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罕乌拉观鸳鸯
2014-09-05张帅
张帅
自古以来,鸳鸯在人们的心目中都是永恒爱情的象征,被视为爱情坚贞、夫妻情重、白头偕老的表率,传说中鸳鸯一旦结为配偶,便陪伴终生,即使一方不幸死亡,另一方也不再寻觅新的配偶,而是孤独凄凉地度过余生。
其实,早在屈原的《诗经》中就有对鸳鸯的描述:鸳鸯于飞,毕之罗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对美丽的鸳鸯,双双飞翔在辽阔的天空,雌雄相伴,两情相依,情有独钟,心有所属,当人们用网子猎捕它们的时候,它们没有大难临头各自飞,而是一如既往地同甘共苦,患难与共,成双成对,忠贞不渝。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代诗人卢照邻将鸳鸯比喻成了相亲相爱、忠贞不渝的夫妻,只要能跟心爱的人永不分离、厮守终老,夫妻二人如比目鱼般始终并肩而游,如鸳鸯般成双入对、比翼齐飞,那就是死了也心甘情愿,宁做凡人也不去羡慕神仙的生活。
那么,现实中的鸳鸯真的是这样的吗?带着这样的疑问,20122013年,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研究所在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野生鸳鸯进行了为期2年的调查研究,拍摄了大量的影像资料,初步了解到该地区鸳鸯的生活习性及繁殖生态。
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北部,总面积10.04万 hm2,为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年平均降水量约400 mm。是一个以保护森林、草原、河流、湿地等多种生态系统与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为主的综合性山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主要河流水系有乌兰坝河、二林坝河、沙艾河、白其河、北吐河、罕山河、阿尔善河、海青河、岗根河等20多条河流,是西拉沐沦河支流查干沐沦河的源头。此外,保护区内还有阿山河、常兴、红卫、沙艾等几个较大的水库。保护区内充足的水资源和丰富的物种多样性为鸳鸯的生存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
鸳鸯,又名官鸭、匹鸟、邓木鸟,蒙古名为乌仁哈钦,隶属于雁形目鸭科鸳鸯属,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易危物种。鸳鸯主要分布于北美及亚洲东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多在东北、内蒙古东北部繁殖,在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一带越冬,少数出现在台湾、云南、贵州等地。国外往北到俄罗斯远东和萨哈林岛,往东到朝鲜和日本有繁殖,越冬于朝鲜、日本,偶尔到缅甸和印度。
通过近两年在内蒙古赛罕乌拉对鸳鸯生活习性的调查,我们对鸳鸯在该地的迁徙、生活、繁殖、育幼等行为有了大致了解,随着研究地不断深入,我们更加被这种鸟类的灵性和智慧所折服,更加欣赏这美丽的生命。
鸳鸯的到来
四月中旬的内蒙古大地气温刚要回升,捎带暖意的春风已经让我们感觉到了春天的脚步,河水开始缓缓流淌,水库里厚厚的冰层也禁不住河水的冲刷,一点点地从中间向四周裂开。
就在这时候,一群美丽妖娆的客人从不远万里的南方迁飞到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它们往往成双入对,群体活动。雌鸟嘴黑色,脚橙黄色,头和整个上体灰褐色,眼周白色,其后连一细的白色眉纹,胸部暗棕褐色杂有淡色斑点。雄鸟嘴红色,脚橙黄色,羽色鲜艳而华丽,额和头顶中央翠绿色,并具金属光泽,枕部铁锈色,与后颈的暗紫绿色长羽组成艳丽的羽冠,颏喉栗色;眼后有宽阔的白色眉纹,翅上有一对栗黄色扇状直立羽。如再比较细致地观察一下,在雄鸟的体羽上,可以分出20多种鲜艳而美丽的色彩。
鸳鸯多栖息于溪流、沼泽、湖泊等处,常见于阔叶树林环绕的沼泽、芦苇丛生的水面。性机警,善游泳和潜水。成对或成小群活动,主要在白天觅食,一般在水流平缓和水边浅水处,有时也在路边水塘等处觅食。杂食性,繁殖季节主要以昆虫、小鱼、蛙、甲壳类等动物性食物为食,迁徙时以青草、种子、藻类及草根等植物为食。
鸳鸯的繁育
到了四月下旬,冰雪消融,湖水也活动起来,春风拂面,吹绿了草地和树丛,暖暖的阳光照耀在水面上,映得波光粼粼。在这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季节,鸳鸯们也正上演着一场求偶的好戏。
经常会看到雌雄成对的鸳鸯在湖面上嬉戏打闹,相亲相爱,悠闲自得,风韵迷人。它们时而跃入水中,引颈击水,追逐嘻戏,时而又爬上岸来,抖落身上的水珠,用桔红色的嘴精心地梳理着华丽的羽毛。如果幸运,还可以欣赏到鸳鸯的整个交配过程,不过观察的时候距离鸳鸯要远一些,并且不能产生大的噪音,因为鸳鸯性情机警,稍有不慎便会惊动它们。交配活动开始前,雌雄鸳鸯在水中游泳,双方频繁曲颈点头,雄性竖立头部冠羽,伸直颈部,头不停摆动,然后雌雄一起并排游动,突然雌性疾速游向前方,不断地抬起尾部,这时雄性从后面跃伏于雌性背上,用嘴衔着雌性的头部进行交配,交配持续时间大约 23秒。反复进行 34 次。
我们大部分人都这样认为,一对鸳鸯一生中永不分离,如果其中一只死去,另一只也绝不再选配偶。但是自然界中的鸳鸯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美好,在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我们实际观察到,鸳鸯只是在发情期才建立固定的配偶关系,那时的它们的确是朝夕相处、亲密无间、形影不离,但交配期过后,产卵、孵化、育雏这些任务都由雌鸟单独承担。雄鸟自“结婚”以后,恰似“花花公子”一样,逍遥自在,各处游玩,把“家”里的事情,一股脑儿地都推给了雌鸟。另外还观察到,一旦有一方死去,另一方也不“守节”,会再行婚配。
2013年我们在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内发现两个鸳鸯巢穴,均为树洞巢,其中一窝内有10枚卵,有9只鸳鸯幼鸟出巢,另一窝内有9枚卵,全部孵化出幼鸟。鸳鸯孵化期为2830天,其幼鸟为早成鸟,孵出后即全身长满羽毛,眼已睁开,并能行动,一般在巢中停留12 天后出巢。出巢后随亲鸟开始觅食、游泳和潜水。育雏期间,亲鸟异常警觉,如有人或动物接近,雌鸟发出单调尖利的叫声。雏鸟生长到80天左右就能飞翔。
鸳鸯的现状和保护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大量索取,城市化扩建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这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鸳鸯的栖息地。更有许多不法分子违法偷猎,使鸳鸯的野生种群受到威胁。因此,我国将鸳鸯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国际鸟类联盟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中将鸳鸯列为近危物种。
鸳鸯需要保护,我们需要行动!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坚决杜绝偷猎捕猎行为,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监测和管理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在鸳鸯繁殖期,发现存在放牧、旅游、捕捞、拣鸟蛋等人为干扰活动,要及时制止并进行批评教育。要加强对鸳鸯种群的科学研究,更好地掌握其生活习性,开展鸳鸯繁育研究,人工扩增其种群数量。保护好鸳鸯栖息地,建立以鸳鸯保护为主的保护区,减少人为干扰,还鸳鸯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责编:高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