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诱发头孢类抗生素双硫仑样反应多因素探讨
2014-09-04翟炜郑晓玲吴洪革
翟炜 郑晓玲 吴洪革
饮酒诱发头孢类抗生素双硫仑样反应多因素探讨
翟炜 郑晓玲 吴洪革
目的 研究饮酒诱发头孢类抗生素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率以及饮酒时间、饮酒种类与用头孢类抗生素引发双硫仑样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利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 将应用头孢类抗生素的患者分为饮酒组和非饮酒组, 同时将饮酒组根据饮酒的种类分为白酒组、红酒组啤酒组;再根据用药时间又将饮酒组分为用药前饮酒组和用药后饮酒组, 所得数据用统计学软件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饮酒组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率为69.5%, 非饮酒组无双硫仑样发生(P<0.01);饮酒诱发头孢类抗生素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率与饮酒种类无关(P>0.05);双硫仑样反应多发生在用头孢类抗生素前、后3 d内有饮酒史者, 用药前、后第7天饮酒者未发生双硫仑样反应。结论 饮酒诱发头孢类抗生素双硫仑样反应发生率较高, 随着饮酒时间与用药时间的延长, 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 为防双硫仑样反应发生, 对所有应用头孢类抗生素的患者用药前应常规询问近期是否有饮酒史, 如患者在用药前7 d有饮酒史, 应禁用该类药;对用头孢类抗生素的患者, 停药后其禁酒时间不能少于7 d。
双硫仑;头孢类抗生素;饮酒
头孢类抗生素是目前最常用的抗生素之一, 虽然该类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少见, 但如在用药前后一定的时间内饮酒可诱发双硫仑样反应(disulfiram-like)[1]。为了研究饮酒时间、饮酒种类与用头孢类抗生素引发双硫仑样反应之间的关系,自2011年1月~2013年10月, 作者对发生在淄博市淄川区医院32例用头孢类抗生素由于饮酒诱发双硫仑样反应的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自2011年1月~2013年10月, 在本院住院和门诊因各种感染输注头孢类抗生素的患者103例, 年龄25~62岁。将患者分为饮酒组和非饮酒组:饮酒组46例, 其中男28例、女18例, 年龄在22~61岁, 平均年龄39.6岁;非饮酒组57例, 其中男34例、女23例, 年龄20~62岁, 平均年龄40.1岁。所有患者在使用头孢类抗生素以前均为皮试阴性, 既往无药物过敏史, 无酒精过敏史。饮酒组输注头孢哌酮9例, 头孢曲松钠8例, 头孢唑啉钠8例, 头孢哌酮舒伯坦钠11例, 头孢硫脒10例;非饮酒组输注头孢哌酮10例, 头孢曲松钠13例, 头孢哌酮舒伯坦钠12例, 头孢硫脒10例, 头孢唑啉12例。
应用头孢类抗生素的原因:急性呼吸道感染59例, 化脓性扁桃体炎21例, 皮肤感染5例, 泌尿系感染18例。 既往史:高血压9例, 冠心病5例, 糖尿病10例, 余无特殊病史。1. 2. 将应用头孢类抗生素的患者分为饮酒组和非饮酒组,分别对双硫仑样反应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将饮酒组根据饮酒种类不同, 分为白酒组、啤酒组和红酒组, 分析对比饮酒种类与双流伦样反应之间的关系。根据用药时间将用药前第1~7 d均有饮酒史者分为用药前饮酒组;将用药后第1~7 d均有饮酒史者分为用药后饮酒组, 分析双硫仑样反应与用药时间和饮酒时间之间的关系。
1. 3 诊断标准 在用头孢菌类抗生素前、后有近期饮酒史,用头孢类抗生素时发生了双硫样仑样反应, 否认酒精过敏史且饮酒量远低于日常酒精耐受量者;无头孢类抗生素过敏史,无寒颤、发热;排除了其他疾病导致的类似症状和输液反应;经治疗和停药后症状可迅速恢复者。
1. 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利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 对所得数据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 1 双硫仑样发生率 饮酒组发生率69.6%, 非饮酒组未见双硫仑样反应, 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1。2. 2 饮酒种类与双硫仑样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白酒组、啤酒组和红酒组诱发头孢类抗生素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率分别是70.04%、71.15%、66.70%, 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饮酒时间与双硫仑样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在饮酒组中, 用药前饮酒组24例, 用药后饮酒组22例, 两组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率均显示用药前、后第1天饮酒的患者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第2天饮酒者, 第2天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第3天饮酒者, 即随着饮酒时间与用药时间的延长,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P<0.01), 用药前、后第7天及其以后饮酒者未再发生双硫仑样反应的病例, 见表3。
表1 饮酒诱发头孢类抗生素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率
表2 不同的饮酒种类与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率
表3 用药前、后饮酒时间与双硫仑样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3 讨论
双硫仑(disulfiram), 又称戒酒硫、双硫醒, 化学名为双二硫化物, 是人们熟知的治疗慢性酒精中毒的药物, 已在很多国家使用, 服用该药后即使引用少量的酒, 也会引起身体严重不适, 使酗酒者惧怕饮酒, 从而起到戒酒作用。1948年哥本哈根的Jacobsen等人发现服用双硫仑后再次饮酒或接触酒精的人, 会产生恶心、呕吐、面部潮红、心悸、头痛头晕、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严重反应, 该现象被称为双硫仑样反应。许多头孢类抗生素具有双硫仑相似的作用, 有些患者在用头孢类抗生素前后如果饮酒也会发生面部潮红、眼结膜充血、视觉模糊、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或搏动性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出汗、口干、胸痛、心肌梗死、急性心衰、呼吸困难、急性肝损伤, 惊厥及死亡等, 查体时可有血压下降、心率加速(可达120次/min)及心电图正常或部分改变(如ST-T改变)。目前医学上把在用头孢类抗生素前后由于饮酒诱发的这种反应也定为双硫仑样反应。
饮用酒类含有不同量的乙醇, 通常乙醇进入体内后, 先在肝脏内经乙醇脱氢酶作用转化为乙醛, 乙醛在肝细胞线粒体内经过乙醛脱氢酶的作用氧化为乙酸和乙酰酶A, 乙酸进入枸橼酸循环, 最后转变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头孢类抗生素化学结构的共同特点是在其母核7 - 氨基头孢烷酸(7-ACA)环的3位上有甲硫四氮唑取代基, 其与辅酶Ⅰ竞争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中心, 抑制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的活性,阻止乙醛继续氧化, 导致乙醛蓄积, 乙醛是毒性物质。当体内乙醛浓度升高时, 可与体内一些蛋白质、磷脂、核酸等呈共价键结合, 破坏这些物质失活, 导致机体多种不适, 表现出双硫仑样反应的症状[2,3]。
文献报道, 头孢类抗生素致双硫仑样反应与饮酒可达99%的密切相关[4], 在作者的研究中, 饮酒诱发头孢类抗生素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率达到69.6%, 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率与饮酒种类和用头孢类抗生素的种类无相关性, 但其发生症状的严重程度与饮酒的量呈正比关系;饮酒时间与用药时间的间隔越长, 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率就越低。本组24例用药前饮酒的患者中共有17例发生双硫仑样反应, 发生率为70.90%(17/24), 其中62.50%(15/24)发生在用药前3天内有饮酒史者, 在用药前第4天和第5天有饮酒史的仅各发生1例, 用药前第6天以后有饮酒史的未再有双硫仑样反应发生的病例。在用药后22例饮酒的患者中, 发生率为68.20%(15/22), 其中54.6%(12/22)发生在用药后3天之内饮酒的患者, 在用药后第4~6天饮酒的患者中共发生3例, 发生率为13.70%(3/22), 用药后第7天及其以后饮酒者未再发生双硫仑样反应。由于乙醛脱氢酶被抑制后常需4~5 d后才能恢复[5], 故本组双硫仑样反应均集中发生在用药前、后3 d内有饮酒史的患者, 上述结果显示随着饮酒时间与用药时间间隔的延长, 发生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用药前、后第7天饮酒者未再发生双硫仑样反应的病例。
用头孢类抗生素在一定时间内饮酒可诱发双硫仑样反应, 由于医务人员对此缺乏充分的认识和在用药前没有仔细询问患者是否近期有饮酒史, 当双硫仑样反应发生时易误诊为其他疾病, 有报道误诊率达60%, 临床工作者应予高度重视。综合文献报道和根据作者的研究结果, 为防止双硫仑样反应, 对所有应用头孢类抗菌的患者用药前除做皮试外,还应常规询问是否有药物过敏史、酒精过敏史和近期饮酒史, 如患者在用药前7 d有饮酒史, 应禁用该类药;对应用头孢类抗生素的患者, 应当嘱其在停药后禁酒时间不能少于7天, 一旦发生双硫仑样反应, 应立即停药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治疗。
[1] 肖兰香.头孢哌酮钠舒巴坦致双硫仑反应 23 例.医药导报, 2003,22(8):585.
[2] 王立克,王金峰,钱瑞英.静滴头孢哌酮后饮酒引起“双硫仑样”反应4例报告.中国新药杂志, 2002,11(2):167.
[3] 吕卫红,江君微,朱良荣. 192例药物不良分析. 医药导报, 2007,26(7):819-820.
[4] 中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北京:化学出版社, 2005:490-492.
[5] 孟庆林.盐酸纳络酮拮抗乙醇中作用机理的探讨.中国急救医学, 1996,16(3):304.
255100 淄博市淄川区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