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2014-09-04冯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3期
关键词:中华医学会胺碘酮心肌梗死

冯静

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冯静

目的 探究临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收集的90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均分为A、B两组, A组患者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作为实验组, B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收集并整理实验数据从而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数据显示, A组即实验组应用胺碘酮治疗效果明显优于B组即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A组即实验组45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中, 显效24例, 有效19例, 无效2例, 经数据处理可知: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5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不但有效地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还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在临床治疗中其效果得到了医患的一致肯定和认同, 因此临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

胺碘酮;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是一种在现代医学中需要紧急进行处理的高危病种, 即使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治, 也仍然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常见病。目前尚无一种抗心律失常药对所有的心律失常均有效[1]。20世纪60年代胺碘酮进行投入生产并应用临床以来,由于其较少的不良反应以及在急性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时仍可以继续进行用药的典型特点, 使胺碘酮受到广泛关注[2]。经多年临床试验证明, 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可以有效降低重症心血管患者的死亡率, 且患者几乎不出现不良反应, 患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探究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 现将收治患者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来本院进行治疗的90名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 并对收集的所有患者进行查体, 排除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对碘或心律平过敏等病态表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其中男56例, 女34例, 所有参与实验患者的年龄为42.2~85.0岁之间, 参与实验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5岁, 其中心脏功能一级的患者有14例, 二级27例, 三级26例,四级2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心梗部位、心律失常和泵衰竭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血压、肝肾功能、血常规和心电图)的检查检测。实验组在患者发病时给予胺碘酮治疗, 首次静脉给药75~150 mg, 并于10 min后静脉注射5 mg/kg进行静脉维持, 给患者第1次注射胺碘酮的15~30 min内进行心率的密切观测, 若患者心率过速的症状没有减轻并呈现持续的状况时, 对患者实施追加75~150 mg剂量的治疗措施, 并进一步观察患者体征从而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药物剂量的酌情处理。一般患者2~3 d起改为每日口服0.2g/次, 一般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

1.3 观察内容 观察患者的心电图、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心肌酶, 并在服药期间详细记录两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率、血压、心律、药物不良反应等。以上检查内容, 所有患者于4周后进行再次检查, 并与以往数据进行比对。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用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计量资料, 行t检验, 用样本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 采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即胺碘酮组与对照组即常规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实验组即胺碘酮组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即常规治疗组的血压、心率均发生了明显变化, 患者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血压、心率等生理检测指标恢复到正常范围内, 通过统计学分析处理同时两组数据,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数据统计比较(n,%)

不良反应:实验组患者可见轻微恶心、呕吐、厌食, 未见肺、神经系统、皮肤等毒性反应。

3 讨论

绝大部分患者的发病模式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临床常见的发病时间为24 h以内, 通常多于起病1~2 d内发病。心律失常的发病模式主要为室性心律失常, 临床基本不出现室上性心律失常[3]。临床上心肌梗死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就是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 因此, 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主要的措施就是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使患者在较短时间内生理指标恢复到正常范围内。

胺碘酮在20世纪60年代问世, 于70年代末期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 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胺碘酮治疗心绞痛的生理作用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①胺碘酮可以选择性扩张冠脉,冠脉扩张导致冠脉血流量增加, 从而使心肌耗氧量减少。大量临床试验证明, 胺碘酮也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属于第三类抗心律失常药[4];②胺碘酮作为一种多通道阻滞剂, 可以抑制钾离子通道、延迟患者的负极时间等一系列电生理特性导致房室传导速度减慢。因此充分应用胺碘酮的生理特性是临床应用胺碘酮抗心律失常, 改善患者心肌功能,降低心源性死亡的有力措施, 同时, 大量临床治疗实践证实心功能不全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效果更佳[5]。

胺碘酮独特的电生理特性以及抗心律失常的生理特性,使胺碘酮也具有B受体阻滞作用;胺碘酮可以扩张冠脉, 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 心肌耗氧量降低, 外周血管阻力降低等一列作用可以有效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 从而有效改善患者治疗后的一系列不良反应;胺碘酮具有较长的半衰期, 使胺碘酮药效持久, 一次用药就可以对患者具有较长的作用时间[6,7]。本文收集了90例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情况,在急性期住院期间,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发生次数比对照组少(P<0.05);发生泵衰竭比对照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结果显示胺碘酮的特殊的药理特性能有效降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后伴有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 同时应用胺碘酮对患者进行治疗,患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不良反应轻微,作用可靠,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治疗的首选药物[8]。因此, 胺碘酮可作为预防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心脏性事件,降低梗死后病死率,改善预后的药物, 值得在临床中大力的推广。

[1] 陈凤英.心肌梗死急性期的心律失常.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2013:3.

[2] 张建勤,江力勤,王迎,等. 急性心肌梗死缓慢型心律失常急诊PCI术前应用阿托品临床疗效观察.心脑血管病防治,2013,13(4):330-331.

[3] 宫兆滨.口服胺碘酮联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6):643-644.

[4] 张海文,王志刚,赵玮. 静脉推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09):1101-1102.

[5] 施陈刚,施翔翔,吴高俊,等. 盐酸胺碘酮静脉注射转复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中华医学会、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中华医学会、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11:2.

[6] 彭乾.胺碘酮治疗室性心率失常83例临床分析.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07):3289-3290.

[7] 刘伏祥.胺碘酮静注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3):3866-3867.

[8] 潘伟英,张伟燕. 胺碘酮治疗92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05):29.

猜你喜欢

中华医学会胺碘酮心肌梗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对正文中表的要求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对正文中图的要求
中华医学会2018年器官移植学年会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