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病90例
2014-09-04张弛赵龙现吴华
张弛 赵龙现 吴华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病90例
张弛 赵龙现 吴华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对照组(40例)采用西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 对照组为70%,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可提高疗效平稳降压。
降压方;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
长期的血压增高可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进而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及心、肾衰竭等,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本研究从2007年1月~2013年8月。河南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急诊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与单纯西药治疗高血压病50例, 疗效满意,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报告90例, 治疗组50例中, 男28例,女22例, 年龄40~86岁, 平均年龄70.4岁;对照组40例中,男22例, 女18例, 年龄45~85岁, 平均71.5岁, 全部病程1~25年, 平均10~14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 高血压病全部按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颁布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和分级[1]。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卡托普利25 mg, 3次/d, 治疗组加用自拟的降压方由(天麻10 g、杜仲15g、勾藤15 g、当归15 g、泽泻10 g、半夏15 g、白术15 g、陈皮10 g、山萸肉15 g、茯苓20 g、夏枯草15 g, 石菖蒲10 g、三七5 g 、丹皮15 g、丹参15 g、牛膝15 g、桑寄生30 g、川芎15 g)组成,以上药物重260 g按汤剂制备方法, 制备口服液500 ml, 分2次口服, 连服30剂为1疗程。疗程结束测量血压。若血压下降不明显,可再服药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4.1 疗效判定治愈:治疗1个疗程后, 血压恢复正常, 临床症状消失。显效:舒张压下降≤20 mmHg或下降达到临界高血压, 症状减轻或消失。好转:舒张压下降≤10 mmHg或收缩压下降≤20 mmHg, 症状稍有减轻。无效:治疗2个疗程后, 血压无变化,或自觉症状无改善者[2]。
1.4.2 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临床控制:血脂恢复至《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所要求的安全范围[3], 血液流变学正常范围。显效:TC下降≥20%, TG下降≥40%, HDL上升≥0.26 mmol/L或LDL下降≥20%。有效:TC下降10%~20%, TG下降20%~40%:HDL上升0.10~0.26 mmol/L或LDL下降10%~20%, 血液流变学有轻度改善。无效:血脂结果达到有效标准, 血液流变学无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
2.2 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变化 治疗组50例, 显效28例(56%);有效15例(30%);无效7例(14.%), 总有效率86%:对照组40例, 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无明显的改变,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 :P<0.05), 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P<0.05)。
3 讨论
高血压病属中医“头痛”、“眩晕”范畴, 中医分型主要为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痰浊中阻和瘀血阻络, 其中痰浊中阻型为朱丹溪倡导“痰火致眩”学说, 提出“无痰不做眩,痰因火动”现代医学认为, 吸烟、饮酒、肥胖、缺乏运动、过量摄入食盐和以荤食为主等都是导致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或因长期处于劳累、紧张的精神刺激, 人体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交感神经递质释放增多, 外周血管收缩, 血流阻力增加而致血压升高。
卡托普利是普利类降血压老药, 价格低廉, 患者易接受,也是临床医生的首选药品之一, 适用于治疗各种类型高血压。配合的中药采用平肝熄风、化痰降浊、渗湿利尿、滋补肝肾、清降肝火、镇静安神、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也收到了一定效果。
方中天麻熄风止痉、清热平肝;钩藤平抑肝阳而止眩晕。天麻素具有降低心脑外周血管阻力作用。钩藤碱具有降压、降脂、镇静、抗惊厥、并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等作用。杜仲补肝肾、强筋骨, 所含的松脂醇二葡萄糖甙具有降压作用[3]。当归活血止痛、润肠通便, 补血、抗缺氧, 对血液及造血系统具有保护、能增加冠脉血流量, 改善血液供应。泽泻利水渗湿、泄热, 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淋浊、带下痰饮,所含的生物碱具有利尿、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在降低血清胆固醇的同时也降低了甘油三酯[4]。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白术健脾补气、燥湿利水, 所含的苍术醇具有轻度降压作用, 与天麻、陈皮合用, 有除痰涤垢、除眩止痛,可化痰降浊, 缓解痰湿上蒙清窍所致的眩晕头痛者。山茱萸滋补肝肾, 利尿、降压, 用于肝肾不足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精神疲惫等症。茯苓利水渗湿、健脾补中, 养心安神, 健脾祛湿以治生痰之源, 所含的茯苓聚糖可使尿量钠及尿素的排除增加, 通过利水渗湿, 起到利尿、降压之功效。夏枯草以清降肝火为主, 用于肝火丄炎所致的目赤肿痛、头痛、眩晕、耳鸣、血压升高者, 夏枯草总皂苷具有降压活性对舒张压和收缩压有显著的降低作用[5]桑寄生散寒除湿, 补肾强筋, 和络止痛, 所含的槲皮素能够兴奋循环系统的内感受器, 通过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抑制血管运动中枢, 产生很好的降压作用。石菖蒲开窍醒神、安神定志、抑制中枢神经兴奋, 加快入睡过程, 缓解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气短、乏力、胸闷、头痛、头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丹参清心安神;牡丹皮散瘀止痛、清肝泻火;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三七化瘀止血、消肿定痛;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引血下行;丹参、川芎合用能加快血液流速, 消除血流瘀滞, 对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均有降低作用, 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可改善脑膜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丹皮酚对肾型或原发性高血压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抗血小板聚集, 还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三七皂甙扩张血管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降低心耗氧量, 促进冠脉梗塞区侧枝循环的形成, 增加心输出量, 并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对中枢神经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牛膝含的三萜皂甙具有显著增加下肢血管的液体流量。活血化瘀合用可明显降低颅内压, 降低血管外周阻力, 缓解血管痉挛、使血管舒缩功能正常而起降低血压、缓解高血压引起的头晕、目眩、肢麻、耳鸣、心悸等临床症状。以上自拟的降压汤配合卡托普利治疗老年性高血压有显著的降压作用, 可提高疗效平稳降压, 缓解高血压对靶器官损害, 全面降低心脑血管病患病率减少并发症, 也可缓解卡托普利所致的头晕、头痛、焦虑等副反应。
[1] 白晓丹.高血压新知快递.中国医药指南, 2008, 15(6): 212-214.
[2] 刘奇英,朱高华,马晓惠,等.城市社区居民高血压病流行病学调查.山西医药杂志, 2008,37(5):436-437.
[3] 彭红梅,李小姝.杜仲的药理研究现状及应用展望.中医学报, 2013,28(01):72-73.
[4] 翁维良, 房书亭.临床中药学.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573
[5] 王海波,张芝玉,苏中武,等.夏枯草总皂苷对麻醉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及降血压作用.中草药, 1994,25(6):302-303.
472000 河南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