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止凝血功能的探讨

2014-09-05许心净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15期
关键词:血液差异指标

许心净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 浙江 杭州 310000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止凝血功能的探讨

许心净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 浙江 杭州 310000

目的:研究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止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为其预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0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取同期入院体检的正常人50例作为对照组,取血液标准行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分析两组患者止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缓解期患者PLT、Fbg与对照组指标差异较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对照组不同疾病周期的指标的变化,缓解期的患者PLT、Fbg明显高于进展期的患者,TT、aPTT、PT低于进展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止凝血功能随着其病情的发展情况而不断变化,临床诊断期间,可将PLT、Fbg作为检查的特异性指标,并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恶性肿瘤;血液系统;止凝血功能

为提高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生存质量,笔者对医院近两年收治的2010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43例患者临床诊治的资料进行分析,相关资料整理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抽取我院与2010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为23~62岁,平均年龄为(43.02±2.84)岁,其中28例处于发展期,15例处于缓解期。纳入标准:①临床病理证实患者存在血液系统疾病;②由原发疾病引发贫血症状;③预计生存期≥3个月;④了解并自愿加入本组研究。排除标准:①由其他因素引起的失血过多症状;②Cr超出正常水平;③放弃治疗。取同期入院体检的正常人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为21~60岁,平均年龄为(42.30±2.96)岁。排除标准:①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②入组前未服用药物治疗;③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

一般方法:两组患者入院于肘静脉处取血液标准,置入抗凝剂。将血液标本置入离心机中行分离处理,仪器运转速度为每分钟3000r,15分钟后,取出分离后的血浆行止凝血功能检查,记录PT、TT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

止凝血功能,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止凝血功能变化情况

分析表1中相关数据,缓解期患者PLT、Fbg与对照组指标差异较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对照组不同疾病周期的指标的变化,缓解期的患者PLT、Fbg明显高于进展期的患者,TT、aPTT、PT低于进展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受到原发疾病的影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随着其病情发展,其止凝血功能往往呈恶化趋势发展[1]。临床研究表明,因恶性肿瘤的影响,EPO的活性会有所降低,且随着贫血症状的严重化发展,可能诱发其出现呼吸异常症状,增加临床治疗的难度[2]。

本组研究中,笔者对分析了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不同发展时期,止凝血功能指标的与对照组差异,经分析笔者发现,缓解期患者PLT、Fbg与对照组指标差异较为明显,而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分析不同时期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发现缓解期和进展期患者止凝血功能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此笔者认为,PLT、Fbg可以作为检测患者是否存在止凝血功能障碍的重要指标之一。相关研究表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病情处于发展阶段时,血液内的肿瘤细胞活性较高,抑制了造血红细胞的生长[3]。同时,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的体内的凝血因子的消耗和生长处于一种高度不平衡的状态,该因素会导致患者的血栓症状呈严重化发展,从而发展期的Fbg也会随着下降[4-5],笔者研究结果与其相符。

综上所述,血液系统疾病往往会伴随出现止凝血功能障碍,进行临床诊治期间,可行止凝血功能检查,并将PLT、Fbg作为检测的特异性指标,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依据。

[1]邹丽芳,姚一芸,窦红菊,等.头颈部恶性肿瘤复发转移患者止凝血功能的研究[J].血栓与止血学,2011(1):16-19,22.

[2]张燕,曾小菁,沈如刚,等.16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3(20):2403-2405.

[3]王玉娟.麦粒灸治疗恶性肿瘤高凝状态的疗效评价[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

[4]Min-Jung Kwon,Hee-Jin Kim,Ki-O Lee,et al.Molecular genetic analysis of Korean patients with coagulation factor XII deficiency[J].Blood Coagulation & Fibrinolysis,2010,21(4):308-312.

[5]富琦,张晨曦,杨国旺,等.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指标临床分析及与血瘀证关系的研究[A].第三届国际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0:5.

R55

B

1009-6019(2014)08-0065-01

猜你喜欢

血液差异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多彩血液大揭秘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神奇血液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