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灌肠对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4-09-05毛刚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15期
关键词:琥珀酸溃疡性结肠炎

毛刚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科 四川 成都 610072

中药灌肠对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毛刚杜强张帆(通讯作者)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科 四川 成都 610072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随机将患者分为两个组,每组60人,治疗组给予中药自拟方灌肠,对照组给予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灌肠。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对照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自拟方灌肠治疗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溃疡性结肠炎;保留灌肠;自拟方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局限于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其好发部位主要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尤以左半结肠(直乙结肠段)多见,我国尚无普通人群的流行病学资料,但近十多年来本病就诊人数呈逐步增加趋势非常明显,UC在我国已成为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对于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为明显,对重度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效果不佳,且副作用较多,而中药局部灌肠治疗,药物可以直达病所,提高肠内局部药物浓度,使药物的利用度得到了充分发挥,本文通过对近4年来120例患者中药灌肠与激素灌肠治疗的效果做以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男性76例,女性44例。年龄25-55岁,平均年龄38岁。于2010年2月-2014年2月于我科住院治疗。临床表现:持续、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全部患者均符合《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广州)[1],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泄泻的证候诊断标准,中度62例,重度58例,病程6个月-4年。病变部位:直肠62例,乙状结肠30例,直乙结肠25,左半结肠3例,按照中医诊断标准,均为湿热瘀阻型,随机将全部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

1.2 排除标准 有严重的并发症,如局部狭窄、肠梗阻、肠穿孔、结肠癌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精神病患者;合并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自拟方中药灌肠方剂 :血竭5g,马齿苋60g,赤芍20g,青黛10g,黄柏20g,千里光30g,枯矾10g。水煎剂浓缩至150ml,方法,1次/天,每晚睡前1次;保留灌肠,药物保留时间应超过6h,疗程14d,疗程结束后复查大便常规,肠镜。

对照组采用激素灌肠法 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灌肠,NS 150ml+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200mg,1次/天,每晚睡前1次;药物保留时间应超过6h,疗程14d,疗程结束后复查大便常规,肠镜。

1.4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消失,大便常规检查阴性,结肠镜检溃疡愈合,糜烂消失,黏膜大致正常。有效:症状体征消失,大便常规检查阴性,结肠镜检黏膜轻度炎症。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结肠镜检未见改变。

1.5 结果

治疗组痊愈18例,有效3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6%。对照组治愈12例,有效33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5%。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治疗后两组结果比较(例)

2.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结肠的非特异性的慢性炎性病变,主要局限于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一般认为与遗传因素有关,可能在环境因素作用下,在氧自由基损伤、肠道菌群参与下,启动了肠道免疫及非免疫系统,最终导致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2],因病程较长,需长期用药,且多次治疗后药物反应较差,常迁延不愈,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已成为临床医疗工作者的难题之一,主要口服药物有氨基水杨酸制剂,激素,硫嘌呤类药物,英夫利西单抗,灌肠药物有美沙拉嗪灌肠剂,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盐,布地奈德泡沫剂。临床上使用激素灌肠可以抑制局部炎症,延缓肉芽组织的生成,缓解临床症状,但是,因为激素的副作用、不良反应,特别是反复使用后产生的耐药性,使得激素灌肠的有效性大大降低,而随着对中药研究的不断加深,单味药的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不断完善,中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可控性已成为中药的重要特征。在中医的辨病角度,溃疡性结肠炎属于“泄泻”范畴,而从辩证角度,临床上,以湿热瘀阻证证型最为多见[3]。中医理论认为,大肠主传化糟粕,接受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若湿热蕴结大肠,大肠传导失常,会出现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等,同时大肠参与体内津液代谢,若大肠机能失常,津液不得吸收,与糟粕俱下,可出现肠鸣、腹痛、泄泻等症,肝气失调则变化失常,湿浊久蕴化热,气滞久成血瘀,而导致湿热瘀阻之机,治宜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文中自拟方采用由血竭、马齿苋、赤芍、青黛、黄柏、千里光、枯矾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除湿、活血化瘀之功效,用于湿热瘀阻证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灌肠液保留于病变部位,易吸收,可改善病变部位的微循环,加速创面修复,是脉络疏通,更有利于炎症的改善和粘膜的修复。通过对治疗后结果经统计学处理(P<0.05),我们可以发现中药自拟方组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灌肠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

[1]梁洁,周林沙素梅等.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年·广州)《胃肠病学》2012年第12期

[2]危北海,张万岱,陈治水,等.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60.

[3]康承君,李家邦.三皮汤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6,14(3):164.

R24

B

1009-6019(2014)08-0218-01

猜你喜欢

琥珀酸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琥珀酸美托洛尔的核磁共振波谱研究
琥珀酸索利那新口腔崩解片的制备及质量研究
α-生育酚琥珀酸酯的酶法合成研究进展
磺基琥珀酸酯表面活性剂市场2023年将达4.46亿美元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