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脉络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疗效分析

2014-09-04卢东亮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6期
关键词:脉络血管性脑组织

卢东亮

脉络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疗效分析

卢东亮

目的 对脉络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的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将50例脑梗死后的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25例。给予实验组患者脉络宁静脉滴注, 每日1次;给予对照组患者能量合剂静脉滴注, 1次/d, 15日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对两组病患MMSE、ADL及CDR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2个疗程后, 实验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临床症状均得到了改善,其ADL总分、MMSE评分及CDR评分相较于接受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脉络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的血管性痴呆疗效较好, 无不良反应, 安全性好, 值得临床推广。

血管性痴呆;脉络宁注射液

在出血性及缺血性的脑部血管疾病对脑组织造成伤害的情况下, 出现的获得性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即为血管性痴呆(VaD)。我国居民的血管性痴呆的患病率为324/10 万[1]。脑梗死后出现的血管性痴呆为血管性痴呆的一种普遍类型, 在所有血管性痴呆中所占的比例约为8%~12%[2], 在患病率上只比阿尔兹海默病低, 位列痴呆病因中的第二位。临床研究表明, 在临床上由局部脑梗死之后所导致的血管性痴呆很常见, 在所有的脑梗死患者中有10%左右为此种情况[3]。本次研究中, 使用脉络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的血管性痴呆,取得了较好疗效, 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间于本院就诊的5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 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25例。实验组11例男性, 14例女性, 年龄64~91岁, 平均年龄为(75.2±1.9)岁;对照组10例男性, 15例女性, 年龄64~91岁,平均(74.3±1.8)岁。两组患者间的临床症状、智能、病程、文化程度、年龄和性别相近,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美国精神病协会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4]的诊断标准。②在出现VaD之前有1次以上的脑梗死患病史。③患者知情, 签署同意书。③痴呆病患脑部血管疾病发作时间确切, 在脑部血管疾病发作的3个月后开始出现痴呆, 同时有阶梯型或者突发性的认知功能损害。④影像学显示为皮质以下动脉出现硬化, 连续超过3个月表现出痴呆症状。⑤为轻度或者中度痴呆。

1.3 排除标准 ①患有其他病症或合并症。②已接受相关治疗并可能影响效应观测指标。③伴有可能影响效应指标观测、判断的其他生理或病理状况。

1.4 治疗方法 给予实验组患者, 20 ml脉络宁溶于250 ml生理盐水中, 静脉滴注, 1次/d;给予对照组患者能量合剂,静脉滴注, 1次/d。两组每个疗程都为15 d。

1.5 观测指标 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以及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评分。采用ADL以判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好转程度。采用CDR以评估痴呆程度, 评分越高, 痴呆越严重。记录下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 计数资料以(%)表示, 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DL总分、MMSE评分及CDR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2个疗程后, 实验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临床症状均得到了改善, 其ADL总分和MMSE评分相较于接受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对照组都具有显著性差异, 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ADL总分、MMSE评分及CDR评分比较( x-±s, 分)

2.2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 实验组2例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头痛, 1例患者出现皮肤瘙痒, 1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 对照组正常, 总体上没有特别严重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3 讨论

VaD是一种认知功能出现障碍的临床综合症, 多发于老年人群中, 其临床特点为突发性发作, 表现出一定的跳跃性、有阶梯式的演变等。痴呆的危险因素中重要的一个就是脑梗死, 在脑梗死后患痴呆的几率为非脑梗死患者的9倍, 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 对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造成重大威胁。血管性痴呆的发作因素多为机体内广泛出现血栓或者栓塞性脑部血管病症引起的多发血管阻塞, 脑组织细胞兴奋度减低, 脑代谢减弱, 此外过度产生的超氧阴离子可造成脑基质线粒体肿胀破损以及渗透压升高, 导致细胞凋亡, 海马神经细胞受损, 继而导致患者认知功能产生障碍, 患者的脑软化区的全部体积超过50 ml,一般有定向力、计算能力、记忆力受阻等表现。因而, 治疗血管性痴呆应当从有效清理脑组织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过多自由基出发, 抑制或者降低神经元细胞的死亡, 及时控制患者脑组织缺血的现状。

中医学将血管性痴呆纳入“中风痴呆”范围, 通常是因年迈体虚, 心、肝、肾等内脏功能失调, 气血亏损, 肾精衰竭,痰浊内生, 气血阻痹所造成的脏腑阴阳不和, 神智受损。脉络宁为一种复方注射液, 其中含有金银花、牛膝、石斛、玄参等中药, 可滋肝养肾、补阴祛热以及活血化瘀。根据现代药理的研究, 脉络宁具有扩增脑部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脑组织微循环以及血液供应;抑制血小板凝集, 清除活性自由基;改善血液黏稠、凝聚情况, 加快血栓溶解。此外脉络宁可以使脑组织的氧分压得到提高, 脑组织的供氧得到改善,缺血器官和组织的功能得到恢复[5], 从而实现记忆、智能的提高以及脑梗死预后的改善。

本次研究中, 通过脉络宁静脉滴注的方式对脑梗死后的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治疗, 经过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MMSE评分及CDR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减小, 且ADL总分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此外实验组患者的MMSE评分、CDR评分及ADL分数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相比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病患并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 表明脉络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疗效确切, 且安全性较高。

[1] 林昶, 马莉.脉络宁.乙酰谷酰胺联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疗效分析.吉林中医药, 2010 (1): 40-41.

[2] 宫涛, 刘洋.血管性痴呆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2003, 22(2): 83-86.

[3] 李娜, 吴世政, 张淑坤.脉络宁注射液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中国新药杂志, 2012, 11(3):78-79.

[4] 赵剑婷.尼莫地平早期干预对预防急性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9): 1992-1993.

[5] 石瑞, 张维.脑梗死后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与血 Hcy 和hs-CRP 浓度的相关性研究.中国美容医学, 2012, 21(08X): 39-40.

2014-03-21]

525100 广东省化州市中医院内一科

猜你喜欢

脉络血管性脑组织
福州吟诵调留存脉络梳理
延安时期的党建“脉络”
党的建设学术脉络与前沿动态——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
考古发掘摹画出的古蜀文化脉络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石杉碱甲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观察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子代大鼠发育及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
血管性痴呆中医治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