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干预对住院期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焦虑情绪及血压的影响

2014-09-04李成香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1期
关键词:原发性住院血压

李成香

心理护理干预对住院期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焦虑情绪及血压的影响

李成香

目的 探讨运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住院期间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其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各50例。干预组在接受高血压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 对照组仅接受高血压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2个月后,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状况, 同时检测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的变化。结果实验后干预组较对照组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血压值均显著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期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使用药物治疗同时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有效的控制患者血压, 提高疗效。

住院期间;心理护理;原发性高血压; 焦虑

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原发性高血压除对血管的直接危害外, 同时可以造成心脑血管、肾脏、眼等各系统靶器官的损害,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甚至致残和致死。由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住院期间病情常反复, 血压不稳定, 单纯药物的降压效果不理想, 不易控制, 患者经常出现焦虑情绪, 而这种情绪进而加重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形成恶性循环。所以, 本研究是对住院期间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临床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基础上, 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 通过采用心理疏导、劝慰和解释的方法, 使患者摆脱焦虑情绪, 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以稳定患者情绪, 达到有效控制血压的目的[1]。即探讨住院期间在高血压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 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及焦虑情绪缓解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于本院内科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100例, 全部已婚。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干预组:采用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其中男27例, 女23例, 年龄41~67岁, 平均年龄(56.4±7.2)岁, 病程3~25年, 平均病程(13.5±4.1)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 其中男25例, 女25例, 年龄40~69岁, 平均年龄(57.7±8.3)岁, 病程2~26年, 平均病程(14.3±5.6)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干预组 住院期间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 持续2周。心理护理措施包括:①心理指导[2]:每日护理查房耐心的进行高血压病的讲解及药物的应用指导,使患者正确认识高血压病, 同时对患者已出现的症状进行解释, 减少患者因疾病所带来的各种不愉快情绪和顾虑, 服用降压药物时, 对药物可能出现的不适感觉及不良反应进行解释。减少患者的不安情绪。②加强与患者的交流,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入院后认真宣教住院制度、作息时间、周围环境, 每个患者的隐私要保密。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一切治疗成功的保证。③增强家庭和医院的配合:护理人员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家属介绍原发性高血压的疾病常识[3]及给予合理的营养饮食、日常护理建议, 指导患者家属多关心、支持和帮助患者, 让患者感到家庭温暖, 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 同时鼓励患者适当锻炼保持良好的情绪(住院期间不少于3次)。④松弛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收缩放松肌肉训练,以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首先保持室内安静温度适宜, 嘱患者取舒适的仰卧位, 两脚自然分开, 两手掌心向上, 放在身体两侧, 闭上眼睛、集中注意力、慢慢深呼吸, 先收缩额部肌肉, 收缩时间保持7~10 s, 然后再放松10~15 s, 体会放松的感觉, 然后依次按眼部、两侧脸颊、嘴唇、下巴、颈部、上肢、双手、前胸、后背、腰部、腹部、臀部、下肢、双脚的顺序收缩放松各部分肌肉, 每次持续20~30 min[4]。⑤当患者有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焦虑不安、大喜大怒情绪时, 及时帮助高血压患者控制情绪, 减少各种强烈的精神刺激所引起的剧烈情绪波动, 使患者学会以健康的心态应对各种情况,从而维护血压的稳定。

1.2.2 对照组 住院期间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采用常规护理措施。

1.3 评价方法和指标

1.3.1 评估方法 治疗前后对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进行血压的测量, 同时通过SAS评分的变化来评价疗效。

1.3.2 主观心理评定指标 采用SAS量表评分, 该量表由20个反映焦虑患者主观感觉的条目组成, 分1~4级记分, 两组患者在疗程前后均各评估一次;调查员对量表进行详细讲解后, 患者根据自己的心理情绪状况作出回答, 填写量表(有特殊原因不能独立完成者则由调查员逐条说明题意, 得出明确回答后代为填写)。

1.3.3 客观生理评定指标 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 按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介绍的测血压法, 取患者当天(同一时间段)平静休息10 min后所测得的3次血压的平均值。患者取坐位, 由专业护理人员使用核准后的毫米汞柱血压计, 在右上臂肱动脉处测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一般情况比较 干预前,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与干预前相比较SAS评分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A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高血压药物治疗基础上, 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焦虑状况, 而常规护理对情绪改善不明显。见表1。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变化比较 经治疗后, 干预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干预前均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对照组经治疗后, 收缩压和舒张压也有下降, 但与干预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常规降压药物使用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更有利于控制血压。而常规护理措施对高血压药物疗效的提高并不理想。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SAS量表评分及血压变化比较( x-±s)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全球广泛分布的慢性病, 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5]。而目前我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并不理想。在影响血压控制的多种因素中, 患者的精神、神经因素是其中之一。工作及生活中的长期精神压力可以使高血压病患者产生显著的心理影响,进而也影响了患者的血压。研究表明,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由于各种不适的临床症状, 导致患者的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 从而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 血管运动中枢失调, 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而导致外周小动脉收缩, 外围阻力升高而血压升高[6]。所以, 长期精神过度紧张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 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所以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高血压控制, 作者选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是为了使患者减少紧张和焦虑, 以保持心情舒畅, 提高心理承受力, 使得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 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长期稳定地良好心理状态对患者血压的长期控制也有裨益。高血压患者往往有特殊的心理情绪表现。所以, 在高血压治疗中, 常规高血压药物的治疗固然很重要, 患者的心理上的护理与治疗也同样不可忽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住院期间, 由于突然增加许多新的复杂因素, 例如住院治疗引起的环境改变及随之产生的生活、经济压力, 治疗方案的多样性及不确定性, 降压药物带来的不适感及不良反应等, 患者经常会被各种不良情绪所困扰, 且很多高血压患者本身就具有典型的A型性格, 比如脾气暴躁、好胜心强, 易急躁、妒忌心理, 对人常存戒心等表现, 加之疾病和环境改变造成的压力, 患者往往表现为抑郁、烦躁、失眠多梦、被孤立、焦虑等负面情绪状态, 不利于高血压的治疗和长期控制。因此, 需要护理人员采取相应措施, 疏导不良情绪, 纠正病态心理, 建立积极乐观的心理观念体系来帮助患者预防和缓解精神压力。积极良好的心理观念体系形成后, 就会减少心理和精神压力所产生的心理应激反应, 从而减少血压的波动, 亦有利于降低心血管意外和病残的发生风险。同时心理因素也可以影响住院期间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降压药物的作用。由于很多患者对疾病不了解,日常获得的知识相关片面和不准确, 容易对疾病产生恐惧心理, 对未来悲观, 产生焦虑情绪, 使患者机体的免疫机能发生紊乱, 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长期处于这种焦虑情绪将不利于药物发挥作用。对于上述各种情况, 护理人员应当针对不同高血压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 采取各种不同护理干预措施, 在给患者一个整洁、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心理护理干预技巧, 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 给患者以支持和鼓励, 帮助他们树立起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 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以期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7]。所以, 在护理时加强与患者情感交流, 这不仅有助于稳定其病情, 也能在和谐的医患关系基础上, 更好发挥药物的疗效。

综上所述, 心理护理干预就是通过认真分析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技术, 疏导患者的消极情绪, 重建患者的观念体系, 让患者以稳定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 更好地发挥降压药物疗效。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们长期处于精神压力之中, 导致心情抑郁, 随之造成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增多或加重。在常规的临床治疗中, 单纯的使用降压药物治疗虽然可以起到暂时降低血压的作用, 但药效不持久, 一般需要长期终身用药,且易受心理因素影响, 即不能有效缓解负性心理应激对患者的影响, 也不能纠正患者的心理情绪障碍, 影响临床疗效。通过本次研究, 作者发现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患者比较, 降压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心理干预后, 干预组患者的降压程度及焦虑抑郁指数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焦虑抑郁评分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以干预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有计划的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焦虑状况, 稳定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情绪, 提高降压药物疗效。

[1] 李萍, 韩俊兰.浅谈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护理对策.实用医技杂志, 2007, 14(22):3097.

[2] 陈晓燕.高血压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哈尔滨医药, 2012, 32(4):327.

[3] 戴乐, 汪凯, 王维军, 等.心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抑郁及血压的影响.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0, 14(11): 1126-1128.

[4] 林春芳.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35):73, 142.

[6] 高建芳.关于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医药前沿, 2012(28):65-66.

[5] 钱用红, 李夫艳.高血压病营养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卫生职业教育, 2004, 22(6):80-81.

[6] 何荣华, 赵静杰, 王桂荣, 等.米达普利和缬沙坦联合使用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及护理对策.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 2(24):58-59.

[7] 孟宪辉, 程光文, 狄亚丽, 等.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 21(2):113-114.

2014-07-03]

250300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中心卫生院

猜你喜欢

原发性住院血压
妈妈住院了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最怕啥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