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氟烷用于小儿诱导麻醉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4-09-04张志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7期
关键词:氟烷氯胺酮诱导

张志军

七氟烷用于小儿诱导麻醉的临床疗效研究

张志军

目的 观察七氟烷应用于儿科诱导麻醉的临床效果, 为今后的临床麻醉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收集2013年4月~2013年11月期间112例患儿资料, 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 即七氟烷麻醉组和氯胺酮麻醉组。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麻醉方式, 对比观察诱导麻醉效果。 结果 七氟烷组患儿诱导时间(1.6±0.3)min、术后意识恢复时间(6.2±1.5)min以及拔管时间(12.3±3.5)min均低于氯胺酮麻醉组(t=33.92,8.66,8.76, P<0.01);七氟烷麻醉组患儿总体不良反应为7.1%, 显著低于氯胺酮组的不良反应率(23.2%), 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七氟烷吸入式全麻用于小儿的诱导麻醉, 起效时间快,麻醉不良反应小, 术后能够尽快恢复意识, 麻醉效果良好,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七氟烷;氯胺酮;麻醉效果

七氟烷, 又称七氟醚, 是临床儿科中常用的吸入式全麻药物, 因为对心肌、肝、肾以及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较小[1,2],并且因为是吸入式麻醉, 其麻醉的深度可以根据麻醉药物的浓度进行调节控制, 临床应用较为普遍。为比较七氟烷与静脉注射麻醉药物氯胺酮的麻醉效果, 收集了外科手术的112例患儿资料, 并进行随机对照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4月~2013年11月外科手术的112例患儿资料, 外科手术包括:腹部手术、气管异物取出、眼外伤、唇腭裂修复术等。根据患儿家属知情同意的原则, 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 即七氟烷麻醉组(A组)56例, 男童30例, 女童26例, 年龄2~6岁, 平均(3.8±1.1)岁, 平均体重(20.6±3.9)kg。ASAⅠ级33例, ASAⅡ级23例。另一组为氯胺酮麻醉组(B组)56例, 男童29例, 女性27例。年龄1~6岁, 平均年龄(3.7±1.0)岁, 平均体重(21.4±3.5)kg。ASAⅠ级30例, ASAⅡ级26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ASA分级以及所患疾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手术当天所有患儿禁水禁食, 于手术开始前30 min, 患儿肌肉注射阿托品, 若心率较快可用东莨菪碱代替。入室后开放静脉, 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测患者的收缩压(SP)、舒张压(DP)、心率(HR)、呼吸频率(RR)以及心电图(ECG)等。A组患儿用面罩吸氧, 流量为 4 L/min, 另外, 吸入浓度为8%的七氟烷, 直到睫毛和意识丧失, 改为2%并保持到手术结束。诱导麻醉后静脉注射肌肉要维库溴铵0.06 mg/kg。在呼吸机的辅助下进行气管插管。B组患儿面罩吸氧 4 L/min, 肌内注射氯胺酮6 mg/kg, 待患儿睫毛反射消失后开放静脉,术中根据体动或心率情况注射氯胺酮 2 mg/kg, 保持到手术结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诱导时间、恢复意识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进行数据的处理、统计和分析。对于正态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描述, 两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效果 A组患儿的诱导时间(1.6±0.3)min、术后意识恢复时间(6.2±1.5)min以及拔管时间(12.3±3.5)min均低于B组(t=33.92, 8.66, 8.76, 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2 不良反应 两组患儿均出现诱导期分泌物增多, 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 但是A组患儿总体不良反应4例, 不良反应率为7.1%, 显著低于B组的不良反应率(23.2%), 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 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麻醉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麻醉效果比较(s)

?

表2 两组患儿麻醉手术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3 讨论

七氟烷与氯胺酮的作用方式不同, 七氟烷属于吸入性麻醉药, 经呼气排出, 用于全身麻醉[3]。氯胺酮除去麻醉作用外,还有镇痛作用, 用静脉注射方式, 术中根据需要还要追加剂量。为了避免麻醉药造成的血压下降, 心率失常等不良反应,患儿与术前均注射了阿托品, 起到改善微血管循环, 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

对比观察的结果显示, 七氟烷组患儿采用的吸入浓度为8%, 不足2 min就达到了外科手术的诱导效果, 而氯胺酮平均诱导时间为(4.1±0.4)min, 起效速度低于七氟烷组。所有药物均维持到手术结束, 术后尽快苏醒也是重要考察的指标。研究显示七氟烷组患儿术后意识恢复时间(6.2±1.5)min以及拔管时间(12.3±3.5)min也均低于氯胺酮,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 集中表现为分泌物增多, 呕吐、躁动等, 但是七氟烷组患儿不良反应率(7.1%)明显低于氯胺酮组(23.2%), 这对于减少患儿痛苦, 提高手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 在具备手术适应症的条件下, 采取七氟烷吸入式全麻用于小儿的诱导麻醉, 起效时间快, 麻醉不良反应小,术后能够尽快恢复意识, 麻醉效果良好,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1] 申玲,孙明.七氟烷用于小儿吸入诱导的临床观察.淮海医药, 2009,27(5):440.

[2] 李健.七氟烷应用于小儿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中国社区医师, 2013,5(10):46.

[3] 戴锦艳,方方,王焱,等.七氟醚用于小儿门诊手术的临床研究.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0,26(12):1077-1078.

455000 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猜你喜欢

氟烷氯胺酮诱导
S(+)-氯胺酮用于临床麻醉镇痛的研究进展
七氟烷抑制宣威肺癌XWLC-05细胞生物学行为
齐次核诱导的p进制积分算子及其应用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及诱导公式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氯胺酮及其异构体和代谢物抗抑郁研究进展☆
续断水提液诱导HeLa细胞的凋亡
大型诱导标在隧道夜间照明中的应用
异氟烷和七氟烷麻醉对犬血气指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