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干预

2014-09-04吕春巧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5期
关键词:典型心肌梗死急性

吕春巧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干预

吕春巧

目的 总结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对72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则接受系统全面的护理支持,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焦虑状态的改善情况。结果 经过积极的护理干预, 观察组患者的抑郁与焦虑状况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 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改善情况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状况, 提高患者预后与生活质量, 值得推广。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干预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发病突然, 发病前无明显疼痛, 心电图变化同样不明显, 很容易导致误诊, 而且治疗时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治疗期间的护理支持及患者的心理情况对整体疗效都有一定影响[1]。近年来, 本院对收治的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积极的护理干预, 并与同期仅接受常规护理的36例患者对照, 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 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2例, 其中男43例, 女29例, 年龄40~69岁, 平均年龄(48.2±5.5)岁。所有患者均伴随程度各异的胸痛、胸闷情况, 经严格临床检查确诊为心肌梗死, 其中泛前壁梗死27例, 下壁梗死14例, 前间壁梗死8例, 前壁及下壁梗死10例, 下壁合并后壁梗死13例。心脏功能评级:Ⅱ级28例, Ⅲ级35例, Ⅳ级6例, 余下3例为低血压休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溶栓治疗与静脉滴注, 口服美托洛尔与卡托普利等治疗心肌梗死的药物, 将150万U的尿激酶加入100 ml的Nall溶液后为患者静脉滴注, 在溶栓结束后静脉滴注肝素100 mg, 连用3 d, 1次/d。治疗期间观察记录患者临床体征的变化情况, 记录心电图变化与心肌酶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焦虑情况进行评价, 得分越高提示焦虑或抑郁状态越严重。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 检验水准为α= 0.05。

2 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抑郁与焦虑情况对比差异不明显, 经过积极的护理干预, 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对比s, 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对比s, 分)

?

3 讨论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 具体护理干预措施总结如下。

3.1 心理护理 心肌缺氧严重时患者会有明显的痛感, 加之对疾病认识不足, 很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要及时的进行疏导。告知患者剧烈的情绪波动与消极的心理状态不利于治疗, 指导患者通过深呼吸、读报、听音乐等方式放松心情, 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以期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3.2 病情监控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 并发症复杂,发病后4 h中室颤与猝死的发生率最高。所以在患者发病后的2~3 d中要严格监控患者病情, 特别要加强对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这三类严重并发症的观察[2]。一旦出现相应并发症的先兆性表现要立即报告医生, 及时处理。当患者疼痛状况比较严重时可以给予镇静、镇痛药物。

3.3 生活护理 告知患者充分休息, 缺氧严重时给予给氧,协助患者进行洗漱、进食、排便等日常活动, 指导患者排便时不要太用力, 若出现便秘可以适量使用泻药。保证病房空气流通、安静整洁, 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并定期换洗床单以预防压疮。对于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 要给予按摩治疗, 确保肌肉活性。当患者病情好转时, 可以视情况合理安排康复训练, 训练过程中密切注意患者的身体状况, 一旦出现胸痛、呼吸不畅等情况要立即停止, 并对症处理。

3.4 出院指导 叮嘱患者在家休养期间的饮食以易消化、高营养、低热量的食物为主, 可以少食多餐, 不要吃的太快、太饱, 避免对心脏造成新的负荷, 忌油腻、辛辣食物, 严格戒烟戒酒。保持良好心情, 不要大喜大悲, 严格遵守医嘱服药,如果需要外出应备好药物以防意外。

由于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症状不明显, 难以引起人们的重视, 很容易引起误诊, 而疾病的迅速发展又会造成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 使患者在遭受痛苦的同时也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除了药物治疗外, 患者的心理情况和后续护理支持对治疗效果也有一定影响[3]。临床研究已经证实, 患者消极的情绪与心理如果得不到缓解,随着治疗的进行很容易诱发并发症, 发病率较常规水平要高。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系统的护理干预, 通过积极的日常护理、及时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 做好病情监控与并发症的预防等手段, 从生理到心理上改善患者的状况与心态,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

结果表明, 通过对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 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提高患者预后, 值得临床推广。

[1] 瞿春荣.护理干预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当代医学, 2012, 22(10):194.

[2] 孙小慧.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与护理.中国实用医药, 2012, 15(7):122.

[3] 李霞.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当代医学, 2011, 5(12):225.

2014-03-17]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中医药学校

猜你喜欢

典型心肌梗死急性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典型催开百花香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论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