因素还是因疾病过程所导致;因此可以认为,病情是RA患者心理负担加重的重要应激源,反之,当心理负担加重并持续发展,又会进一步引发或加重病情。

3.2 心理治疗对RA的影响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识到,RA人群是一个身心皆需治疗的群体,以往的临床实践证明,仅依靠单纯药物或手术治疗效果欠佳,配合心理和行为治疗可产生良好的效果。本文中,实验组实施心理治疗逐渐减轻了患者心理痛苦及压力,使患者进入到积极的自我状态中,重新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结果显示,通过8周治疗后,实验组SCL-90部分因子及SAS、SDS评分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心理护理对RA患者的心理状况的恢复有较好的效果。

[1]蒋明,DavidYu,林孝义,等主编.风湿病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1194-1203.

[2]张军芳, 蒋飞霞,张宜,等.细胞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4(12):735.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1-131.

[4]何碧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护理干预及效果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7):788-790.

[5]胡秋侠,李博,于敏.心理护理对老年起病的类风湿关节炎心理异常的疗效研究[J].吉林医学,2013,19(34):3930-3931.

[6]茹海燕,冯明, 陈昭认.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理状态调查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5):66-67.

[7]施桂英.关节炎概要 [M].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300-384.

荆丹坤,女,(1987.9~),本科,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护师

R593.22

B

1009-6019(2014)08-0275-02

猜你喜欢

心理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50例
藏药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