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在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救治中的疗效观察

2014-09-05樊文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0期
关键词:间歇动脉血呼吸衰竭

樊文萍

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在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救治中的疗效观察

樊文萍

目的 观察呼吸机无创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Ⅱ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Ⅱ型)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和鼻导管吸氧;观察组给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无创间歇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指标包括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成功脱机患者的无创通气时间。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pH值和PaO2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 PaCO2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改善PaO2和PaCO2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机无创间歇正压通气救治COPD合并呼吸衰竭(Ⅱ型)可改善患者的通换气功能, 缩短呼吸机通气时间, 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功能衰竭(Ⅱ型); 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Ⅱ型)的患者多需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 近年无创双水平间歇正压通气治疗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 作者采用无创双水平间歇正压通气救治COPD合并呼吸衰竭(Ⅱ型)的患者, 并与传统的鼻导管吸氧进行对比, 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4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Ⅱ型)患者6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18例, 女12例;年龄50~78岁, 平均年龄(62.39±12.56)岁;COPD病程10~18年,平均病程(14.23±3.38)年。对照组男17例, 女13例;年龄52~74岁, 平均年龄(61.47±13.29)岁。两组在性别、年龄及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2]:①COPD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②Ⅱ型呼吸衰竭诊断根据动脉血气分析, PaO2≤8.0 kPa[(60 mm Hg), (1 mm Hg=0.133 kPa)], PaCO2≥6.7 kPa(50 mm Hg);③年龄16~80岁;④患者有自主呼吸, 神志清楚, 病情未达到必须要经人工气道通气的程度;⑤无精神疾病, 能配合治疗者。

排除标准[3]:①心、脑、肝、肾严重功能障碍者;②合并有肿瘤、肺大泡、肺结核、气胸及病理性低血压者;③有误吸危险者;④中耳炎或急性鼻窦炎、面部畸形及鼻腔阻塞者;⑤不能配合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 包括:祛痰、解痉平喘、抗感染、扩张支气管、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情况等, 必要时予以糖皮质激素及呼吸兴奋剂。对照组以鼻导管吸氧, 调节吸氧浓度使经皮血氧饱和度≥90%或PaO2≥60 mm Hg。观察组应用BiPAP呼吸机(美国伟康公司 synehrony型)进行无创间歇正压通气治疗。呼吸机参数设置为:通气横式S/T;备用频率设为0.20~0.28 Hz (12~16次/min );压力上升时间设为0.1~0.2 s;呼气压力设为1.58~2.17 kPa;体积分数设为35%~45%;呼气压力设为0.2~0.6 kPa;潮气量设为6~13 ml/kg;3~4次/ d , 2~4 h /次;其余时间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3 d 后, 监测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因病情加重而需要经人工气道通气者。治疗前两组的各项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的pH和PaO2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PaC02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 观察组在改善PaCO2和PaO2值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pH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x-±s)

3 讨论

随着中国现代化发展, 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发展和环境污染加重, 呼吸系统疾病成为了高发性疾病。特别是COPD的发病率居高不下, 不但给患者及患者家庭带来极其严重的负担, 而且造成紧缺的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 病程呈进行性发展, 呼吸功能不断下降, 最终可发展为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按血气改变可分为两型。Ⅱ型呼吸衰竭是缺氧和CO2潴留同时存在。主要见于肺泡有效通气量不足的患者。此时由于肺泡氧分压下降, CO2分压增加, 肺泡-毛细血管氧和CO2分压差减少, 影响交换。故通气不足所致的缺氧和CO2潴留程度是平行的。此型只能通过增加通气量才能缓解。

呼吸衰竭病情复杂, 并发症多, 治疗上应采取综合措施。治疗原则:应建立一个通畅的气道, 给予氧疗, 并保证足够的肺泡通气;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时去除诱因, 如呼吸系统感染及不适当的给氧和使用镇静剂等;维持及改善心、肺、脑及肾功能, 预防及治疗并发症, 如酸碱失衡、肺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心功能不全、心律紊乱、DIC及休克等。

机械通气是使用人工方法或机械装置产生通气以代替、辅助或改变患者自主呼吸的一种治疗, 亦是临床上治疗呼吸衰竭的最后手段。机械通气的目的包括:①增大氧合;②改善通气;③降低呼吸功;④降低心肌功;⑤使通气模式正常化。传统采用鼻导管的吸氧方式, 由于没有正压作用, 在COPD伴有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中受到限制, 本文观察组采用BiPAP呼吸机无创间歇正压通气救治COPD合并呼吸衰竭(Ⅱ型)患者疗效确切[5]。

观察组在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这再次客观的证明了无创间歇正压通气在改善COPD患者通换气功能, 增强COPD患者呼吸肌功能方面对呼吸机治疗起到了积极的协同作用。

[1] Sehultz MJ.Lung protect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ith lower tidal volumes in patients not suffering from acute lung inj ury: A review of clinical studies.Med SciMonit, 2007, 14(2):22-24.

[2] 张蓓蕾.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失败原因分析.江苏医药, 2010, 11(10):1348-1349.

[3] 黎檀实, 何权赢.对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作用中的认识.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8, 20(6):321-323.

[4] 胡静, 王璨丽, 罗懿.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功能衰竭疗效观察.重庆医学, 2010, 39(13):1660-1664.

[5] 王辰, 商鸣宇, 黄克武.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的研究.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0, 23(4):212.

2014-06-11]

071100 河北保定市清苑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间歇动脉血呼吸衰竭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勘误声明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管群间歇散热的土壤温度响应与恢复特性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
探析NO结合高频震荡治疗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