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本存放时间对血凝三项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2014-09-05黄建良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15期
关键词:血样血凝血浆

黄建良

宁乡县中医医院 湖南 长沙 410600

标本存放时间对血凝三项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黄建良

宁乡县中医医院 湖南 长沙 410600

目的:分析血样标本不同存放时间对血凝三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血样标本选自2011年6月-2013年11月于本院进行体检150例身体健康参试志愿者,每例均采集四份血样,按检测时间分为A组(0h)、B组(2h)、C组(4h)、D组(24h),每组150例,将所有采集血样置入温室(20℃~25℃)下进行不同时间段检测,比较A、B、C、D组间不同测定结果。结果与A组即刻测定结果比较,B组血凝三项(PT、APTT、FIB)各项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C组PT、APTT、各指标差异明显,且随着时间的持续延长加重,与A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同时血样标本立即分离不同存放时间PT、APTT、测定结果和温室放置2h后分离测定结果差异明显(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FIB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样标本采集后应即刻送检,2h内完成测定效果更佳。

血浆;PT;APTT;FIB

本文选取150例身体健康参试志愿者,每例均采集四份血样,按检测时间分为4组(A、B、C、D),比较各组间在同一血样不同测定时间下的检测结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血样标本选自2011年6月-2013年11月于本院进行体检150例身体健康参试志愿者,每例均采集四份血样,分为A组(0h)、B组(2h)、C组(4h)、D组(24h),每组150例;所有参试者男女比例78:77,年龄21~47岁,平均年龄(30.56±0.79)岁。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与排除标准:⑴纳入标准:①无血液、肝脏等严重疾病史及抗凝药物治疗史;②无相关检测仪器及药物禁忌症;③签署知情同意书[1]。⑵排除标准:①血友病、高血脂、糖尿病等病史;②相关检测仪器及药物禁忌症;③抗凝药物治疗。

仪器与试剂:患者均采用德国BE-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PT、APTT、FIB检测试剂由上海东湖仪器试剂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质控品及标准品生产于森美康公司。

检测方法:做好实验前足量试剂混合准备,存放标本实验室温度约20℃~25℃,两组参试者均严格按照正规血浆样本采集流程,进行静脉采血2ml,即刻与抗凝剂混合。血浆标本采集后即刻离心检测(30min内结束操作),所有血浆样本均属正常状态,0h检测结果,随之2、6、10h各检测1次[2]。计算比较所有血浆样本存放不同时间于0h检测记过间的百分比差异情况,其计算公式为:差异百分比=(血浆样本不同时间点检测结果-0h血浆样本检测结果)/0h血浆样本检测结果×100%。

结果

比较A、B、C、D各组PT、APTT、FIB检测结果:B组PT、APTT、FIB各项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C组PT、FIB检测结果明显延长,FIB无明显延长,D组PT、APTT、FIB检测结果均有不同程度延长,与A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A、B、C、D各组PT、APTT、FIB检测结果比较

比较血样标本立即分离存放不同时间点和温室放置2h后分离测定结果:血样标本立即分离存放不同时间的PT、APTT、FIB测定结果与血样温室放置2h后结果比较差异明显(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血样标本0h分离存放不同时间点和温室放置2h后分离测定结果比较

讨论

据本研究实验结果表明,B组PT、APTT、FIB各项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提示2h内完成整体检测任务,是提高检测准确率的重要保障,利于保证血样稳定性及安全、可靠性,及时送检对PT、APTT、FIB检测符合率具有积极作用,且与目前多数实验研究论文结果一致。同时本研究而结果显示,C组PT、APTT检测结果明显延长,FIB无明显延长,D组PT、APTT、FIB检测结果均有不同程度延长,且随着存放时间的不断延长检测结果随之持续增加。提示血样不同存放时间对PT、APTT、FIB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其血样中血小板自身携带的各种分泌因子,在存放及送检过程会直接影响PT、APTT、FIB检测准确值,且近年来国内外多数专家学者研究结果证明,血样采集后即刻送检,可有效提高PT、APTT、FIB检测符合率[3]。由于FIB是血样中凝血因子含量最多的纤维蛋白原,较难发生有效变化,国外Lamboo等绝大多数研究结果显示,FIB6h内稳定度较高。

在实验中,影响其结果因素众多,主要有血样采集、处理技术恰当与否,样本存放时间及温度,试剂使用,检测流程技术规范性,报告填写精确性等均能够影响血浆标本测定结果,尤其是存放时间[4]。因此如何合理安排受检者血液采集时间,并且将采集样本立即送检,尽最大可能做到随到随检,严格明确已用过溶栓药剂,不可将采集样本放置肝素抗凝生化管内,确保其能在2h内完成整套检测结果,以保证PT、APTT、FIB测定结果的安全、可靠及准确性,尽最大程度降低受检者血样采集痛苦。

综上所述,血样标本不同存放时间对血凝三项(PT、APTT、FIB)检测结果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即刻送检有利于提高样本质量,增强检测结果的精确、安全及可靠性,具有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价值。

[1]赵红纪.常见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因素[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0):77-79.

[2]陈国.对比试验分析凝血四项检测的影响因素[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9):2369-2370.

[3]刘小生.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液化验结果的影响[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10):6807.

[4]张延珍.血液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对生化检验的结果影响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中旬刊),2012,19(6):901-902.

R113

B

1009-6019(2014)08-0024-02

猜你喜欢

血样血凝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枫叶
评价塑料材质一次性使用人体静脉血样采集容器液体添加剂体积变化的方法
·知识角·
CHF患者血浆NT-proBNP、UA和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乡镇畜牧站工作中血样采集问题探究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采用2种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方法的评价
尖吻腹蛇血凝酶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止血疗效及安全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