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升级

2014-09-04黄婷张虹

2014年21期
关键词:工业化产业结构升级

黄婷 张虹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的经济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以及工业化的进程中,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现象越加明显。本文通过一个新的视角投资、劳动力、技术水平三个方面探究贵州产业结构出现的问题,并针对第一、二、三产业提出合理的调整思路,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工业化;产业结构;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的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与此同时,贵州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经济的发展脚步日益加快。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无论从国民生产总值还是人均生产总值上看,贵州仍然处于相对滞后的经济地区,2012年,贵州的国民生产总值为68522亿元,仅占全国水平的001% (5162821亿元)。经济落后的贵州地区要想实现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在工业化的进程中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是重要任务。

一、 相关理论依据

(一)产业结构相关理论

配第克拉克、钱纳里和罗斯托等人分别对三次产业结构之间的变化规律作出了分析,他们发现:○1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是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的剩余劳动力再转移到第三产业中。○2在经济发展阶段,工业化的发展可以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人均收入水平变化和制造业各部门相对比重变化的存在一组标准值,即第一产业占GDP的份额为163%—186%,第二产业占GDP的份额为314%—332%,第三产业占GDP的份额为500%—505%,劳动力在第一产业中的比重为237%—286%,劳动力在第二产业中的比重为307%—332%,劳动力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为407%—431%。○3经济社会发展可以分为必须经历的6个阶段:传统社会阶段、起飞准备阶段、起飞进入自我持续增长阶段、成熟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其中起飞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是两个关键的阶段。

(二)经济增长相关理论

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开始,它是美国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探讨制造业投入与产出关系的生产函数,它的基本形式是在工业的总产值中,决定工业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是投入的劳动力、固定资产和综合技術水平三个方面。索洛在此理论基础上采用资本和劳动力的可替代性,认为经济增长的路径是稳定的,并且引入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而再后来的新增长理论将技术进步内生,把技术进步作为内生动力的来源。人力资本模型、R&D模型等分别对经济增长持续和永久的源泉与动力进行了阐述。

二、贵州产业结构现状及问题

(一)三次产业结构的总体水平

根据数据显示,贵州三次产业结构的比值远远低于全国水平。从1978年至2012年,第一产业的产值占全国产值的比重仅仅在15%—21%之间;第二产业的产值占全国产值比重的07%—12%之间;第三产业的产值占全国产值比重的09%—14%之间,并且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变化较平稳,第二产业产值在1993年以前一直在1%以上,1993年以后开始下降处在07%—09%之间,2010年又重新开始呈现上升趋势,第三产业从2006年开始呈现上升趋势,从2006年的112%上升至2012年142%,增长幅度不大。从产值来看,贵州所占全国比重低下,远远落后于全国水平。

(二)投资结构

以三次产业结构的角度分析,从2000年至2011年贵州固定资产投资的趋势来看,贵州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呈现以下态势如图1:第一产业的投资比重先下降后上升,2008年开始出现上升状态;第二产业的投资比重先上升后下降,2008年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先下降后上升,也是出现在2008年的时期出现了投资回落的状态。由此可见,2008年,我省进行了产业政策的调整,逐步加大了对第一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的投资力度,第二产业的投资力度放缓。

但是,在贵州省对固定资产投资向第三产业倾斜,对全社会投资产业结构的变动产生巨大拉力的同时,投资结构的矛盾和问题越加明显,投资在产业结构上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的比重在过去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2008年,比重开始回落上升,这并不利于我省对农业的发展,也不利于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第一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在2008年以后并没有上升,反而出现下降的趋势,第一产业的投资力度加强的政策并没有使得第一产业的产值得到经济的持续增长,这势必会制约贵州省工业化的进程。第二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现象已经出现改善,但是产业内部的结构依然存在不平衡,还没有实现均衡和协调的持续发展,这就呈现出第二产业的产值,并没有得到持续稳定的增长。第三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之中一直呈现上升趋势,这有利于我省对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但是产业结构内部还是存在不合理,大部分投资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服务业之中,投资渠道单一,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投资还存在不足,例如金融、科学研究和综合性服务业等。

随着投资结构的改善,第一产业的产值出现下降趋势,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增长过热的情况有所改善,投资热度也相对放缓,第三产业的产值开始出现持续上升,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和钱纳里理论,贵州省的产业结构整体上开始出现合理化的转变,但是无论从投资结构还是产业结构的内部平衡与协调的角度,仍然还是存在诸多问题。

(数据来源:贵州统计年鉴)

(三)劳动力结构

2001至2011年十年期间,就业人员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来看,出现了严重的不协调状况。依照钱纳里标准产业结构,从第一产业的角度看,劳动力占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一直在662%—8183%之间,和标准产业结构的比重237%—286%相比,相差425—5323%,这说明劳动力占第一产业的比例不协调,所占比重过高,第一产业劳动力剩余较多。从第二产业的角度看,2001至2011年十年期间,劳动力占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一直在517%—1204%,和标准的产业结构的比重307%—332%相比,相差2553%—2116%,说明劳动力占第二产业的比例不协调,所占比重过低,第二产业的劳动力严重不足。从第三产业的角度看,2001至2011年十年期间,劳动力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一直在1169%—2134%,和标准的产业结构的比重407%—431%相比,相差2901%—2176%,说明第三产业的比例不协调,所占比重偏低。因此,劳动力结构在三次产业结构中不协调。第一产业中劳动力比重过高,第二产业中劳动力比重较低,第三产业中劳动力比重较低,第一产业中的劳动力无法向第二产业中转移,并且第一产业中的劳动力无法适应到第二产业中,从而第三产业中劳动力也无法顺利吸收第二产业劳动力。

在劳动力素质方面,数据显示,2000年,第一产业劳动力中文盲或半文盲中所占比例为2142%,2005年为1448%,,2010年为1232%,期间共下降91个百分点,小学文化2000年、2005年、2010年所占比例分别为3977%, 3829%,3570%,期间共下降407个百分点。初中文化程度由2000年的3395%上升到2005年的4114%,2010年为4256%,高中文化程度由2000年的329%上升至2005年的392%,2010年为659%,中专文化和大专及以上文化2000年分别为比2005上升031和028个百分点,2010年分别为191%和192%。由此可以看出,文盲和半文盲及小学文化程度的比例在减少,初中、高中、中专及大专文化程度在上升,但是上升比例较低,上升速度缓慢。因此,贵州农村劳动力主要以初中文化为主,劳动力素质偏低,主要以体力型劳动为主,技术性劳动占较少,收入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就业信息吸纳能力,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高新技術产业的兴起,低素质劳动力转移的领域越来越狭窄。一方面,低素质的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不能和下岗工人相竞争,另一方面,低素质的劳动者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经济周期的相关程度增大。劳动力在产业中的移动是需要有质的保证,即教育和训练的水平、掌握高技术和技能的能力。过剩的劳动力不能从传统落后的产业中转移到新兴的产业部门,而新兴产业部门又缺乏高素质的劳动力,这样就加重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制约程度。

(四)技术水平

从R&D经费的规模来看,我们采用R&D经费的支出数据反应R&D的经费投入情况,2001年至2011年,贵州省R&D经费支出持续上升,规模不断扩大,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由2001年的535亿元上升至2011年的3636亿元,增长了68倍,与此同时,地区的生产总值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从2001年的113327亿元,上升至2011年的570184亿元,增长了5倍,由此可见,R&D经费的规模不断增大,经济的得到持续的增长。

从R&D资金投入结构来看,从2000年至2009年十年期间,R&D的投入增长速度较快,但是投入强度增长缓慢,一直处于042—066的较低水平之间,资金投入的主体结构仍然以企业资金为主体,占到 70%以上的比例,政府投入比重偏低,只占20%左右。2009 年R&D的经费来源中,政府资金55亿元,占总资金的205%,企业资金186亿元,国外资金5115万元,其它资金22亿元,其中企业资金的投资比例达到706%,成为R&D资金投入的绝对主体。而2000年的企业资金在3亿元以上,占当年R&D资金来源的71%以上,政府资金占到20%以上。由此可见,由于地方的财政力度不足,政府资金无法成为R&D的资金来源主体,所占份额明显过低,而企业资金由于基数过低,其工业增加值比重仅占2%,所占资金来源结构中份额比重的虚高现象。另一方面,2011年,贵州省投入于基础性研究的经费为292亿元,占研发经费的804%,用于应用研究的经费为2949亿元,占1074%,用于试验发展的经费为2949亿元,占8122%。可见,R&D经费投入的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

三、贵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研究

(一)适度投资力度,转变投资方式

一方面适当减缓第一产业的总体投资力度,把重点转移到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方向上来。国家首先需要给农业适当的支持,大力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相结合,开放市场,获得效益,投资方向可以转向于规模经营,调整投资结构的变动,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把第一、二、三产业有机的衔接起来,对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以及规模化的生产,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实现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方式。

另一方面,工业在过去投资过热现象之中开始呈现减缓的趋势,虽然投资总体规模得到了减缓,但是在贵州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需要加快工业化步伐,而工业化的实现必然需要适当的投资规模和合理的投资结构。从工业内部结构方面,贵州省由于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煤、磷、铝、铁合金等矿产资源开采型和加工型的生产,目前仍然是以重工业为主,而轻工业过轻的产业格局,因此,应该调整优化重工业、发展轻工业的方向,以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实现工业的优化升级,促进清洁生产以及循环经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二)实现农村人口的有序转移,重视人力资本投入

通过分业经营使得一部分农民脱离农业进入中小城市,走向城镇化道路;通过加强农村教育设备配套的建设,实现普遍化、正常化、规模化,甚至把劳动力的培训计划纳入工作考核规划之中,让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能够得到教育培训,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真正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且可以顺利转移到第二产业中,更加较快的适应;通过深化农村土地流转改革,建立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解决土地所有权不明确的问题,使得农民可以真正获得长期稳定的土地使用权和继承权,掌握完全自己经营的权利,并且自己获得对土地增加投入所产生的土地增值收益,尤其是那些拥有土地的农民,但是对土地经营不善的情况下,可以将自己土地的使用权让出,转租给愿意高价获得土地权的农民,使得自己能够获得进入城镇从事非农业劳动所需要的资本,实现由第一产业顺利向第二产业转移。

(三)改变R&D资金投入主体结构方式,建立创新制度

创新对于制造业的发展至关重大,首先,我省需要鼓励传统制造业采用技术创新,利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其次,从研发投入方面,政府应尽快改变目前的R&D资金投入的主体结构,扩宽资金的投入渠道,提高政府资金投入的比重,对R&D资金的投入方式进行创新,加快以政府为导向的创新型资源组合配置,充分发挥企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的创新能力和协同效应,提升整体科技创新水平。(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文章属于“贵州财经大学2013年度在校学生科研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1]Dosi,G1988.“Sources,procedures.and microeconmic effects of innovation.”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XXVI,pp.1120-1171.

[2]Altenburg,T,2006.“Governance patterns in value chains and their development impact .”The Europea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Research,18(4),pp.498-521

[3]廖元和.中国西部工业化进程研究.[M]第4页.国家九五社科基金项目.2000.9

[4]龙霞.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6.4

[5]邹显强.贵州产业结构低度化成因及对策分析[D].贵州财经大学.2009.6

[6]胡永平、祝接金.《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3.2

[7]甘露、邓文锋.贵州R&D资金投入主体结构错位的成因分析[J].贵州省信息中心.2013.1

猜你喜欢

工业化产业结构升级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回暖与升级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