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致假性延髓麻痹咽反射临床特征探索和研究
2014-09-04王喜春
王喜春 马 冲
脑血管病致假性延髓麻痹咽反射临床特征探索和研究
王喜春 马 冲
目的 分析脑血管病致假性延髓麻痹咽反射临床特征, 提高临床诊治质量。方法 假性延髓麻痹咽反射患者273例, 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 经患者分三组, 其中A组患者为发病期, B组为恢复期, C组为后遗症期, 对患者的病历资料作历史性回顾。结果 三组患者的咽反射情况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分析持续性减弱的发生率, A组的发生率22.30%明显低于B组67.02%、C组77.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三组患者偶发性减弱的发生率, A组的发生率50.00%明显高于B组5.32%、C组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三组患者持续发展的几率, B组发生率37.66%明显高于A、C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管病致假性延髓麻痹咽反射常表现为持续性发展, 部分患者发病期间还可能出现偶发性减弱的现象。
假性延髓麻痹;咽反射;脑血管;临床特征
假性延髓麻痹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与患者的神经系统存在直接关系。临床研究表明, 脑血管患者往往会伴随出现脑组织受损, 易损伤颅内反射神经肌肉的控制能力, 其中咽反射是较为常见的反射反应。患者发病期间往往会伴随出现进食困难的症状, 若未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 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提高临床对假性延髓麻痹咽反射的认识,作者对医院于2011年7年~2013年7年的假性延髓麻痹咽反射患者病历资料作综合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抽取本院于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假性延髓麻痹咽反射患者, 对患者的病历资料作综合性分析。纳入标准:①进食困难症状持续1周未见好转。②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③伴随吸吮反应。排除标准:①发病时间≥6个月;②器质性病变者;③意识昏迷者;④存在交流障碍者;⑤未完成治疗周期者。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为发病期患者, 本组148例患者中,男80例, 女68例, 年龄41~74岁, 平均年龄(61.28±2.68)岁,发病时间为1~14 d, 平均时间(9.11±1.08)d。B组为恢复期患者, 本组94例患者中, 男57例, 女37例, 年龄37~71岁,平均年龄(59.64±2.56)岁, 发病时间为15 d~3个月, 平均时间(2.05±0.36)个月。C组31例患者中, 男18例, 女13例,年龄36~75岁, 平均年龄(63.38±2.18)岁, 发病时间为3~7个月, 平均时间(5.11±0.51)个月。
1.2 方法 患者入院治疗期间, 加强对病情的观察, 根据患者不同的发病时间, 观察其反应情况, 记录三组患者入组前后咽反射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文中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三组患者咽反射情况对照, 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咽反射情况对照[n(%)]
分析表1中相关数据, 三组患者的咽反射情况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分析持续性减弱的发生率, A组为22.30%, B组为67.02%, C组为77.42%, A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C两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三组患者偶发性减弱的发生率, A组为50%, B组为5.32%, C组为0, A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C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三组患者持续发展的几率, A组为27.70%, B组为37.66%, C组为22.58%, B组明显高于A、C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1], 脑血管病致假性延髓麻痹咽反射与患者神经系统受损症状存在直接关系。当患者长期处于脑皮质异常兴奋状态时, 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神经系统对咽喉部肌肉的支配能力, 临床常表现为进食困难[2]。
作者进行深入分析时发现, 脑血管病致假性延髓麻痹咽反射常表现为持续性发展, 部分患者发病期间还可能出现偶发性减弱的现象。国内相关研究表明[3], 脑血管病致假性延髓麻痹咽反射与脑血管疾病、人们的生活习惯等均有一定的关系。若未进行严格区分, 很容易出现误诊的现象。
国外相关研究表明[4], 受到大脑皮质层的影响, 患者的脑血管病致假性延髓麻痹咽反射可能会出现中断的现象, 该症状与中风患者健侧肢体功能偶发性失常的原因相似。本组研究显示, 观察三组持续性减弱的发生率, A组为22.30%, B组为67.02%, C组为77.42%, C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B两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 作者认为, 部分患者在发病期间, 假性延髓麻痹咽反射可能会呈减弱趋势。同时, 该症状的预后治疗情况, 与患者的治疗时间存在直接关系。既往研究表明, 脑血管出现假性延髓麻痹咽反射初期时[5], 进行干预治疗, 能够缓解神经受损症状, 从而增强其对咽喉部肌肉的支配能力, 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出现进食困难的现象。相关文献研究表明[6], 当患者咽喉部肌肉出现受损症状时, 若未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 会严重影响脑血管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作者研究结果与其相符。
综上所述, 脑血管病致假性延髓麻痹咽反射的发展存在一定的规律, 早期进行干预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 杜继岩.电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所致言语及吞咽障碍疗效的临床观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2.
[2] 纪雪梅.针康法治疗脑梗死所致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研究.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2.
[3] 高亭.电项针治疗脑梗死后真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研究.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2.
[4] 姜磊.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研究.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2.
[5] 杨桦.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
[6] 陈静.针刺人迎穴治疗假性延髓麻痹吞咽困难的临床观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1.
2014-03-24]
150036 哈尔滨, 黑龙江省医院(王喜春);黑龙江省医院南岗分院(马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