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临床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与抑郁的方法及效果
2014-09-04李绪娴李桂平
李绪娴 李桂平
探究临床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与抑郁的方法及效果
李绪娴 李桂平
目的 探究临床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与抑郁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8月~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老年糖尿病与抑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24 h尿蛋白定量、收缩压、HAMD均明显比治疗前降低, 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是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黛力新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与抑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值得推广。
老年糖尿病;抑郁;方法;效果
本研究对本院近三年来收治的50例老年糖尿病与抑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探究了临床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与抑郁的方法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8月~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老年糖尿病与抑郁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2型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抑郁症的相关诊断标准;将有糖尿症急性并发症、伴严重感染及神经内分泌等的患者排除在外。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 即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25例。观察组中男10例,女15例, 年龄在65~85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73.7±6.3)岁;对照组中有12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 年龄在64~84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72.5±5.6)岁。两组患者各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之前检查所有患者的血糖、24 h尿蛋白定量、血脂等, 然后给予对照组患者降糖、降压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黛力新治疗, 让本组患者口服125 mg的黛力新,1次/d,6个月为1个疗程[1]。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 并督促患者定期复查, 每3个月1次。然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及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HAMD)变化进行分析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计量资料,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组间比较, 用配对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24 h尿蛋白定量、收缩压、HAMD均明显比治疗前降低, 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是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血生化、血压及HAMD指数比较( x±s)
3 讨论
3.1 糖尿病伴抑郁的发病机制 近年来, 随着糖尿病发病人数的逐年增加和对糖尿病研究的不断深入, 临床已经认识到心理因素直接而深刻地影响着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在对糖尿病的治疗中给予了患者抑郁等心理障碍的治疗以充分的重视, 以期为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2]。和非糖尿病患者相比, 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抑郁发病率, 而患者的血糖水平会受到抑郁情绪的不良影响。现阶段, 临床还没有弄清楚糖尿病伴抑郁的发病机制, 一般认为是神经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患者的皮质醇分泌会在抑郁情绪的影响下亢进, 葡萄糖的利用会在大量皮质醇的作用下降低, 促进糖异生;而患者的血糖会在旺盛的糖异生的作用下升高, 并对胰岛素进行拮抗, 对血量的利用进行抑制, 从而显著提升血糖水平;长期的高血糖也会对胰岛素的作用进行拮抗, 同时促进糖异生, 极大提升患者的血糖水平[3]。
3.2 黛力新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的优越性 黛力新是氟哌噻吨及美利曲辛组成的复合制剂, 氟哌噻吨属于神经阻滞剂, 小剂量能够对抑郁情绪进行有效的抵抗;美利曲辛属于双向抗抑郁剂, 小剂量具有兴奋特性。二者合用的主要作用是抗抑郁, 且具有较快的起效速度和较小的副作用, 国内外医学研究均表明, 其在糖尿病伴抑郁患者的治疗中具有确切的疗效[4]。本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24 h尿蛋白定量、收缩压、HAMD均明显比治疗前降低, 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充分说明了黛力新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与抑郁的优越性。
总之, 黛力新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与抑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值得推广。
[1] 朱禧星.现代糖尿病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218.
[2] 夏鹏飞.黛力新治疗急性脑卒中后抑郁48例临床观察.湖南医学,2010,17(5):372.
[3] 杨雪辉,罗苏生.糖尿病患者的情绪障碍及黛力新的疗效观察.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2(9):1321-1322.
[4] Eaton WW, Armenan H, Gallo J, et al. Depression and risk for onset of type diabetes. Diabetes Care,2009,19(10):1097-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