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访视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2014-09-04刘丽梅
刘丽梅
产后访视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刘丽梅
目的 观察分析并探讨产后访视在产后抑郁症中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在本院分娩的524例产妇作为观察组, 予以院外长期产后访视处理并记录;以往同期483例产妇作为对照组, 未予院外长期产后访视并记录, 对比并分析两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差异。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产后访视在预防孕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中作用明显, 值得推广。
产后访视;产后抑郁症;预防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后6周内发病, 以悲伤、抑郁、哭泣、易烦躁、易激惹为主要临床表现, 症状严重者出现幻觉甚至自杀行为等的精神紊乱性疾病, 多在产后2周后发病,4~6周内症状明显, 其发生率较高, 约在10%~20%之间。产后抑郁症严重威胁产妇身心健康, 同时对婴儿健康也有较大影响。本文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间在本院分娩的524例产妇, 对予以院外长期产后访视处理并记录, 对比以往同期数据, 对比明显, 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间在本院分娩的产妇524例作为观察组,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483例作对照组, 两组产妇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且排除既往精神性疾病及脑部疾病史,具有可比性。产后42 d524例观察组产妇完成随访的有476例, 对照组有430例。
1.2 产后访视方法 定期入户对研究组产妇进行宣教, 对产妇身体健康情况进行综合检查, 对产妇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防治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 进行及时正确的心理辅导, 提供产后保健、母乳喂养等相关知识宣教, 对产妇及家属讲解产后可能产生的各种异常情况, 并指导公婆和丈夫对产妇进行关心和照顾, 使产妇顺利度过哺乳期。对照组产妇无上述产后访视内容。
1.3 对照指标 记录并对照两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
1.4 产后抑郁判断标准[1]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调查表(EPDS), 分别于产后14、28、42 d测试。EPDS<13分, 无抑郁表现, 视为阴性;EPDS≥13分, 有抑郁表现, 视为阳性。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均使用SPSS17.0软件处理,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产后42 d观察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病率为6.31% (30/476), 对照组产后抑郁症发病率为12.09%(52/430),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产后访视对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产后42 d产后抑郁症发病率对比[n (%)]
3 讨论
产后抑郁症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因此, 产后抑郁症近年来逐渐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关于产后抑郁症的研究也日趋增多。产妇与正常妇女相比, 产妇抑郁、焦虑评分显著增高, 说明产妇比正常妇女更易发生抑郁症、焦虑症, 现在认为, 这是与分娩前后孕妇体内内分泌系统急剧变化, 尤其是孕激素急剧下降有关[2]。部分产妇负性情绪持续加重, 表现为悲伤、失落, 以至于空虚、无助, 甚至悲观厌世, 产生自杀的想法及行为, 即称为产后抑郁症。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产妇身心健康和家庭和睦, 对新生儿的智力发育也有严重影响[3]。
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 有社会因素如经济收入、家庭类型、受教育程度等。心理因素如性格、分娩方式、医务人员的态度等也是影响产后抑郁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4]。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但就诊的患者并不多, 实际仅有约27.27%患病的产妇就诊。因此, 家庭和社会就需要为产妇提供必需的物质和情感支持, 医院也应做好随访, 及时发现、诊治, 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现在, 产后访视已被列为常规围产期保健工作之一, 产后访视能增加社会支持, 提高产妇的应激能力, 减轻产妇心理压力, 提高产妇能力和信心, 从而减少产妇情绪波动, 预防抑郁症的发生。
本次研究中产后访视人员不仅对产妇进行健康宣教、身体检查, 使其了解自身生理变化, 产后保健知识, 新生儿的特点, 也同时对其家属和丈夫进行指导, 使其能够体谅、关心和照顾产妇, 尽量消除导致产妇抑郁的危险因素。本次结果也显示, 产后42 d, 实施产后访视组产后抑郁症发病率明显低于未产后访视组, 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证明了产后访视对产后抑郁症发生具有有效的预防作用。
综上所述, 产后访视能及时发现产妇身体和心理波动,解决产妇产后遇到的生理和心理问题, 在预防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中作用明显, 值得推广。
[1] 刘海元,杜文琪,金敏.产后抑郁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中国科技信息,2012,11(111):160,166.
[2] 王勇,王运东,张西燕.产后访视中的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效果观察.当代护士,2012,1(2):79-80.
[3] 牛慧青.心理干预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前瞻性研究.中国民康医学,2010,18(9):790-791.
[4] 马一婷,戚宇红,叶雪芬,等.社区关怀在产后抑郁康复中的意义.中华全科医学,2011,9(7):1098-1100.
132021 吉林省电力建设总公司职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