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眠1号联合局部降温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2014-09-05刘文静
刘文静
冬眠1号联合局部降温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刘文静
目的 探讨冬眠1号联合局部降温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内科常规治疗, 并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冬眠1号联合局部降温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加行冬眠1号联合局部降温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和应用。
冬眠1号;局部降温;蛛网膜下腔出血
为探讨冬眠1号联合局部降温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 对本院收治的8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不同的治疗方式,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 其中男52例, 女36例, 最小年龄10岁, 最大年龄79岁, 平均年龄47.9岁;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4例,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内科常规治疗, 即给予患者20%甘露醇脱水降颅压、尼莫地平防止脑血管痉挛、6-氨基已酸预防再出血及对症治疗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行冬眠1号联合局部降温治疗。即给予患者冬眠1号合剂肌注治疗, 每次肌注用量及频率应以患者头痛、烦躁程度及患者年龄、全身情况、体重量等为依据进行确定, 剂量通常为1/4量、1/5量, 注射频率应为6 h/次、8 h/次或12 h/次, 使用时间应以患者病情缓解程度为依据进行确定, 治疗时间通常为7~14 d,同时配合局部冰枕降温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对比。
1.3 疗效判定 基本痊愈:患者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为91%~100%, 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患者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为46%~90%, 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患者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为18%~40%;无变化:患者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程度小于18%;恶化:患者功能缺损评分增加程度大于18%;死亡。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100%[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用( 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展开χ2检验, 计量资料展开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44例患者中29例患者基本痊愈, 占65.91%, 6例患者为显著进步, 占13.64%, 4例患者为进步, 占9.09%, 2例患者无变化, 占4.55%, 2例患者恶化, 占4.55%, 1例患者死亡, 占2.27%,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64%;对照组44例患者中14例患者基本痊愈, 占31.82%, 8例患者为显著进步, 占18.18%, 6例患者为进步, 占13.64%, 8例患者无变化, 占18.18%, 5例患者恶化, 占11.36%, 3例患者死亡, 占6.8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3.6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对比( x-±s)
3 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神经内科急重症,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其约占据了急性脑卒中的10%, 出血脑卒中的20%, 且该病还具有发病急、致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2]。因此, 及时给予患者行之有效的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的因素有很多种, 其中以颅内动脉瘤最为常见,约占据了全部因素的50%~80%左右。其次血管畸形也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因素, 约占2%左右。且相关报道显示患者发病后24小时内极易发生再出血现象, 而再出血的病死率则高达50%左右;而脑血管痉挛则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医疗神经功能缺损的一项重要因素[3]。因此, 临床上通常将避免再出血及脑血管痉挛作为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关键。
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后患者多伴有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症状, 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而这些异常情绪则往往会导致患者血压升高, 从而引起再出血现象。所以临床上必须要加强对患者镇痛、镇静的重视。冬眠1号合剂主要是由异丙嗪、杜冷丁、氯丙嗪组成, 其中杜冷丁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可有效的缓解患者头痛症状;氯丙嗪可有效的对患者心血管运动中枢进行抑制, 且具有舒张血管平滑肌的效果, 可达到良好的扩血管、降低血压的效果,因而可有效的防止患者发生再出血现象。通过对杜冷丁和氯丙嗪的联合使用可发挥良好的协同作用, 从而使患者保持安静状态。而异丙嗪可有效的对中枢进行抑制, 从而可有效的降低机体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激性, 从而可有效的调动患者机体潜能进行代偿修复, 从而促进患者内环境平衡。同时冬眠状态下患者机体的基础代谢率也相应的下降, 可有效的减少消耗量, 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 因而可有效的对患者的脑组织进行保护。此外, 给予患者局部冰枕降温治疗可与氯丙嗪共同发挥低温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从而可有效的缓解因颅内容量增加而引起的颅高压现象。
总之, 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加行冬眠1号联合局部降温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和应用。
[1] 张国.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急性胰腺炎3例.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8):1369.
[2] 张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全脑血管造影阴性患者临床特点分析.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5):535.
[3] 吴凌峰.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吉兰-巴雷综合征1例.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7):1180.
2014-03-04]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