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度和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观察

2014-09-05管学军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15期
关键词:室温冷藏血常规

管学军

洪泽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苏 洪泽 223100

温度和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观察

管学军

洪泽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苏 洪泽 223100

目的:通过探讨温度和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旨在为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为疾病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血常规检查的健康体检者260例,随机分成室温保存组和冷藏保存组,测定结果进行对照,记录血常规参数检测结果变化情况。结果室温保存24h血常规指标中WBC、RBC、Hb、MCH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HCT、PLT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冷藏保存72 h血常规指标中WBC、RBC、MCH、Hb比较稳定,HCT、PLT在48 h内比较稳定,超过48h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不同温度下保存血液样品随着时间的增加对血常规检验结果有一定影响,在临床应用时要结合保存条件在最优时间内进行检验。

血常规检验;温度;时间

目前,血常规检查作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临床诊断中,血常规中各种数据参数指标受多种因素影响[1],血液样本的保存质量影响着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疾病的科学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通过探讨不同保存温度和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旨在为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血常规检验的健康体检者260例,采集血液样本随机平均分成室温保存组(设定温度25±1℃)和冷藏保存组(设定温度4±1℃),每组130例样本,其中男性样本138例,女性样本122例,年龄为12岁-71岁,平均年龄为(37.83±1.12)岁,两组样本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集样本时患者空腹8h以上,用含EDTA-K2真空抗凝采血管采取静脉血3 mL,充分混匀后根据国产迈瑞公司BC-18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说明书进行操作,对患者血常规进行检验[2]。室温保存组分别在0.5 h、2 h、4 h、8 h、24 h、72 h进行检测,冷藏保存组分别在0.5 h、12 h、24 h、48 h、72 h进行检测。

数据统计: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不同时间点的血常规参数的数据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百分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室温保存24h血常规指标中WBC、RBC、Hb、MCH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HCT、PLT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冷藏保存72 h血常规指标中WBC、RBC、MCH、Hb比较稳定,HCT、PLT在48 h内比较稳定,超过48h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见表一。

表一 两组保存条件不同时间下检测指标比较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比不同温度和时间保存血液样本进行血常规检验,结果表明室温保存24 hWBC、RBC、Hb、MCH稳定性高,HCT、PLT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可能是血小板肿胀、聚集血小板结构改变导致细胞毒性作用,在冷藏保存48 h准确性较高,与室温保存24 h相比变化较慢,表明冷藏条件下红细胞代谢慢,用于维持红细胞自身渗透压及形态的能量消耗减少[3]。因此在临床进行血常规检验时要合理控制保存温度和时间,室温下24h内完成,冷藏条件下48h内完成检测,从而保证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

[1]何敏, 熬小梅, 李向饶. 标本保存时间和温度对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影响[J]. 中国临床医学, 2006, 7(9): 17-18.

[2] 钱明, 郭兆旺, 汤艳平. 血标本的保存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20): 57-58.

[3]陈梦珍. 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影响因素的探讨[J]. 江西医学检验, 2005, 23(3): 243-244.

R446.11

B

1009-6019(2014)08-0247-01

猜你喜欢

室温冷藏血常规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室温采集装置及供热二级管网智能化改造
哪些应该放冷藏?哪些应该放冷冻?哪些不用放冰箱?
冷藏保温车发展潜力被激发
再谈冷藏保温车:市场已升温
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
一种在室温合成具有宽带隙CdS的简单方法
一种碳纳米管填充天然橡胶复合材料室温硫化制备方法
甲氧基MQ树脂补强缩合型室温硫化硅橡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