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糖尿病足合并抑郁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2014-09-04吕晓静张趁儒杜丽娜陈志花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河北石家庄050011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个体化糖尿病足糖尿病

吕晓静,张趁儒,王 郡,杜丽娜,陈志花,李 奉(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河北 石家庄 050011)

·论著·

对糖尿病足合并抑郁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吕晓静,张趁儒,王 郡,杜丽娜,陈志花,李 奉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河北 石家庄 050011)

目的通过评估住院糖尿病足患者的抑郁状态,进而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方法将136例糖尿病足合并抑郁患者按住院号的单双号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8例,分别于2组随访前后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elf-evaluation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并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后,患者SDS评分降低,抑郁状态明显减轻。结论糖尿病足患者因疼痛和伤口久治不愈更易并发抑郁,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糖尿病足;抑郁;心理护理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由其导致的截肢率更是高达非创伤性截肢总数的50%[1]。糖尿病足患者由于伤口难以愈合、病程长、医疗费用高,在精神和经济上承受着极大的负担,更容易产生或加重抑郁心理。临床工作中大多只关注患者足部病变处理,却忽略对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和干预。因此,对患糖尿病足合并抑郁患者实施个体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至关重要。本研究对糖尿病足合并抑郁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8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足合并抑郁患者136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和“糖尿病足国际临床指南”中糖尿病足诊断标准,抑郁指数≥0.50~0.69;患者从未接受过抗抑郁等相关治疗,并能如实正确表达自己的心理状态;纳入本研究前均征得患者本人同意,为自愿参加。除外存在意识不清、认知能力下降及不能配合者,高血压、冠心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研究期间突发危及生命疾患者。将136例患者按住院号的单双号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8例。试验组男性50例,女性18例,年龄40~74岁,平均(50.4±8.9)岁, 糖尿病病程(9±4)年;对照组男性47例,女性21例,年龄40~76岁,平均(51.2±9.4)岁,糖尿病病程(10±2)年。2组性别、年龄、糖化血红蛋白及抑郁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由医护人员给予每周2次的糖尿病健康宣教及对症药物治疗。试验组在治疗宣教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家庭支持以及个体化健康教育。分别于2组随访前后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elf-evaluation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并对比分析。

1.2.1 心理干预:①入院宣教,患者入院时医护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尤为重要。入院时责任护士应微笑服务,热情接待患者,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及各项规章制度,安慰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配合治疗。嘱患者有事可随时与责任护士沟通,以取得患者的信任。②心理护理与干预,医生和责任护士采取音乐疗法和放松内心意象疗法,指导患者配合音乐进行放松训练,或想象一些愉快的画面,有规律地做深呼吸,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身体状况参加一些活动,缓解抑郁情绪[2],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保持心理健康;讲解抑郁相关知识,告知患者长时间处于抑郁状态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和认知,增加悲观情绪;指导患者学会放松自己,主动与病友、家人交流及沟通等;鼓励患者主动倾诉不良情绪和参加社交活动,改善患者的低落消极状态。心理干预可采取集体治疗方式与个体化指导相结合,住院时每周2次,每次0.5h;出院后每2周1次,每次1h,反复沟通交流,及时疏导患者心理障碍。③建立心理护理档案及评价制度,针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及时为患者解决困难和顾虑,做好记录。④对治疗好转、抑郁症状改善的患者给予积极鼓励,提高其自信心;对症状改善不明显的患者,可采用榜样引导效应,安排治疗效果好的病友与护士一起带动其参与病区健康教育活动,以慢慢减轻患者的抑郁状态。⑤心理疏导,每周请心理咨询师对患者进行1次心理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

1.2.2 家庭社会支持:家庭社会支持对糖尿病足患者至关重要,护士应鼓励家属探视,从精神上给予糖尿病足患者支持,鼓励患者多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丰富自己的生活,鼓励病情较轻的患者尽可能地做到生活自理,以减轻家庭的负担。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患者,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安慰,以减少其生活的寂寞和孤独感,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1.2.3 健康教育:使用看图对话、糖尿病访谈工具、健康讲座、发放糖尿病自我护理宣传手册等方式向糖尿病足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宣教,督促其自我护理,明确糖尿病足的危害与可预防性。指导糖尿病足患者保护足部,避免受伤,每日用温水洗脚并按摩,指导患者每次穿鞋前要检查鞋内有无异物、穿着浅色舒适的棉袜、不赤脚行走、每天检查足底等,并请治愈患者现身说法,传授和交流经验等。

1.2.4 药物干预:对于糖尿病足合并抑郁的患者,根据医嘱给予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商品名百忧解)或氢溴酸西酞普兰片(商品名喜普妙),以改善其不良情绪。

2 结 果

本研究跟踪随访1年后,失访14例,其中试验组失访6例,对照组失访8例。

随访前,试验组与对照组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2组SDS评分均有下降,且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SDS评分比较 分)

*P<0.05与随访前比较(配对t检验)

SDS:self-evaluation depression scale

3 讨 论

国外研究[3-5]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中抑郁检出率较高。糖尿病足患者更易产生焦虑和悲观心理,失去治疗的信心[6-7]。糖尿病足的护理成功与否取决于糖尿病患者本身、医护人员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关心[8]。在本研究中糖尿病足患者由于伤口不易愈合、疼痛、生活质量下降等因素影响,常伴有不同程度抑郁。与国内孙玉霞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故应加大对糖尿病足合并抑郁状态患者的心理干预力度,制定个体化的干预方案,使患者能正确面对疾病,提高其对生活和治疗的信心;建立健全的家庭支持体系,使患者在情感上、生活中得到更多的关爱与帮助,从而消除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健康,远离抑郁。研究[10]认为,糖尿病症状与社会支持均可对糖尿病患者抑郁的发生有影响,通过对糖尿病足合并抑郁的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后,患者的SDS 评分有明显下降。表明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地减轻糖尿病患者的抑郁情绪。

本研究结果显示,随访前2组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访1年后试验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心理干预可明显缓解糖尿病足患者的抑郁情绪。今后在对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把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作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1] 张秋菡.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探讨[J].现代护理,2005,2(14):89.

[2] 谢忠,银正民,廖思海,等.音乐治疗加放松内心意象法对癌症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3):176-178.

[3] RAJEEV K,KAARIN JA,NICOLAS C,et al.Association of type 2 diabetes with depression,brain atrophy,and reduced fine motor speed in a 60-to 64-year-old community sample [J].American J Geriatr Psychiatry,2008,16(12):989-998.

[4] MOSAKU K,KOLAWOLE B,MUME C,et al.Depression,anxiety and quality of life among diabetic patients:a comparative study[J].J Natl Med Assoc,2008,100(1):73-78.

[5] NEFS G,POUWER F,DENOLLET J,et al.The course of depressive symptoms in primary car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results from the Diabetes,Depression,Type D Personality Zuidoost-Brabant (DiaDDZoB) Study[J].Diabetologia,2012,55(3):608-616.

[6] 杨子芹.浅析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2,31(1):148.

[7] VOLCHEGORSKII IA,RASSOKHINA LM,KOLIADICH MI,et al.The metabolic predictors of depression under diabetes mellitus [J].Klin Lab Diagn,2012,(5):28-31.

[8] 李文娜,杨秋莉.3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2003,6(5):414-415.

[9] 孙玉霞,刘佳妮,唐晓丽,等.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分析[J].华西医学,2012,27(3):440-441.

[10] SACCO WP,YANOVER T.Diabetes and depression: the role of social support and medical symptoms[J].J Behav Med,2006,29(6):523-531.

(本文编辑:刘斯静)

2014-02-22;

2014-03-24

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07276101D-1)

吕晓静(1975-),女,云南东川人,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主管护师,医学学士,从事临床护理研究。

R587.29

B

1007-3205(2014)06-0688-03

10.3969/j.issn.1007-3205.2014.06.023

猜你喜欢

个体化糖尿病足糖尿病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