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2014-09-04席富强王颖慧杨志甫薛钢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期
关键词:丁苯溶栓胶囊

席富强 王颖慧 杨志甫 薛钢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席富强 王颖慧 杨志甫 薛钢

目的 观察丁苯酞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以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方法入选本院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 治疗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丁苯酞胶囊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自理能力。

急性脑梗死;丁苯酞;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是我国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其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及高致残率等特点, 是长期致残的首位原因,大多数患者发病后生活自理能力部分或完全丧失, 生活质量大幅下降, 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其病死率排在心肌梗死及癌症之后, 居第3位, 患者多为中老年人, 但近年来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 寻求新的治疗方法及治疗途径已成为目前最紧迫的医学研究课题。丁苯酞(dl-3n-butyphthalide NBP)是我国脑血管领域仅有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化学新药, 是目前脑血管领域唯一具有线粒体保护功能, 使微循环重构的新药, 丁苯酞不仅可以增加缺血区的血流量, 而且还可以有效的调节脑能量代谢, 从而改善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本研究对丁苯酞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1月在本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0例, 入选标准:所有脑梗死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及磁共振成像(MRI)进一步证实。患者的发病时间均 <48 h, 无全身并发症。排除标准:排除脑出血、血小板减少、其他脑部器质性疾病, 严重痴呆和过敏体质患者,以及受试者中不愿配合的患者。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40例, 其中对照组男24例, 女18例, 年龄44~80岁, 平均 (57.3±21.3)岁, 治疗组男27例, 女13例,年龄41~79岁, 平均 (56.7±20.8)岁, 对照组和治疗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于住院后次日空腹抽取血液, 除常规肝、肾功能, 血脂、血糖、血常规, 尿常规检查外, 同时检测血液中的血小板聚集率, 并分析相关结果。血小板聚集率检查内容主要包括:第1、2、5 h患者体内血液中血小板聚集率以及最大聚集率。同时给予所有入选患者银杏达莫30 ml静脉滴注, 1次/d, 连续2周, 并且给予拜阿司匹林0.1 g, q.d., p.o., 抗血小板聚集, 若有高血压、高脂血症, 应同时进行降压降血脂等综合治疗。

1.3 治疗组在采取上述综合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再给予丁苯酞胶囊口服200 mg/次, 3次 /d, p.o., 连续服用1个月后所有患者再次空腹抽取血液化验, 复检血小板聚集率。

1.4 疗效判定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 ①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减少91%~100%;②显著改善:缺损减少46%~90%;③改善:缺损减少18% ~45%;④无效 缺损减少没有超过18%;⑤恶化:功能缺损增加超过18%。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率 +显著改善率+ 改善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其中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治疗,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2.2 两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小板1、2、5 h最大聚集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显著低于各自治疗前水平(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1、 2、5 h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见表2。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 n =40]

表2 两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 x-±s, n =40)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在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均出现了2例胃肠道不适反应, 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及恶心, 均未给予特殊处理后自行缓解, 治疗组治疗过程未出现其他明显不良反应, 治疗前后对血、尿、便常规及肝功能和心电图进行监测未见明显变化。用药期间均没有出现过敏反应, 患者的内脏各个器官以及皮肤无出血现象。

3 讨论

脑梗死的发生是由于患者脑部相应血管供血突然受阻或中断后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的损伤, 导致局部脑组织的缺血坏死, 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及继发损害后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 主要表现为言语、肢体、感觉障碍等表现。我国每年新增约200万急性脑梗死患者, 超过100万患者死于该病, 幸存者中劳动能力出现不同程度丧失的约占5%, 重度致残者占40%以上, 脑梗死的发病因素很多, 包括: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 遗传及环境因素等, 其具有非常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 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细胞内钙超载;内环境失衡;兴奋性氨基酸毒性;能量耗竭;炎性细胞因子损害;自由基介导的毒性作用及血脑屏障通透性异常等[2]。

脑梗死的治疗的目的是迅速恢复缺血半暗带区的血液供应, 控制缺血病灶的进一步进展, 保护缺血脑细胞, 提高缺血脑细胞的抗缺血缺氧能力, 阻止神经细胞进一步凋亡或坏死, 减轻脑水肿和增加脑组织的供血, 从而使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低, 使脑梗死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得到降低, 最终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得到提高。这正是我们进行急性期治疗的关键所在。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及国内外专家共识患者发病3~6 h内采取溶栓治疗措施最有效, 此时如果患者有溶栓适应证, 要积极给予溶栓治疗,但由于人们对急性脑梗死的认识水平以及我国现有的医疗水平现状所制约, 大多数患者错过了最佳溶栓的时间窗, 如果错过溶栓治疗的时机要尽早给予患者药物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丁苯酞软胶囊是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一类新药, 大量动物实验显示:丁苯酞软胶囊可以使脑梗死动物模型的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明显改善[3]。丁苯酞胶囊的主要成分为(d1-3)-正丁基苯酞, 是人工合成的消旋体, 其左旋体存在于芹菜籽中。近几年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丁苯酞胶囊在患者机体内发挥极其复杂的药理作用, 主要药理作用如下:①重构缺血区微循环, 将患者体内缺血区的微循环进行重新构建, 使患者体内缺血区的灌注得到增加。②保护线粒体免受损伤,对患者体内的线粒体功能起到保护作用, 使脑缺血耐受程度得到有效提高[4]。③改善能量代谢, 能够将患者的能量代谢进行有效改善, 陈勋等[5]研究显示丁苯酞胶囊对患者的能量代谢作用主要是对患者体内的花生四烯酸信号传导通路产生作用。④解除微血管痉挛, 丁苯酞在患者体内还能够起到微血管痉挛解除的作用, 从而能够有效抑制血液中血小板聚集。脑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被阻断, 神经元受到保护, 神经功能得到进一步的修复[6]。从而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使患者致残率降低, 给家庭和社会减轻负担。

本研究结果显示, 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丁苯酞胶囊治疗后, 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患者, 提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丁苯酞胶囊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神经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从远期疗效分析丁苯酞胶囊能够进一步改善神经功能, 达到抑制病情进展, 降低病残程度的作用, 有进一步研究及推广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且由于丁苯酞副作用相对较少, 用药过程中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较为理想药物, 有着临床推广价值,但由于所选样本数较少, 观察时间较短, 以及缺乏足够的询证医学证据, 故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长时间随访等研究, 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治疗方法和理论依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6): 379-380.

[2] McCann S K,Dusting G J,Roulston C L.Early increase of Nox4 NADPH oxidase and superoxide generation following endothelin-1-induced stroke in conscious rats.Journal of neuroscience research, 2008, 86(11): 2524-2534.

[3] 黄如讯,李常新,陈立云,等.丁苯酞对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脑梗死的治疗作用.中国新药杂志, 2005,14 (8): 985-988 .

[4] 张和耀,邱浩强,陈松深.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16(22) :332-333.

[5] 陈勋,刘特炯,张丹霓,等.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2(31) :198-199.

[6] 张晓曼,王润清,李艾帆,等.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3(17):278-279.

Effect of dl-3n-butylphthalide soft capsule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

XI Fu-qiang, WANG Ying-hui, YANG Zhi-fu, et al.Department of Neurolog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aotou Medical College, Baotou 014010, 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dl-3n-butylphthalide soft capsule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Methods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 were chosen and divided randomly two groups.40 cases of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drug treatment.40 cases of patients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drug combined with orally 200mg of dl-3n-butylphthalide soft capsule, tid, for 30days.The both groups were evaluated by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Results The results of NIHSS in study group between control group had statistical difference.Conclusion Dl-3n-butylphthalide soft capsule and has effective on acute cerebral infarct.

Acute cerebral infarct; Dl-3n-butylphthalide soft capsule; Clinical observation

014010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一科

猜你喜欢

丁苯溶栓胶囊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时光胶囊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时光胶囊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