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

2014-09-05郑慧芝谭琦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2期
关键词:舌质偏头痛头痛

郑慧芝 谭琦

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

郑慧芝 谭琦

目的 探究中医中药在治疗偏头痛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9例偏头痛患者列为观察对象, 实施中药辨证治疗, 分析59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愈47例, 显效5例, 有效3例,无效4例, 愈率79.7%, 总有效率93.2%。结论 中药辨证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显著, 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值得进一步推广。

偏头痛;中药辨证;应用价值

偏头痛是一种具有发作性特点的头痛疾病, 其发病机理在于患者神经血管存在功能障碍, 进而表现出一定的头痛症状, 临床主要表现为具有反复发作特点的偏侧或双侧头痛[1]。目前, 西医治疗偏头痛尚无特效药物, 而中医治疗该病却有一定的优势。本院2009年3月~2014年2月共收治偏头痛患者59例, 采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的方法, 取得良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9例患者均是本院2009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患者, 其中男24例, 女35例, 年龄23~76岁, 平均年龄(38.4±6.1)岁, 病程4个月~11年, 平均病程(6.3±1.9)年。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辨证治疗, 具体症型有:肝郁气滞型、瘀阻脑络型、风阳上扰型、气血两虚型、风寒外宿型、肝肾亏虚型。

1.2 诊断标准 偏头痛诊断标准参考刘鸣等[2]编写的《神经内科学》。

1.3 纳入标准 颅脑CT显示无异常;偏头痛病史>4个月;近3个月内未应用相关药物实施治疗;血压正常;神经系统查体无异常。

1.4 排除标准 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感染;急性脑血管病变;中途治疗终止者;过敏体质者。

1.5 治疗方法

1.5.1 肝郁气滞型 临床以胁肋部满闷, 右侧为甚, 伴暴躁易怒或情绪低落, 嗳气, 不思饮食, 头部胀痛为主要表现, 苔薄腻, 脉弦。治疗当以疏肝理气, 行气止痛为主, 方以柴胡疏肝散加丹参、珍珠母等药物。

1.5.2 瘀阻脑络型 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 痛有定处, 多为针刺样疼痛, 舌质紫暗, 脉涩等, 以夜间发作为主, 治疗当以活血逐瘀, 通络止痛为主, 方以通窍逐瘀汤加减, 如赤芍、川芎、红花、桃仁、生姜、大枣、木香等药物。

1.5.3 风阳上扰型 该证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如裂、眩晕, 多因情绪激动或恼怒而诱发, 合并有面红目赤, 心烦,胸胁胀痛, 口苦, 咽干, 舌质红苔薄, 脉弦而有力等症状。临床治疗当以平肝潜阳, 熄风通络为主, 方以天麻钩藤饮加减,如天麻、钩藤、牛膝、僵蚕、白芍、全蝎、牡蛎、栀子、石决明、黄芩等。

1.5.4 气血两虚型 临床以头痛绵绵, 体弱无力, 面色无华,过度劳累后发作或加剧, 舌质淡, 苔薄白, 脉细弱。治疗上当以益气养血, 补血安神为治疗大法, 方以归脾汤加减, 如党参、黄芪、当归、夜交藤、龙眼肉、川芎、僵蚕、蜈蚣、柴胡、天麻、白芍等。

1.5.5 风寒外宿型 临床以时有头痛, 遇寒加重, 恶风寒,无汗, 面白, 口不渴, 舌质淡, 苔薄白, 脉浮紧为表现。治疗当以祛风止痛为治疗大法, 方以川芎茶调散加减, 如川芎、羌活、防风、藁本、蔓荆子、白芷、细辛、薄荷、茶叶等。

1.5.6 肝肾阴虚型 临床往往表现为头痛, 眩晕, 遗精带下,乏力, 腰膝酸软, 耳鸣, 舌质红或暗, 少苔, 脉细弱。治疗方以益气补肾, 滋阴养血为大法, 方以杞菊地黄汤加减, 如杭菊花, 熟地, 生地, 山茱萸, 茯苓, 枸杞子, 怀山药, 泽泻 , 墨旱莲, 丹皮, 女贞子等。

1.6 疗效评定标准[3]治愈:症状完全消失, 随访1年无复发;显效:头痛和其他的临床症状消失, 半年内无复发;有效:头痛和其他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 且发作时间明显延长;无效:上述症状均未得到改善, 病情甚至有所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59例偏头痛患者中治愈47例, 显效5例, 有效3例, 无效4例, 治愈率79.7%, 总有效率93.2%。

3 讨论

西医认为, 偏头痛的诱发因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部分学者认为是由于早期血管痉挛及后期的血管扩张所致, 其治疗也是以预防再发作或减轻症状为目的, 而中医认为偏头痛属于“头痛”、“头风”等范畴, 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脑窍气血失和所致, 其致病因素有外感侵袭、忧思劳倦、肝气郁结、久病致瘀、肝肾亏虚等, 故而其临床分型包括风寒外宿型、气血两虚型、脑络瘀阻型、肝肾阴虚型、肝郁气滞型及风阳上扰型等类型, 治疗方法亦各不相同。

头为诸阳之会, 是五脏精华汇集之处, 无论是外感邪气还是内伤劳倦均会上扰颠顶, 导致气血逆乱, 脑窍失养, 引发偏头痛。本研究从风、寒、瘀、郁及虚等几个方面进行辨证论治, 基本囊括了引发偏头痛的主要外感及内伤因素, 有利于提高辨证的准确性。59例患者临床有效率达93.2%, 充分证明了中药辨证论治的可靠性及有效性。

总之, 治疗偏头痛要分清虚实, 辨别外感或内伤, 掌握治病原因, 对症用药。这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改善患者预后。

[1] 龚明煜.中医治疗偏头痛174例.中国中医药, 2014, 12(4):102-103.

[2] 刘鸣, 谢鹏.神经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02.

[3] 邓国鹏.44例针灸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11):268-269.

2014-07-07]

410208 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郑慧芝);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谭琦)

猜你喜欢

舌质偏头痛头痛
头痛应该灸哪里?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头痛与口疾
远离头痛的困扰
冠心病患者舌质变化与冠脉SYNTAX积分的相关性研究
冠心病患者舌质变化与冠脉SYNTAX积分的相关性研究
偏头痛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100例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术后患者舌象参数与中医症候相关性研究 ※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会变身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