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麦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一氧化碳中毒临床观察
2014-09-04郑献敏梁建华黄丽华徐连登彭俊杰朱艺成
郑献敏 梁建华 黄丽华 郭 福 徐连登 彭俊杰 朱艺成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广东 深圳 518133)
参麦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一氧化碳中毒临床观察
郑献敏 梁建华 黄丽华 郭 福 徐连登 彭俊杰 朱艺成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广东 深圳 518133)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一氧化碳(CO)中毒的疗效及对血氧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CO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抢救治疗如吸氧、营养脑细胞、减轻脑水肿、调节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制剂参麦注射液,观察抢救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氧变化。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4 h、48 h血氧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佐治CO中毒有良好临床疗效,明显缩短患者缺氧的恢复时间。
CO中毒 参麦注射液 纳洛酮
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是急诊常见的急重症,表现为头晕、呕吐、肢体无力、胸闷、呼吸困难、伴或不伴抽搐、情绪烦躁不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等症状,主要由组织、细胞缺氧所造成。临床中应用参麦注射液能改善患者缺氧状态,提高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均有CO接触史及头晕、呕吐、肢体无力、胸闷、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等症状,排除心、脑血管病变等其他引起意识障碍的疾病,血液碳氧血红蛋白(COHb)含量变化等均符合CO中毒诊断标准[1]。患者均为轻度、中毒中毒。重度中毒患者另行重症监护治疗不在此研究资料之内。
1.2 临床资料 60例CO中毒患者均为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急诊科就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18~70岁,平均(31.53±2.52)岁;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11.06±2.31)分;CO接触时间(2.20±0.28)h。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18~70岁,平均(30.56±3.57)岁;GCS评分(11.31±1.71)分;CO接触时间(2.23±0.55)h。中毒原因均为煤气取暖、洗澡或漏气意外中毒。两组性别、年龄、意识障碍程度、血液COHb含量变化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氧疗,纳洛酮注射液1.2 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每日1次,同时应用三磷酸腺苷、维生素C,适度降低颅内压,调节电解质紊乱,防治并发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60 mL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每日1次。治疗3 d后观察疗效。
1.4 观察指标 症状改善情况、昏迷程度及血液COHb含量。3 d内监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手指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
1.5 疗效标准 参考文献[2]拟定。24 h内神志完全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血液COHb含量5%~10%为显效;48 h内意识完全恢复,临床症状消失,血液COHb含量10%~20%为有效;治疗72 h意识障碍无改变,临床症状体征不变,血液COHb含量超过30%,或病情加重为无效。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示观察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 两组PaO2与SpO2变化比较 见表2。治疗24、48 h观察组患者血氧均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血氧及氧饱和度变化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血氧及氧饱和度变化比较(s)
组 别 PaO2(mmHg) SpO2(%)观察组 治疗前 85.81±5.26 85(n=30) 治疗24 h后 90.33±4.18△95治疗48 h后 93.22±5.14△97治疗72 h后 96.14±3.18 99对照组 治疗前 83.46±5.53 86(n=30) 治疗24 h后 84.66±4.22 92治疗48 h后 88.71±5.15 95治疗72 h后 95.23±3.56 97
3 讨 论
短时间内吸入过量CO引起的中毒称急性CO中毒,是较为常见的生活中毒及临床急症,主要由于煤炉取暖及天然气、瓶装煤气冲澡、煮食物时候,门窗通风不好而引起。其临床特点是氧的运输和利用障碍引起组织、细胞缺氧,体内血管吻合支少且代谢旺盛的器官如大脑和心脏最易遭受损害[1]。因此,改善大脑和心脏等重要器官缺氧是治疗CO中毒的关键。
纳洛酮是阿片受体的强拮抗剂,能在大脑内竟争性地与阿片受体结合,从而拮抗应激状态下大量内源性阿片肽产生的病理效应,具有改善脑灌注与代谢,保护脑细胞,减轻脑水肿,促进意识恢复的功能,已经广泛应用于CO中毒的治疗[3-6]。对于减低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纳洛酮也有一定的作用[7]。
CO中毒属中医“厥证”、“脱证”“中风-中脏腑”范畴。头疼、头晕、恶心、呕吐为清气不升、浊阴不降、清窍失养引起,心悸、四肢无力及抽搐为心神失养、心神不宁所致,治当益气安神、醒脑开窍。参麦注射液由党参、麦冬提取而成,为中药方剂生麦散的主要组成部分。党参补益气血,麦冬养阴生津安神,两者合用具有益气养心、生津养阴的作用,对CO中毒引起的头晕、心悸等具有缓解作用。现代研究发现其具有提高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降低血二氧化碳分压、血黏度、红细胞集聚指数[8]。曹氏研究发现参麦注射液可抗氧自由基,能有效地降低内二酮水平,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缓解急性损伤及组织缺氧,保护心肌[9-11]。
CO中毒后,患者缺氧时间越长,组织、细胞损伤就越严重,后遗症的发生率也越高。本研究在基础抢救治疗(包括氧疗、降低脑水肿、改善脑细胞代谢、调节电解质等)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CO中毒,结果显示,参麦注射液联合基础治疗能明显提高治疗显效率和有效率,能快速改善患者的血氧分压。这提示参麦注射液可明显改善CO中毒患者缺氧状况,缩短缺氧的恢复时间,从而避免长时间缺氧对组织产生的损伤。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35-938.
[2] 张艳锋.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及纳洛酮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5):8643-8644.
[3] 魏进举,王利欣.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抢救中纳洛酮应用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8):2206-2207.
[4] 郑国超.纳洛酮在一氧化碳中毒急诊抢救中的疗效[J].继续医学教育,2013,22(9):23-24.
[5] 文发魁,柴丽,薛虹.盐酸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3,30(3):277-278.
[6] 周玲,任传成,余桂军.纳洛酮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0,12(1):40-42.
[7] 李奇林,许兆忠,刘斌.纳洛酮在急诊急救中应用现状[J].临床床荟萃,2000,15(15):708-710.
[8] 郑黔雯,黄斌.参麦注射液佐治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临床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6,28(1):30-31.
[9] 曹惠玲,吕士杰,姜艳霞,等.中药复方参麦对大鼠急性肺损伤氧自由基的干预[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3):67-69.
[10]王丹枫,胡君杰,赵坚,等.参麦注射液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性心肌损害的治疗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4,11(6):339-341.
[11]袁敏,郭航远,彭放,等.参麦注射液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效应[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1,18(5):284-286.
R595.1
B
1004-745X(2014)11-2089-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11.053
2014-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