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分析

2014-09-04吴素卿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5期
关键词:补阳后遗症乙组

吴素卿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分析

吴素卿

目的 分析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本院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患者中抽调出81例中风后遗症患者, 随机划分为两组, 甲组43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乙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中风后遗症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中风症状, 应用效果显著。

补阳还五汤加减;中风后遗症

中风为一种临床常见的多发疾病, 其常见后遗症主要表现为言语不清、口眼歪斜以及半身不遂等, 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以及工作。如何有效改善中风后遗症, 是当前临床治疗中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次研究中, 给予中风后遗症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 分析治疗效果, 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调本院从2013年5月~2014年1月收治的81例中风后遗症患者, 随机划分为甲乙两组, 甲组43例,男25例, 女18例, 年龄为33~67岁, 平均年龄为(50.0±1.2)岁, 病史为3~11个月, 乙组38例患者中, 男24例, 女14例,年龄为34~68岁, 平均年龄为(51.0±1.1), 病史为2个月~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分析处理。

1.2 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语言不利、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次症:心慌气短、神疲乏力、动则出汗、面色黄白、肌肉萎缩、瘀点瘀斑, 舌苔白。所选取的患者均被确诊为中风后遗症。

1.3 方法 81例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 甲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乙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甲组治疗方法:入院后给予患者常规的治疗, 包括给予维持水电解质、及时补液、低流量给氧、胰岛素降低血糖、降糖药、降低血压, 若条件允许, 需给予患者必要的抗凝以及溶栓药物治疗。乙组患者在甲组治疗基础上结合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 该方剂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丹参、鸡血藤各30 g, 地龙15 g,钩藤、天麻、乌梢蛇、红花、桃仁、川芎、赤芍各10 g, 黄芪30~120 g。若患者合并气虚重者, 可增加采用太子参;若患者合并下肢无力者, 可增加给予患者桑寄生、川续断、牛膝;若患者为屈伸不利、肢体麻木这可增加采用络石藤、桑枝;若患者口眼歪斜, 可增加采用白附子、全蝎、僵蚕;若患者合并口角流涎, 可增加采用远志、菖蒲。用法:用水煎服, 1剂/d, 分早晚2次分期服用, 连续治疗15 d为1个疗程, 一般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治疗。

1.4 疗效判定 根据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标准, 痊愈:生命体征以及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患者可能独立生活;改善:生命体征以及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生活基本自理或能扶杖活动;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临床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1]。有效率=(痊愈+改善)/总例×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 计量治疗采用t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n, %)

从本次研究中, 可以看出, 甲乙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 甲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7.1±4.2) d, 乙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1.3±2.5) d, 乙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甲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风为中医学上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种统称, 主要症状表现为猝然昏倒、昏迷不醒, 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以及半身不遂。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以及复发率, 临床将其列为严重危及人们生命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 对其预防以及治疗已经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该病发病急, 病情变化多样, 且该病发生后多合并后遗症, 发病人群呈现年轻化,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水平[2,3]。西医中主要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 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动脉硬化会导致出血性中风;另外, 情绪异常波动、血液流变学、高血脂与本病发生密切相关, 临床可通过核磁共振、头颅CT确诊患者疾病。中医认为中风为本虚标实之症, 常见病因为忧思恼怒、饮酒无度、纵欲劳累。主要是因静脉阻滞不通,气血运行不畅, 继而导致气血淤阻脉络不通, 身体器官组织血压供应不足, 导致后遗症疾病恶化[4]。补阳还五汤为一种有效的治疗中风以及中风后遗症, 君药为生黄芪, 具有较好的补气效果, 重用生黄芪可起到较好的提高气血运行效果;辅以桃仁、当归、红花、川芎等药物, 可起到活血化瘀功效;僵蚕、钩藤、天麻可起到较好的熄风止痉效果;远志、石菖蒲、南星等起到醒神开窍效果。多种药物的联合使用, 可起到补气通络、活血化瘀效果, 有利于旺气血, 通经络。应该注意,在重用黄芪时, 要控制剂量。黄芪具有补气功效, 长期使用可能会令人中满, 临床辅助采用木香以及陈皮等行气用品。多种药物相互协同, 可起到较好的活血通经功效[5]。临床治疗中, 甲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1.4%, 乙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7%, 乙组明显优于甲组, 乙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好于甲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给予中风后遗症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 应用效果显著, 值得应用推广。但应该注意合理饮食, 并保持和谐愉快的心情, 有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早日康复。

[1] 邹琴.中风后遗症的心理护理体会.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25):162.

[2] 赵忠华.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100例临床观察.中国农村卫生, 2013(02):145.

[3] 张欣.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88例.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 11(17):17.

[4] 宋占德.针灸原始点治疗中风后遗症136例临床研究.中医临床研究, 2013, 5(17):36.

[5] 张东升.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1):88.

2014-03-13]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中医科学研究所

猜你喜欢

补阳后遗症乙组
春天的“后遗症”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治疗方式及效果评估
小针刀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踝内外翻的效果观察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进展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