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进喜“铁人”称号的由来

2014-09-04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

百年潮 2014年3期
关键词:油矿王进喜玉门

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

1959年9月26日,位于我国松辽平原大同镇高台子的松基3井喷出了工业流油,大庆油田被发现。为了解决全国燃油需求,早日摘掉“贫油”的帽子,石油部从各地石油系统调集力量,组织石油大会战。1960年3月,全国各地多个钻井队赶赴大庆,在这些精兵强将中,有一支特殊的队伍,就是由“钻井闯将”王进喜带领的“钢铁钻井队”——甘肃玉门油矿贝乌5队。在石油大会战中,王进喜和广大石油工人为会战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也因此赢得了“铁人”的称号。

“铁人”的称号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映射出巨大的力量。“铁人”象征着石油工人有使不完的劲、打不垮的意志、压不倒的精神。“铁人”,特别是铁人精神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王进喜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石油大会战的“铁人”,一路充满了艰辛。时至今日,“铁人”称号家喻户晓,但称号的由来却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我要当钻工”

1923年10月8日,王进喜出生在甘肃省玉门市赤金堡王家屯的一个贫困人家。生活所迫,王进喜6岁要饭,10岁放牛,12岁背煤,13岁出劳役。1937年秋天,14岁的王进喜在逃避抓壮丁时遇到了采油的赤金老乡,把他引到了石油路上,从此与石油结下了不解之缘。

1939年3月,玉门油矿在赤金老君庙前打出了第一口油井——老一井。此后,石油沟不再允许私人采油,原先在老君庙前采集原油的赤金人变为长工,王进喜的名字也上了“长工花名册”。当时的玉门油矿由国民党政府经营管制,矿场四周用铁丝网围起来,不准工人自由出入。油矿内有驻军、宪兵、矿警大队,矿工稍有差池,便遭工头毒打。矿上还经常拖欠工钱,有时还以抓阄发放物品的方式抵扣工资,长期的压迫使工人们的生活苦不堪言。早在1941年,中共就在油矿内部组建了玉门油矿党支部和油矿职工子弟学校党支部两个地下党组织,工人们接触到共产主义等先进思想,提高了阶级觉悟,心里渐渐萌发了抗争意识。王进喜从小身处困境,磨炼了坚强不屈的意志,加之受进步思想感召,逐渐懂得了团结的意义。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党企图破坏玉门油矿,王进喜积极参加了护矿斗争。

王进喜16岁进了油矿门,虽然成天和油打交道,但只是干一些零活。直到27岁,他才真正成为钻井工人。1949年人民解放军挺进大西北,9月25日,解放了玉门油矿,对油矿实行军管。矿工们终于获得了自由,翻身做了主人。食堂吃上了大米白面,宿舍安上了木板床,矿工发了新工服,还看上了新歌剧。这些变化使得王进喜受到了教育,增强了主人翁意识,决心要当一名钻井工人,报效祖国。起初,王进喜因为没有上过学,只能做一个勤杂工。每当看到高耸的井架、抽动的钻杆、喷油的景象、师傅们威武的身影时,复杂的情感就一起袭上心头。“我要当钻工”成了他日思夜想的愿望。王进喜下定决心考钻工。第一次考试,由于笔答钻井知识、念报纸不合格,没能考上。第二次考试,重在技术项目的考核。王进喜动作敏捷、沉着机智,而且重要的是他干劲十足、意志坚韧,最终获得了认可,当场被招收为钻井工人。

“玉门关上立标杆”

王进喜刚当上钻工就加入了郭孟和(新中国第一位石油工人劳动模范)的钻井队。严师出高徒,无论跑井场、打大钳、开机器、调泥浆,王进喜样样跑得快,处处当主人。他反复说:“党把我们当主人,主人不能像长工那样磨磨蹭蹭,被动地干活。”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中国百废待举,哪儿都缺石油,玉门油矿再次扩产。1953年,油矿从苏联进口了几部贝乌40型钻机,成立了贝乌5队,调王进喜当副司钻。由于刚刚建队,经验不足,工作开展缓慢,贝乌5队被人称作“豆腐队”。王进喜不甘落后,严格要求,带领全班工人学技术、练本领、研究地下情况。渐渐地,由于这个班事故少、进尺打得多,很快就成为玉门油矿的先进班。1956年,王进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他当上了贝乌5队队长,他决心带领全队工友打一个翻身仗,提出了“月上千,年上万,钻透祁连山,玉门关上立标杆!”的口号。

为了实现自己提出的目标,他回家搬上行李直接住到井上,24小时“全天滚”。大到地下情况、打井方案、泥浆配制、钻头使用,小到钻杆摆放、丝扣抹油,里里外外不放松一丝一扣。饿了,吃几口工人们从食堂带来的饭;困了,就盖上羊皮袄打个盹。队长拼命干,全队学队长,几十双眼睛盯在进尺上。抢进尺,就得敢闯敢拼。1957年9月30日12时,全月累计进尺5009.47米。10月19日,新华社发布了这一消息:“玉门王进喜钻井队9月份进尺5009.47米,创世界少有的纪录。”1958年,石油部在新疆克拉玛依召开全国石油工业现场会,王进喜在会上被誉为“钻井闯将”,王进喜带领的贝乌5队被授予“钢铁钻井队”的称号。

1959年,王进喜去北京出席全国群英会,参加国庆10周年观礼。他看见公共汽车背着煤气包在马路上穿行,一打听才知道,公交车没有油,不背煤气包就不能走路。他这才意识到全国各条战线都非常缺油,玉门产出那么多的油,还不足全国实际需要的五分之一。想到这里,王进喜流下了自责的眼泪。从此,这个“煤气包”一直压在王进喜的心头,拿掉“煤气包”成为他的新目标。

“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啊”

1960年3月,王进喜带领着贝乌5队(被统一编号为1262队,后改为1205队)从玉门来到大庆,被安排在马家窑赵大娘家吃住。赵大娘觉得家里住着钻井队是一种荣耀,下决心要把他们照顾好,可王进喜住了一晚后便好几天也不见人影。赵大娘见王进喜顾不得回来吃饭,便把饭菜送到工地上。一次大娘特意做了碗西北人爱吃的面条给王进喜送去,到了工地,她看到王进喜正带领大家往井架上拉机器,边拉边喊号子,攥大绳的手都被勒出了血。大娘喊:“王队长,歇口气吧!”她的声音被震天的劳动号子所淹没。过了几天,大娘问队友:“这大冷的天,王队长怎么不回来休息?”队友说:“大娘,您别见怪,这是我们王队长的习惯,一工作起来就吃住在工地,没黑夜没白天了。”大娘说:“你们的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啊!”

王进喜被赵大娘称为铁人的事很快传到指挥部,1960年4月9日至11日,大庆会战召开了第一次技术座谈会,时任石油部部长的余秋里在座谈会上介绍了王进喜白天黑夜拼命工作的先进事迹,号召参战的全体职工向铁人王进喜学习。从此,一场“人人学铁人,人人做铁人,为会战立功”的活动在油田上开展起来,“铁人”称号也广泛传播开来,中国大地上诞生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铁人”王进喜。

“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面对荒原一片、设备搬运异常困难的艰苦环境;面对一缺材料二缺机械三缺技术的现实情况,王进喜提出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口号,极大地调动了工人们的积极性。大庆会战初期,为了抢时间、抓进度,工人们连续奋战,累得筋疲力尽。看到这种情景,王进喜吹哨子,喊口号,为工人们打气。在1205钻井队的黑板上,写着振奋人心的口号:“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口号喊出了石油工人的巨大力量和坚韧意志。

1960年4月29日,石油部党组决定在大庆会战现场召开“五一”万人誓师大会。王进喜在表态发言时大声地说:“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5月8日,王进喜在大庆打的第二口井开钻,中间发生井喷,由于没有压井用的晶石粉,他用水泥代替,并带着腿伤跳进拌浆池,用身体搅拌水泥浆以压住井喷,保证了钻井工作顺利进行。王进喜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用生命践行着他的誓言,显示出“铁人”无穷的榜样力量。

同年秋天,会战指挥部由三个探区改组为两个钻井大队,王进喜担任二大队队长兼支部书记。王进喜一边有条不紊地领导工作,一边注重学习政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针对一些人消极的工作态度,王进喜说:“光想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我们这里有两点,一是认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二是学了就要结合实际用。培养出为国出力,为民争气的干劲。我总认为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把书本上学的、脑瓜里想的、口里说的、手里干的统一起来,表里如一,言行一致那才叫马列主义。”从此以后,“干,才是马列主义;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这句话就成了会战时期的一条新口号,成了指导工作、衡量成绩的新标准。王进喜提出的口号,言简意赅,鼓舞人心,是“铁人精神”的生动诠释。

1970年11月15日,王进喜因胃癌医治无效,与世长辞。铁人虽然离我们而去,但“铁人精神”永世长存。(编辑王雪)

(张秀娟、杜维泽、魏杰整理)

猜你喜欢

油矿王进喜玉门
我国首位女石油地质勘探队员
王进喜:一条铁的家规
玉门H低渗透裂缝油藏强化泡沫防气窜实验研究
这里是玉门
CHINESE IDOL
彭德怀视察玉门油矿
优化“油矿地质学”实践教学体系培养油气地质工程技术人才
劳模夫妻比翼飞
王进喜:“石油铁人”
十万大军出玉门 天山南北奏凯歌——记第一野战军和平解放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