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种麻醉方法在支气管针吸活检术中的效果观察
2014-09-04韩建京边媛媛姚计方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内镜室河北石家庄0500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河北石家庄0500
柳 慧,韩建京,边媛媛,王 瑞,姚计方(.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内镜室,河北 石家庄 0500;.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河北 石家庄 0500)
·论著·
2种麻醉方法在支气管针吸活检术中的效果观察
柳 慧1,韩建京1,边媛媛1,王 瑞2,姚计方2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内镜室,河北 石家庄 050011;2.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河北 石家庄 050011)
目的探讨2种麻醉方法在支气管针吸活检术中的效果。方法接受支气管针吸活检术检查的患者5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采用支气管镜下分次注入法,对照组28例采用环甲膜穿刺法,2组麻醉药品均为2%盐酸利多卡因。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过程顺利,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针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咳嗽、恶心和躁动不良反应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2%盐酸利多卡因经支气管镜分次注入麻醉法应用于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安全、有效、患者易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活组织检查,针吸;支气管镜检查;麻醉
支气管镜检查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普遍的诊断治疗肺部疾病的手段,而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TBNA)是针对镜下无可视肿瘤,仅表现为外压性改变的支气管腔外病变,如纵隔腔或肺门区病变,常规活检不能获取有效标本所采取的一种方法。在检查过程中,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和减少患者的痛苦是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1],常规麻醉(2%盐酸利多卡因环甲膜穿刺)下行TBNA,局部刺激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以及精神紧张、恐惧和焦虑等原因,患者难以配合而使操作时间延长,甚至导致检查的失败。我院采用经支气管镜分次将2%盐酸利多卡因注入的方法在TBNA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接受TBNA患者55例,所有患者术前无精神、神经疾病、无严重心血管疾病及不能纠正的出血倾向等禁忌证,胸部X线片、CT显示外压性改变的支气管腔外病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7例,男性21例,女性6例,年龄30~68岁,平均(59.0±2.4)岁,平均体质量(64.1±3.0)kg,采用镜下分次注入麻醉;对照组28例,男性22例,女性6例,年龄26~60岁,平均(55.1±3.2)岁,平均体质量(63.1±4.0)kg,采用环甲膜穿刺麻醉。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应用OLYMPUS BF260型电子支气管镜和OLYMPUS NA-1C穿刺针。2组患者均术前禁食水4h,常规行鼻、咽部及舌根部喷雾麻醉[2],检查时取平卧位由鼻腔进境。对照组行常规喷雾麻醉后再进行环甲膜穿刺,即用5mL注射器抽取4~5mL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器马蹄面朝下由环甲膜刺入气管,回抽有空气后嘱患者吸气随即将注射器内药物快速注射完毕,抽针,嘱患者用消毒棉签按压穿刺点约5min后再行检查,以防穿刺点出血。观察组患者行常规喷雾麻醉后即可检查,检查过程中一般分2次注药,由支气管镜专用注药管注入2%盐酸利多卡因(该管一端连接抽满药液的5mL注射器,另一端由助手将其从支气管镜钳道伸入,待由内镜前端露出约1cm时开始注射2%盐酸利多卡因),2次注药时间分别为支气管镜直视下见到声门时(此时注入约2mL 2%盐酸利多卡因)、支气管镜进入气管后(再注入约3mL 2%盐酸利多卡因),2次注药时间间隔约30s。2组在检查时均根据胸部X线片、CT等影像学资料,在电子支气管镜直视下,选定穿刺点,经气管镜钳道送入穿刺针进行针吸活检。
1.3 麻醉效果判定[3]:优,插镜顺利,患者安静,无咳嗽及恶心,或有1~2声轻咳;良,插镜较顺利,支气管镜进入气管后,患者有轻度阵咳(5~6声);可,插镜不够顺利,恶心,镜体进入气管后,患者有明显阵咳(7~8声),患者不安静,但无明显发绀及憋气;差,插镜不顺利,恶心,镜体进入气管后,有剧烈呛咳,患者躁动不安,并出现发绀及憋气或不能完成检查。
2 结 果
2.1 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咳嗽、恶心和躁动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2。
表1 2组麻醉效果比较 (例数,%)
表2 2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数,%)
*Fisher确切概率法
2.2 麻醉起效时间、针吸时间及用药量比较: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针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2组麻醉药品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组别例数麻醉起效时间(min)针吸时间(min)麻醉剂用药量(mL)观察组275.8±1.84.1±1.74.2±0.7对照组2810.4±2.99.3±3.24.3±0.8t7.1687.5180.402P0.0000.0000.689
3 讨 论
TBNA是诊断镜下无可视肿瘤,仅表现为外压性改变的支气管腔外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作为一种侵入性检查手段,依从性差。目前多采用局部麻醉方法减少患者的不适[4],但由于局部麻醉的局限性,患者在清醒的状态下接受检查时,支气管镜进入声门及声门以下气管,患者易出现咳嗽、气憋,感觉极不舒服[5]。如果针吸活检前麻醉效果不理想,在操作中由于镜身及活检针的刺激,会使患者有明显的不适感,易出现咳嗽、恶心、躁动等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使其不愿再接受检查,甚至因为恐惧心理而放弃检查,致使病情延误,因此探讨一种有效的麻醉方法非常重要。
2%盐酸利多卡因是常用的支气管黏膜表面麻醉剂[6],环甲膜穿刺麻醉法在支气管针吸活检术中有明显的不足,这主要表现为:①有一定的局限性,气喘、颈部静脉曲张、颈部术后、晕针或惧怕注射器的患者则不宜行该麻醉法;②有创伤,穿刺部位易出血、疼痛,这往往使患者产生恐惧心理,使其在针吸活检术中反应强烈,甚至不能耐受而终止检查;③影响术者镜下观察,环甲膜穿刺麻醉后,不可避免引起气管黏膜出血,术者持镜进入气管,首先须将出血吸净,保持视野清晰,这无疑延长了操作时间,给患者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痛苦。支气管镜下分次注入麻醉法则避免了上述不足,术者由鼻腔进境见到声门后,注入约2mL 2%盐酸利多卡因,声门在直视下用药,可使其最大限度的开放,术者可快速轻便地将支气管镜伸入到气管内,以减少对患者的刺激,进入气管后再注入约3mL2%盐酸利多卡因,目的是使药物沿着气管壁蔓延至支气管黏膜表面,从而达到最大面积的麻醉效果。由此可见,TBNA的关键是声门开启良好,如麻醉效果不佳,声门开启不良,患者易出现剧烈咳嗽甚至窒息等,直接影响镜检过程和结果[7]。充分麻醉声门及气管是降低该项检查风险的关键。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针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支气管镜下分次注入麻醉法优于环甲膜穿刺法,其方法简单,麻醉时间短,减轻了患者的不适感,术者易操作,从而可提高针吸活检的诊断率,减少漏诊、误诊。另外,此法亦可用于支气管镜的介入治疗,如气管支架置入术等。因此,支气管镜下分次注入麻醉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1] 吴韩英.雾化吸入利多卡因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效果观察[J].内科,2011,6(6):565-566.
[2] 任永伦.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复合全麻在无痛纤支镜检查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2,31(15):1-3.
[3] 雷怀定,杜春玲,刘玉全,等.利多卡因氧气喷雾表面麻醉在经纤维支气管镜行气道内超声检查中的应用价值[J].河北医药,2011,33(1):51-52.
[4] 张建,林泉,郝兴亮,等.无痛支气管镜检查98例临床分析[J].临床荟萃,2012,27(7):624-626.
[5] 蔡丽逢.利多卡因的3种不同给药方法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6-7.
[6] 程玉生,陆志伟.利多卡因对支气管镜检查的麻醉效果评价[J/CD].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3,6(1):54-56.
[7] 何平,鹿翠香,孙平军,等.麻醉方法改进后电子支气管检查在慢性咳嗽诊断中的作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16-17.
(本文编辑:赵丽洁)
2014-01-24;
2014-05-04
柳慧(1967-),女,河南开封人,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副主任技师,医学学士,从事胸科疾病内镜诊断研究。
R446.8
B
1007-3205(2014)06-0712-03
10.3969/j.issn.1007-3205.2014.0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