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阴道彩超与MRI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价值及误诊原因研究

2014-09-05陈丽华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15期
关键词:腺肌症肌瘤影像学

陈丽华

岳阳市岳化医院彩超室 湖南 岳阳 414000

阴道彩超与MRI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价值及误诊原因研究

陈丽华

岳阳市岳化医院彩超室 湖南 岳阳 414000

目的:探讨阴道彩超(TVS)及MRI对于子宫肌腺症的诊断价值以及误诊原因。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确诊为子宫肌腺症患者40例,均在术前1月内实施TVS以及MRI检查,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以及误诊原因。结果TVS对子宫肌腺症的诊断准确率为75.0%,显著高于MRI的55.0%;TVS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12.5%、12.5%,显著低于MRI的20.0%、25.0%(P<0.05)。结论TVS对子宫肌腺症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MRI,影像学特征缺乏典型性以及合并其他疾病是导致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分析影像学表现并结合临床表现、合并症等,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核磁共振;阴道彩超;子宫肌腺症

超声是临床诊断子宫肌腺症的常用手段,但由于患者存在多种并发症,导致超声表现具有多样性,临床诊断及鉴别难度较大,极易发生误诊或漏诊[1]。核磁共振(MRI)对本病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应用范围也日益广泛。本研究对比分析了阴道超声(TVS)与MRI对于子宫肌腺症的诊断价值以及误诊原因,旨在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以及诊断鉴别水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确诊为子宫肌腺症患者40例,年龄28-82岁,平均为(44.7±4.9)岁。患者均于术前1月内接受TVS以及MRI检查,均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以及影像学资料。其中,弥漫型子宫肌腺症26例,局限型子宫肌腺症(子宫腺肌瘤)14例。合并症:20例合并子宫肌瘤,1例合并卵巢癌,1例合并双子宫肌腺症与卵巢交界性囊腺瘤,1例合并子宫颈癌,10例合并卵巢巧克力囊肿。

1.2 方法

MRI检查:应用Philips MR Achieva型核磁共振成像仪以及体部线圈进行MRI检查。分别进行横断面T1WI序列、T2WI序列以及矢状面T2WI/SPAIR检查。其中,T1WI序列为TSE扫查,TR/TE为200-400ms/4.6-11ms之间;T2WI/SPAIR应用TSE序列,TR/TE在1300-1500ms/80-100ms之间,矩阵为256×256,层间距为1.0mm,层厚为6.0mm,采集次数为2-4次。在平扫以后,维持原体位不便,经肘静脉注射0.1mmol/kg钆喷替酸葡甲胺注射液然后行T1WI横断面、冠状面以及矢状面增强扫描。

TVS检查:应用美国PHILIPS iu22 C9-5ec型阴道彩超仪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首先以二维超声进行多切面子宫内扫查,仔细观察子宫的大小、形态、子宫肌层回声、内膜位置、病灶边界以及内部回声等。同时以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以显示子宫以及病灶内部及周围血流分布情况。密切观察卵巢以及宫旁组织是否存在异常。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TVS表现

40例患者经TVS检查,其中,22例可见弥漫性子宫腺肌症的典型表现,8例存在子宫腺肌瘤的典型表现,5例存在不典型超声表现,5例超声表现子宫大小及形态正常。

2.2 MRI表现

40例患者经MRI检查显示,16例表现为弥漫性子宫肌腺症典型MRI表现,6例表现为子宫腺肌瘤的典型MRI表现, 8例无典型MRI表现,10例MRI检查显示正常。

2.3 诊断符合率

MRI的准确率显著高于阴道彩超,误诊率及漏诊率显著低于阴道彩超(P<0.05),见表1。

表1 MRI与阴道彩超对子宫肌腺症的病理对照结果比较

2.4 误漏诊原因分析

MRI检查8例误诊患者中,均将子宫腺肌瘤误诊成为子宫肌瘤,在10例漏诊患者中,4例为子宫腺肌症伴子宫内膜癌,3例为子宫腺肌症伴卵巢巧克力囊肿,3例子宫腺肌症伴子宫颈癌。TVS检查中,5例误诊患者均为子宫腺肌瘤误诊成为子宫肌瘤,5例漏诊患者中,1例子宫腺肌症伴子宫肌瘤,1例子宫腺肌症伴子宫内膜癌,1例子宫腺肌症伴卵巢交界性囊腺瘤,1例子宫腺肌症伴子宫颈癌,1例子宫腺肌症伴卵巢巧克力囊肿。

3 讨论

子宫肌腺症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明确,主要认为与妊娠、分娩以及过度刮宫等所致创伤引起、子宫内膜增生以及雌激素水平升高等有关[1]。本病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部分患者可表现为下腹不适、痛经以及附件区包块等,也有部分患者无典型症状,临床诊断难度较大[3]。MRI及超声是目前临床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对本病的术前诊断及临床治疗均具有指导意义。

子宫腺肌症的MRI影像学特征中,弥漫性子宫肌腺症主要表现为宫体增大,宫壁呈弥漫性增厚,且结合带与肌层之间的分界不清晰;MRI在T1WI上表现为等信号,而在T2WI上表现为等信号或者略低信号,并存在多发点状散在高信号病灶,且宫腔明显受压且变小;经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呈现轻度强化[4]。子宫腺肌瘤MRI典型表现为宫体或者宫底呈局限性增大伴结合带增厚,其与肌层之间的分界不清晰,为椭圆或圆形,T1WI表现为等信号,而T2WI表现为略低信号,信号不均匀,其中部可见多发性点状高信号,经增强扫描后可见结合带呈轻度强化,且略低于子宫肌强化信号[2]。

子宫腺肌症的TVS影像学特征中,弥漫型子宫腺肌症主要表现为子宫形态饱满并呈现均匀增大。患者的子宫肌壁表现为局限性或者弥漫性增厚,且多见后壁增厚,故存在明显的宫腔线迁移,部分患者可观察到宫腔线向后移动。病灶内存在不均匀回声,且结构较为松散,存在散在光斑、光点或者条索状回声,少数可见较小的散在无回声区,多为积血性小囊[2]。子宫腺肌瘤的TVS典型表现主要为子宫局限性低回声区域或者高回声区域,形态不规则且边界不清晰,内部具有散在强回声光点、光斑或者条索,表现为粗糙的颗粒状,少数患者的病灶内还存在多个较小的散在无回声区。经CDFI检查显示,大部分病灶内的血流信号丰富[3]。

MRI及TVS对于子宫腺肌症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从本研究结果显示,TVS的诊断准确率达75.0%,显著高于MRI的55.0%,此外,TVS的漏诊率及误诊率均为12.5%,均较MRI的25.0%、20.0%明显降低。提示TVS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对于怀疑子宫腺肌症者,早期接受TVS及MRI扫查非常必要,但对于留置磁性金属避孕环者不宜进行MRI扫查。分析TVS及MRI的误诊及漏诊原因可见,两种方法的误诊病例均为子宫腺肌瘤误诊成为子宫肌瘤,这类患者多缺乏典型影像学特征,漏诊原因均为合并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以及卵巢巧克力囊肿等,与相关报道一致[5]。

综上所述,大部分子宫肌腺症患者均具有典型TVS及MRI征象,MRI及TVS对子宫肌腺症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TVS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影像学征象不典型以及合并症较多均是造成误诊及漏诊的主要原因。故在临床诊断中,应充分结合患者的病史,提高检查技术水平,以获得高质量的影像资料,充分分析影像资料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1]李晓晖,张艳艳.阴道彩超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价值及误诊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7):140.

[2]Dueholm,M,Lundorf,E.Transvaginal ultrasound or MRI for diagnosis of adenomyosis.[J].Current opinion in obstetrics & gynecology,2007,19(6):505-512.

[3]李群英,王银.经阴道彩超检查在子宫腺肌症诊断中的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4):4480-4481.

[4]黄瑾.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腺肌症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外健康文摘 ,2013,(19):129.

[5]易自生,刘一平,李华良等.低场MRI与超声对诊断子宫腺肌症的比较[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9,10(1):43-45.

R711.7

B

1009-6019(2014)08-0227-02

猜你喜欢

腺肌症肌瘤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子宫腺肌症全子宫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探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静脉超声造影对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