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感染的病原学依据及危险因素分析
2014-09-04荆菁华安淑霞
荆菁华 安淑霞
念珠菌感染的病原学依据及危险因素分析
荆菁华 安淑霞
目的 探讨念珠菌感染的病原学依据和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收治的患者可疑感染部位进行培养, 如血、痰、分泌物、黏膜组织、积液等, 统计培养出阳性菌株, 并分析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培养240株阳性念珠菌感染菌株, 其中140株白色念珠菌, 占58.3%;光滑念珠菌52株, 占21.7%;25例克柔念珠菌, 占10.4%;15株热带念珠菌, 占6.25%;8例近平滑念珠菌,占3.3%。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患者过长的住院时间、多种广谱抗生素应用、年龄偏大、留置管路、介入治疗、血液透析、高营养疗法等方面。结论 分析念珠菌感染的病原学依据及危险因素,对预防感染发生, 选取合理有效的控制手段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念珠菌感染;病原学依据;危险因素
念珠菌又称为假丝酵母, 是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当机体免疫机能低下, 或者正常部位的微生态环境失调时, 会引起念珠菌病。随着念珠菌感染发生率的不断上升, 而致死率也随之上升, 加强念珠菌感染处理和防范措施成为研究者十分重视的研究项目。本文通过探讨念珠菌感染的病原学依据以及危险因素, 为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现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选取本院2012年收治的患者可疑感染部位进行培养, 如血、痰、分泌物、黏膜组织、积液、胆汁、粪便等标本进行培养,
1.2 试剂 ①分离培养基 血平板培养基购自上海裎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麦康凯培养基和沙保罗培养基购自杭州六和生物公司。②质控菌株 从卫生部临检中心购买白色念珠菌ATCC90029。
1.3 方法 在培养标本时, 采用法国梅里埃念珠菌真菌鉴定条将标本进行分离, 并将标本接种在血平板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和沙保罗培养基上。在35℃环境下, 将标本培养24~72 h。根据镜下形态, 挑选出符合条件的菌株。按照念珠菌鉴定操作规范[1], 采取梅里埃念珠菌真菌鉴定条对菌种进行鉴定。
1.4 诊断标准 将可疑感染部位进行培养, 如血、痰、分泌物、黏膜组织、积液、胆汁、粪便等标本, 并2次送检,当2次检验结果都是阳性时, 即可确认菌种为念珠菌感染。
2 结果
2.1 念珠菌感染病原学分析 共培养240株阳性念珠菌感染菌株, 其中140株白色念珠菌, 占58.3%;光滑念珠菌52株, 占21.7%;25例克柔念珠菌, 占10.4%;15株热带念珠菌,占6.25%;8例近平滑念珠菌, 占3.3%。
2.2 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患者过长的住院时间、多种广谱抗生素应用、年龄偏大、留置管路、介入治疗、血液透析、高营养疗法等方面。具体数据如下表。
表1 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n, %)
3 讨论
念珠菌又称为假丝酵母, 是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当机体免疫机能低下, 或者正常部位的微生态环境失调时, 会引起念珠菌病。
在念珠菌感染中, 最常见的病原菌是白色念珠菌, 与张谨华等人研究一致[2], 在本组研究中, 白色念珠菌占58.3%,随后是光滑念珠菌。白色念珠菌难以吞噬, 有着较强的致病性, 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后, 是非常容易造成感染。
在本组危险因素研究中, 静脉高营养疗法有着最高感染率, 占77.5%, 在大量使用仪器时, 会对患者的呼吸道黏膜受到损伤, 导致呼吸功能不全, 而真菌会定植在呼吸道黏膜上,并不断繁殖。而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使用多种广谱抗生素,会导致患者肠道菌群失调, 从而使真菌出现繁殖。另外, 患者在留置管路、使用激素时都会对皮肤黏膜造成损害, 造成真菌定植[3]。随着患者年龄的不断增大, 身体各项免疫机能的下降, 都会导致真菌侵入体内, 利于寄存。在进行血液透析、介入治疗及化疗中, 会对机体的自然屏障进行破坏, 使真菌移位, 提高了念珠菌的感染。
因此, 在念珠菌感染预防措施中, 必须要根据念珠菌感染的病原学依据及危险因素, 采取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同时要密切关注患者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 能够及时发现患者异常情况, 根据药敏试验, 选取有效药物, 规范使用, 对防止出现耐药菌株、预防念珠菌感染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 屈玲, 李芳芹, 艾芳.505株念珠菌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分析.临床检验研究.2011.18(02):556-559.
[2] 张谨华.念珠菌感染的病原学及危险因素研究.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33(02):113-115.
[3] 瞿嵘.呼吸机相关性肺部念珠菌感染危险因素及耐药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27(01):869-872.
472000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