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0—2013年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分析

2014-09-04王红艳

2014年21期
关键词:成因货币因子

作者简介:王红艳,单位: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2013级经济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摘要:本文通过对2010-2013年间14个经济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探究该阶段引发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通货膨胀;因子分析

一、 引言

通货膨胀是一国总体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宏观经济现象,它通过改变商品和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影响社会生产、交换与消费,从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严重的通货膨胀甚至引发社会危机。因此经济社会的通货膨胀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是各国政策制定者制定经济政策时考量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的物价持续攀升,通货膨胀趋势明显,对社会的生产生活产生显著影响。2010年以来我国的通货膨胀是继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又一轮显著通胀。从成因来看与以往通货膨胀有所不同。

目前,通货膨胀相关理论显示,不同的社会经济状况引发不同类型的通货膨胀,理清引发通胀的原因有利于政策制定者对症下药,相机选择合适的经济政策缓解通胀,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运行。从我国近几年执行的宏观经济政策中我们可以看出,抑制通货膨胀、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标,不同类型的通货膨胀需要不同应对政策。就成因来看,通货膨胀可分为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结构型以及外部输入型。与需求、成本、经济结构、对外投资与贸易相关的各种经济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总体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因此探究我国通货膨胀成因需要综合考虑国内各种经济因素以及其相互关系。本文通过搜集2010-2013年间中国经济社会不同领域的多个经济指标月度数据并对其进行因子分析,探究各经济因素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并由此提取出引发我国该阶段通货膨胀的主要因子,最终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 文献综述

通货膨胀问题由来已久,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也数不胜数,尤其是理论方面,对通货膨胀成因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而实证方面,具体研究通货膨胀动态发展的文献也不在少数。本文中笔者将概述关于通货膨胀成因的相关理论,并列举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实证研究成果。

货币学派对通货膨胀的研究较早,货币因素引发通货膨胀也是最早被认可的,货币主义的代表学者费雷德曼(1968)提出: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凯恩斯学派的代表人物凯恩斯(1938)提出:货币数量增加能够引起总需求增加,不一定引发通货膨胀,当达到充分就业水平以后,需求的继续增加引发通货膨胀。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首先提出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鲍尔默和托宾进一步对劳动力成本进行研究,提出“劳动合同理论”和“相对工资理论”解释通货膨胀的形成。20世纪70年代蒙代尔总结发展输入性因素导致通货膨胀的理论。

近年来国内学者在对通货膨胀的动态观测和实证检验方面也卓有成效。其中使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国内通胀成因的文献就有如下一些。孙晓满(2011)对2000-2010年我国的通货膨胀的成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此阶段中国的通货膨胀主要由货币因素和输入性因素引发。周沫、张紫鹏、周宗安(2012)对2010-2011年我国的通货膨胀成因进行研究,得出政策因素、结构性因素和输入性因素等综合引发该阶段的通货膨胀。徐晓丽、夏成孝(2012)对22种因素进行降维分析,最终得出2000-2011年成本因素最大程度引发通货膨胀。由此可见,国内学者通过选取不同数据对中国特定时期的通货膨胀的成因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不同时期通货膨胀形成的主导因素不同的结论。

三、 研究方法与数据选取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究2010-2013四年间我国通货膨胀形成的主因,研究方法是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的主要作用在于给数据降维,找出主因子,以此分析得出引发通胀的主要。根据以往理论,通货膨胀形成的有不外乎货币因素、需求拉动、成本推动、结构性因素、输入性因素以及公众预期等。

货币因素引发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当局发行的货币超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该因素一方面是治理通胀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若使用不得当会加重通胀危机,因此货币主义主张实行单一的货币政策以避免货币超发带来的通胀,但目前货币政策是我国调控经济发展的重要宏观经济政策,国家掌握货币发行以及利率制定权力,因此在考察我国通货膨胀形成原因时,需将货币因素纳入其中。本文选取的代表货币因素的指标有M2当月同比增长率、M0当月同比增长率、社会融资规模当月值、银行间同业拆解利率。

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国外需求。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由于社会总需求超出社会总供给导致的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就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来看,国内需求不足,投资过热,国际收支顺差是主要特点。国内投资过热带动货币市场、股债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的的发展,并由此带动利率等货币因素。而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顺差会导致货币增发,因此国家的外汇储备规模是考察国外需求对国内通胀作用的重要指标。本文选取的总需求指标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率、房地产投资累计增长率、固定资产累计增长率、外汇储备规模。代表总供给的指标采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由于生产要素价格上涨或者利润上升带来的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工资水平和原料价格的上涨对产成品价格的推动作用明显。从我国现实经济状况来看,农产品和初级原料产品的价格上涨能够直接导致物价上涨。因此本文选取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PPI生产者物价指数等能够反映生产成本的指標作为研究指标,探索成本上涨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除国内经济因素直接影响通胀水平,国家价格体系的冲击也是重要因素。国外物价变动以及货币增减能够通过国际投资和汇率传导至国内物价体系。本文选取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作为外部传导指标进行研究。

上述数据均采用月度数据,运用SPSS17对数据因子分析,对于某些指标的某些月份数据缺失,笔者采用前后数据平均值代替。对于本文数据收集的不足之处在于有些比较重要的指标没有包含在内,而是采用相关的指标进行代替,例如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月度数据代替GDP数据,缺失我国近几年工资状况数据,而PPI作为生产者物价指数只能包含一定的劳动力成本的信息。

四、 实证分析

以CPI作为通货膨胀指标,其他成因类指标分别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流通中现金M0、社会融资规模、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外匯储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房地产投资累计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等14项。

2010-2013年CPI当月同比增长率如下图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CPI的增长趋势。CPI同比增长率从2010年开始一路上涨直到2011年7月达到最高,之后有所降低,于2012年10月达到最低点,从2013年以来又经历波动上扬。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4项成因指标进行因子分析,首先对所选指标进行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从下图可见KMO值在0.8以上,因此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并依据特征值提取出两个公因子,从图3碎石图可看出,前两个公因子的特征值满足提取条件。从图4的公因子方差可以看出变量多数变量的方差能被公因子方差解释,如果以公因子代替变量指标,原来变量的信息能够得到较好保留。但是M0指标被解释的程度较小,信息损失较大。从现实角度来看,由于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狭义货币的使用与实际的社会需求相差较远,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也很松散,因此可以接受公因子替换过程中M0信息的损失。

因子1较大程度解释了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率、房地产累计增长率、PPI、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外汇储备规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商直接投资、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这些指标都是货币因素以为的社会总需求和生产成本相关的因素,以此把因子1成为实体经济因子。因子2较大程度解释了社会融资规模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都是货币市场相关因素,因此称因子2为货币市场因子。

将主成分分析得到的因子值与通货膨胀指标CPI置于同一图中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实体经济因子的变化趋势与通货膨胀变化趋势是一致的,通货膨胀变化稍有滞后性,但是在通货膨胀最为严重的时期,实体经济因子的变化并不一致,说明实体经济因子能够解释2010-2013年相对低通胀的时期,而对于高通胀的解释能力不足。

看出货币市场因子得分与通货膨胀指标CPI走势基本一致,且比实体经济因子与通货膨胀的趋势更为接近,因此能够更好的解释这一阶段的通货膨胀原因。该因子主要解释的原始变量为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社会融资总规模以及广义货币供应量M2。这些指标都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指标,因此要控制通胀,需要控制社会的货币发行与融资。

五、 结论与建议

通过前述实证检验,可以看出影响2010-2013年我国通货膨胀的因素很多,与社会总需求、生产成本、国际贸易相关的各实体经济因素对通货膨胀都有影响,但是与通货膨胀关联程度最强的还是货币市场因素。可见货币还是该阶段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尤其是高通胀时期,货币因素更是通胀形成的主要原因。

2010-2013四年间中国经历了一个通胀循环,目前看来通胀状况有所缓解。基于对我国最近一轮通胀形成原因的研究以及我国当前的经济状况,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如下。

首先,规范金融秩序,完善政策体系。国家通过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经济发展,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有利于规范政府行为。完善政策指标,加强对货币政策调控目标的检测,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以及前瞻性。

其次,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的过程是逐步取消政府对存贷利率的直接管制,有利于加强货币市场的竞争力,活跃资本市场,从而有利于减少政府通过增发货币进行融资的可能性,因而有利于防范恶性通货膨胀。

再者,优化国内产业结构。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产业结构不均衡容易导致成本体系畸形,使多行业面临发展瓶颈。优化产业结构、平衡行业发展、因地制宜有利于缓解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最后,完善汇率制度,掌握国际定价权。完善的汇率制度和外商投资制度有利于防范输入性通胀,掌握国际定价权有利于控制原材料价格,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作者单位单位: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

猜你喜欢

成因货币因子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古代的货币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古代的货币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