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中汉字形体的课堂教学
2014-09-04陈苓苓
陈苓苓
摘 要: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大部分留学生都认为汉字的书写是一大难点。为了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汉字的形体特点,作者依照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使用归纳总结的课堂教学方法,较为系统地按照笔画组合方式、独体字、合体字由易到难的顺序,对汉字形体的书写规律进行了讲解,以期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会留学生如何书写汉字。
关键词: 对外汉语 汉字形体 课堂教学
大部分留学生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汉语中最难学的一个是声调,另一个就是汉字的书写。汉字具有数量大、形体复杂的特点,那么如何教会留学生写汉字,如何帮助留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成为摆在对外汉语教师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为了克服留学生识记汉字的困难,消除他们对汉字的枯燥感和神秘感,笔者特意针对初级班设计了这样一堂汉字形体的识记课,帮助来华留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形体,学习书写汉字。
为让留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律,上课前,笔者将以下部件或汉字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写到黑板上,以便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a:二、三、八、儿、川
b:人、刀、工、几、上
c:十、七、力、九、也
2.a:朴、札、机、杆、村
b:抡、伦、论、轮、沦
c:肝、脸、肚、肿、肋
3.a:早、音、时、旬、禺
b:只、占、咽、问、噩
c:会、从、仄、囚、巫
上课铃响后,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告诉他们仔细观察黑板上老师所写的字,每一组里面都包含汉字形体方面的小规律,看他们谁能第一个发现奥秘,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此时,在学生观察的同时,笔者开始板书这堂课的主题:汉字形体的书写规律。
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就会积极动脑思考,紧接着讲述汉字的形体规律就不那么难。以上三组例子分别代表汉字形体的笔画、部件和结构三方面的规律,基于初级班的同学已经上过几堂汉语课,对笔画概念有了一定了解,接下来,师生一起分析。
第一组:
学生在仔细观察分析第一组里的a组时,可能没有看出规律或因羞愧心理而不敢说出来。笔者此时根据情况进行指点,提示同学们:看看“二”上面和下面的两个笔画之间是否有连接,是不是离得比较远?部分同学回答“是”,再让同学们看看同一组的其他例子。当大家点头一致同意时,老师适时告诉他们,这便是笔画组合的一种规律,叫做“相离”。
通过老师对a组的引导,同学们已经有所感悟,初看b组时,大家踊跃地说b组的例字们笔画都是连接在一起的,像“人”字的撇和捺一样有连接的交点。老师及时地告诉学生:b组的例子们是汉字笔画组合的又一种方式,叫做“相接”。采用同样的观察方式,学生说c组的“十”、“力”等字的笔画既不相离又不相接,但是不知道用哪个确切的词形容。这时,老师充分发挥作用,把这种笔画组合方式的专业术语告诉大家——相交。最后,老师告诉大家,这一组字都能够单独成字,又称“独体字”。
经过对第一组例字的学习,学生感觉收获颇多,对汉字不再有畏惧感,课堂气氛活跃。在大家互相交流收获、心得的同时,老师告诉大家,汉字的学习其实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难,其中都是有小规律可循的。了解了汉字笔画的组合方式后,老师再和同学们一起探寻汉字字素的小规律,以此引入下一组例字的学习。
第二组:
同学们在经过一番观察后,大胆地说,这一组字的笔画比较多,和第一组的规律不太一样,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每一组的字有一部分是相同的,a组字的左边都是“木”字,b组是右边都是“仑”字,c组左边是“月”字。听到同学们的回答后,老师满意地微笑点头,夸同学们表现得不错,观察得也挺仔细。接下来老师对同学们的回答加以补充。
老师首先肯定同学们说的此组汉字笔画相对复杂是非常正确的,因为上组字讲到的只是三种最基本的笔画组合方式,而实际上汉字笔画组合的规律要更复杂一点,通常会在笔画组合基本方式的基础上再组合,形成合体字。如“朴”字中的“木”和“卜”之间就是彼此分开的,这就是第一组里讲到的笔画之间的相离,而“木”既包含相接,又包含相交,像“抡”、“肝”等字也有这样的规律。多数汉字是综合运用2种或3种笔画的组合方式构成的,像“伦”、“沦”、“论”和“脸”运用的便是相离和相接两种方式,而“机”、“村”和“肚”等字运用了相离、相接和相交三种组合方式。
接下来老师继续点评同学们的回答,简单的笔画组合后,就会形成刚刚大家提到的“木”、“车”等,它们可以称之为字素,也可以叫做部件,具有一定的组配汉字的功能。虽然汉字数量庞大,形体复杂,但是很多汉字都是由相同的字素构成的,像a组的这五个例字从形体上看,左半部分都是相同的。以后同学们在遇到比较复杂的汉字时,可以拆分,“把一个整体的汉字分为若干字素,再以字素为单位进行笔画、笔顺和笔序的练习,然后把字素组合起来”,这样学习书写汉字就会相对容易一些。
第二组例字讲完后,老师嘱咐同学们,要求每人准备一个汉字学习本。在平时的学习中,每当学到一个新的汉字时,要及时记录整理下来,并且把以前自己学到的汉字适当地归类,按照字素的不同将它们放到相应的位置上,包括以后即将学到的也不要忘记整理。这样同学们就能构建属于自己的汉字形体系统,从而更好地学习书写汉字。
第三组:
“是不是汉字形体方面的规律只有笔画的组合方式和字素之间的组合规律呢?”老师发问,同学们若有所思,感觉到还有第三组要讲,大部分同学说不是,应该还有其他的。在再次引起大家兴趣与思考的同时,老师带领大家进入最后一组例字的学习。
经过短暂观察,同学们说a、b、c三组中每一组里的字貌似都有相同的部分,但表现在每个字中又不完全相同,并且位置也是有变化的。这些相同的部分有的在字的上边,有的在下边,有的在左边,还有的在方框里面。老师对同学们的回答很满意,紧接着分别用相对专业的汉字知识术语对同学们的发现进行总结。
老师首先肯定同学们说的第一点,每一组里确实都有相同的字素,像a组里的“早”、“音”等字,其中都包含了“日”这个字素,即便最后的“禺”字也是包含的,把字素拆开来看,“禺”的上半部分是一个扁扁的“日”,只不过后来的笔画中又穿过了一条竖。同样的道理,b组和c组里的“口”和“人”也有此种特点。值得注意的是,相同的字素因为在汉字中的具体位置不同,形状也发生了变化,同学们很感兴趣。老师顺势提问大家知道为什么吗?以此进行汉字基本结构的讲解。
一个汉字中各个字素的相对位置叫结构,很多人写出来的汉字不好看,原因在于结构不匀称,各字素占据的空间不合理。相同的字素会在不同的汉字中变得有大有小,有宽有窄,都是字素在不同部位产生的不同变体,是为了让汉字整体结构美观、匀称,有的字素为了适应结构需要甚至改变末笔,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汉字方块字的形体特点。因此,老师在此处告诫同学们:在学习书写每一个汉字前都要仔细分析它的结构,做到大小、宽窄适宜。
紧接着,老师提示大家,构成汉字的字素有500多个,因为数量较为庞大,汉字字素的排列组合就必须有一个顺序,字素书写要按照顺序进行,像例字中的“早”、“只”、“会”等字都是由上下两个字素构成的,这种汉字就叫做上下结构。以此类推,“时”、“咽”这两个字呢?同学们能回答出是左右结构。在涉及“旬”、“问”、“仄”、“囚”这四个字时,同学们不知道怎样回答,老师及时告诉大家,这是字素之间组合的另一种方式,叫“包围组合”,“囚”和其他字的区别只不过是“全包围”和“半包围”之分。由于这三个术语同学们比较容易理解,不再一一赘述。最后的“禺”、“噩”、“巫”三个字,老师直接讲解给同学们听,它们是合体字字素之间组合的最后一种方式,叫做“框架组合”,也可称为“穿插结构”,这种组合的汉字数量极少,暂时只要求大家了解,不要求掌握。因为它们不像上下、左右结构的汉字那样构字部件一目了然,相对来说比较困难,等大家有了一定的汉字知识基础后,再书写学习这些字便会易如反掌。
经过老师的讲解介绍,同学们初步掌握了汉字形体方面的书写规律,对未来汉字的书写学习道路充满了期待,同时饱含信心和希望。
三组例字讲解分析完后,老师对所讲的内容及时进行总结,让学生加深理解,并且设计课后习题,列出一些汉字,让学生对汉字笔画组合方式相同、字素相同和汉字结构相同的字进行分类,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在下一节课的前几分钟进行复习提问。
本次课堂教学严格遵循学生习得知识的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大环节,按照课前引导、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解新内容、布置课外作业的步骤一一进行。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联系紧密、环环相扣,趣味性和逻辑性紧密结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所收获,再加上大量练习,学生牢牢掌握了汉字的形体特点及如何书写汉字。
参考文献:
[1]施光亨.对外汉字教学要从形体入手[J].世界汉语教学,1987(2).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8.
[3]崔永华.词汇文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12.
[4]厉芹.对外汉字教学的分析和方法[J].广西大学报,2008(2).
[5]杜丽荣.“系联法”对外汉字教学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7).
[6]朱宇清.抓住汉语汉字的特点进行对外汉语教学[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3(2).
[7]吕必松.汉字与汉字教学研究论文选[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3.
[8]张明明,陆湘怀.汉字的特点与对外汉语汉字教学[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