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次无偿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效果分析

2014-09-05钟茗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4期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献血者状态

钟茗

初次无偿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效果分析

钟茗

目的 探讨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在初次无偿献血者中的心理状态及护理作用。方法 300例初次无偿献血者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150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 护理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献血者心理情况进行评价,并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献血者护理前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9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次无偿献血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 消除了献血者的不良情绪, 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 提高了无偿献血者的满意度。

无偿献血;心理;护理;效果

无偿献血是指为拯救他人生命, 志愿将自身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1], 而献血者不向任何单位和个人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 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爱戴。定期献血虽然有可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 增强免疫力和抗病力。但由于献血者对血液生理知识及相关医学知识缺乏, 献血者普遍存在紧张、害怕、恐惧等心理反应[2]。为搞好优质服务, 提高服务质量, 本站针对献血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实施了一系列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降低了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提高了无偿献血者的满意度,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调查首次无偿献血者300例, 分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150例。对照组年龄18~53岁, 平均年龄(35±9)岁;男92例, 女58例;高中及以上文化75例, 初中文化56例, 小学及以下文化19例。观察组年龄18~52岁,平均年龄(35±8)岁;男91例, 女59例;高中及以上文化74例, 初中文化57例, 小学及以下文化1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心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初次无偿献血者的心理状况

1.2.1 紧张心理 初次献血者对献血活动充满了热情, 心情非常激动;但由于对献血知识缺乏全面了解, 处于陌生状态, 致使献血者精神高度紧张。

1.2.2 恐惧心理 由于初次献血者对采血环境及人员陌生,且献血者多为青年人, 平时打针很少, 对疼痛比较敏感, 对采血过程有不同程度的害怕, 担心采血是否会传染疾病、是否会影响身体健康、是否会产生后遗症等而产生恐惧心理。

1.2.3 焦虑心理 初次献血者由于对献血知识了解不足,采血前情绪不稳定, 对工作人员的技术、采血过程产生疑虑,而出现烦躁焦虑心理。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在献血前后实施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以下心理护理干预。

1.3.1 献血前的心理护理 献血者缺乏献血知识和对环境、人员陌生是导致初次无偿献血者恐惧和精神紧张的主要原因。因此对每位咨询者, 不论献血与否, 护士都要以稳重的仪表、热情的态度、亲切的语言耐心解答, 积极宣传献血法律法规及献血知识, 创造温馨舒适的献血环境;使献血者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消除他们的恐惧和顾虑;争取每位献血者都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献血全过程。

1.3.2 采血时的心理护理 护理采血人员应主动和其交流,态度诚恳热情, 使用人性化的语言进行沟通, 遵守职业道德,尊重献血者的隐私;采血时以规范的操作技能来赢得献血者的信赖和配合, 确保一针率, 动作要轻柔, 操作要规范, 以减少因自身技术不足而给献血者带来的不适, 及时给献血者擦汗等人性化关怀, 消除献血者疑虑和担心, 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1.3.3 献血后的心理护理 献血后护士要详细告知献血后的注意事项, 注意休息, 正确饮食, 积极启发、帮助、指导献血者尽快地进入自我保护状态, 使他们亲身体验到科学献血无损健康, 不会影响正常生活, 并向献血者表示感谢, 促进初次献血者再次愉快献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该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献血者护理前后SAS评分结果比较 两组献血者SAS评分护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两组献血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献血者护理前后SAS评分结果比较( x-±s, 分)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n (%)]

3 讨论

无偿献血是一种无私、高尚、光荣的奉献爱心的公益行为。自《献血法》实施以来, 无偿献血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得到了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关爱和尊重, 献血热情逐步提高。但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及献血者对献血相关知识缺乏, 特别是初次献血者, 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焦虑、恐惧、紧张和不安全感等心理问题, 直接影响采血质量及后继献血的积极性。因此, 本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针对献血者的不同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 有效改善了献血者的不良心理状态, 大大提高了献血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减少了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保障了临床的用血安全和血液供应。护士作为献血服务的主要群体, 在无偿献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就要求血站护理人员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 加强献血护理, 适应无偿献血的新形势[3]。因此, 要求护士除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外, 还要学习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有关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以满足献血者的服务需求, 从而推动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

[1] 李仕萍.无偿献血与健康.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4, 14(1):335.

[2] 魏莉.献血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3):76-78.

[3] 杨桂林, 孙珊珊.加强心理护理降低献血反应.临床医药实践, 2014, 23(4):304-306.

2014-08-04]

476000 河南省商丘市中心血站

猜你喜欢

无偿献血者献血者状态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2018年南宁市无偿献血人群分布特征分析
持续质量改进对血站采血护理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状态联想
优质护理对无偿献血者护理效果及血液质量的影响分析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广州地区1022172例无偿献血者检测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