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与健康生成体验式课型探讨

2014-09-04李希栋杨远飞

少年体育训练 2014年9期
关键词:勇敢者课型评析

李希栋,杨远飞

(江苏省天一中学,江苏 无锡 214101)

体育与健康生成体验式课型探讨

李希栋,杨远飞

(江苏省天一中学,江苏 无锡 214101)

体验,是对事物产生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教学的“人为性”和“为人性”,决定了真实的教学是一个系统问题,更是一个生成性的问题,也就是说任何教学都是在实体、活动、关系和过程等维度上生成的。生成是一种思维方式,是现代哲学的最强音,生成性思维是一种在认识事物及其本质的发展过程中生成的而不是在发展之前就存在的思维方式,是当代教学论研究的思维走向。生成,包括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智慧的生成等,因此,它更多关注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也就是更多关注事物为什么是这样而不仅关注事物是什么样的;生成更多关注差异性而不仅仅关注同一性,也就是说事物不会只以一种方式存在,而是以多种方式存在的。生成体验教学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课堂互动体验学习的状态中即时生成新情况、新问题,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其意在引导教师在课堂中关注体验、关注生成,而非灌输。著名教授叶澜指出“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呈现出不同的效果。有体验,才会有联想、领悟。可见,生成体验是以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学习的教学发展过程,是生成性思维视角下的教学形态。

根据体育与健康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生成体验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高度参与的学习过程中,体育的知识技能、体能和方法得到发展,体验和生成能力得到提高,诸多情感因素得到激发和熏陶,形成老师引导下,学生高度参与的,以培养在体验和生成能力为主要特征的“生成体验式课型”,本文从课型实施流程、环节、案例分析、课型优势、适宜范畴,来谈一下生成体验式课型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1 生成体验式课型的实施流程图

实验流程见图1。

2 生成体验式课型的主要环节

图1 生成体验式课型的实施流程图

2.1 初次实践、生成经验

在教学新知的过程中,先让个体首次亲历运动技术,体验运动技术的特性,总结个人对技术的感悟,然后采用兴趣分组的形式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从而促使他们投入自觉的认知活动中,通过小组讨论,加快学生掌握新知的速度。

2.2 巩固实践、融合内化

在小组体验、感悟、讨论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开展学生喜欢的游戏比赛,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趣味比赛中再次发现问题,加深认识,教师则引导学生评价、小结练习情况,内化新知。

此环节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不能忽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要通过表扬、纠正错误等形式指导学生进一步内化,从而高效地突破难点,内化生成新知。

2.3 强化体验、反思生成

在融合内化的前提下,教师设置综合性活动,让学生体验,并通过变式练习,强化体验,通过小组讨论,强化新知,让学生再次体验感悟,生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如案例中的“勇敢者之路”的比赛,允许在规定的范围内,根据小组成员的实际,自行设计障碍物的放置顺序和距离。学生分四组进行讨论、各组学生能发挥聪明才智,集思广益、畅所欲言,直至协调统一,设计后,对障碍物按设计的方案进行放置,所设计的方案各不相同,但都有自己的创意说明。同时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体质的差异性,而给出相同的障碍标准,个别困难学生(特别是小个子、女生)在过跳箱时,不仅允许可采用跳、爬的方式,更允许采用小组人员帮忙托过跳箱方法来完成。此间,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合作,要在合作中使每个个体都在思维的碰撞中有启发、有拓展、有生成。

2.4 拓展实践、巩固新知

通过一轮实践体验,每个小组会对原先的设计方案产生新的想法,教师给予及时准确地指导,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新知。最后,游戏比赛要淡化所谓的名次、快慢的比较,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一节课从实践、生成认知→再实践、巩固认知→再实践、内化认知→拓展、形成共知的成功过程。在这样的新课程理念下,使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地参与到形式新颖的变式活动中,不但巩固所学,强化训练重点,而且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能达到、实践能力都得到发展,大大提高了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的效率。

3 生成体验式教学案例分析

“生成体验式课型”就是从培养人的宗旨出发, 通过主体创造性的活动, 经过一系列个性化的教学环节, 最终达到从感性、感悟到感知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要求找准体育课堂教学的目标, 立足于学生知识水平的实际, 循序渐进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 在更高层次上完成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的整合。

3.1 《设计勇敢者之路》设计背景

在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教学中,教材的内容适合学生展开生成体验学习,并且学生受认知基础、能力和水平的限制,与教学内容相关基础知识储备不足,情感体验缺失,难以在一般的练习过程中获得直接体验、思维突破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本课型。

以水平四《设计勇敢者之路》为例,这是一个发展学生奔跑能力的素质课。主要是通过完成勇敢者之路这个任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增进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通过比赛,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和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由于教材所涉及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接近,所以发挥生成体验式课型的优势,给予学生以现实的体验和丰富的探究空间,不仅利于丰富学生对现有知识的体验,而且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是体验学习与生成性学习巧妙结合起来典型案例。

3.2 《设计勇敢者之路》教学流程设计及评析

3.2.1 实践亲历、经验积累和寻找生长点

(1)准备活动围绕课前布置好的障碍慢跑。

(2)教师讲解、示范过障碍方法。(3)学生分组依次做尝试性练习。

(评析:围绕障碍慢跑,先直观认识障碍,教师讲解、示范动作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分组尝试体验练习,用身体感悟动作要求,认识规律,寻找生长点。)

3.2.2 融合内化、修正补充,导入生长点

(1)学生分4组进行过障碍比赛,教师评价、引导比赛情况。

(2)学生讨论小结,并改进方法。

(评析:在学生亲历锻炼活动,尝试体验动作技能,有跃跃欲试的激情以后,运用障碍进行比赛,让学生在团队比赛中再次感悟技能要求,并根据比赛情况自我总结,小组讨论,生成新的改进方法。)

3.2.3 反思提炼,激起共鸣点

(1)教师下达设计“勇敢者之路”任务(在规定的范围内,自行设计障碍物的放置顺序和距离);学生分4组进行讨论、设计后,对障碍物按设计的方案进行放置。

(2)在新设置“勇敢者之路”上进行接力比赛。

(评析:最初场地设置是4个组同样的器材设置顺序,在第一次障碍接力比赛总结的基础上,每个小组都有了自己的一些经验,在各小组根据小组实际对障碍器材摆放顺序进行调整以后,教学又一轮次的接力比赛,比赛以后再让学生讨论、总结,融合内化,生成新的认识。)

3.2.4 创造发现,走向成功点

(1)讨论:怎样摆放障碍物最合理,通过速度最快?

(2)各组进行调整方案,再比赛,最后评价。

(评析:经过实际、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反思提炼,各组学生创造性的布置各组障碍,在最后一次比赛中,无论比赛结果如何,都将小组最得意的一面真实的体现出来,把最好的、最精彩的一面展示给大家,成功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3.2.5 结束放松,交流分享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放松,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评和组间互评。

(评析:通过小组组内、组间进行评价和经验分享,指出优缺点和有待改进的地方,不仅使展示者认识了自己的不足,也帮助评价者进行自身反省,获得有效练习的方法和经验。)

(2)教师对展示情况和课堂学习情况进行最后总结,并提出要求。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体验中的要点,并抛出更高要求,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4 生成体验式课型优势和适宜范围

4.1 课型优势

4.1.1 有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学符合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以及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改变了教师以往绝对权威、高高在上的角色,由教师做主的传统做法,平等地对待有思维有情感的学生。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让学生自己来设计、自主地学习、自由地发挥,体验到自己是课堂的真正主人。同时,也给予了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以充分地进行师生、生生的互动,从而发挥动态生成的功效。

4.1.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下达任务后,各组学生能发挥聪明才智,集思广益、畅所欲言,直至协调统一,所设计的方案各不相同,但都有自己的创意说明。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和挑战自我的价值取向。学生在讨论、设计方案过程中,就要考虑服从整体的利益;在一个“社会—信息—教育—学习—生活”同构一体化的人类生存形态中,不断寻求身体、心理、社会需要的满足,多次比赛中,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体质的差异性,而给出相同的障碍标准,个别困难学生(特别是小个子、女生)在过跳箱时,在爬不过去后,采用绕箱方法取之,在大家的助威声里,战胜了困难,战胜了自己,战胜了胆怯,增强了自信。

4.1.3 有利于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活动体验之中 很多游戏活动都是合作、集体性的活动,在这样的体育游戏之中,通过分工合作学生就能够各尽其责。这样的游戏活动能够培养集体主义、团结协作精神。学生经常表现出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的精神。通过这样的体育游戏活动,学生就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4.2 课型适用的范畴

4.2.1 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教材内容必须适合学生生成体验学习。《设计勇敢者之路》就课的内容以及相关的拓展内容,比较容易发挥体验和生成这种优势进行教学。

4.2.2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知识经验,但实际的认知结构与教师认为他们应该有的认知结构不尽相同,而在课堂教学中某些知识是不能预设,需要在课堂上主动动态生成。如果不采用这种方式,就无法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获得直观感受以及思维上的突破。

[1]刘春江.初中体育教学案例分析[J].新课程(中),2011(5).

[2]王渺一.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体育与健康[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G807.02

A

1674-151X(2014)09-065-03

2014-07-30

李希栋。

猜你喜欢

勇敢者课型评析
恰巧而妙 情切致美——张名河词作评析
评析复数创新题
基于核心素养的创造式课型组合操作体系
学科教学中的课型设计思路
抛开“阳性之笔”:《怕飞》身体叙事评析
勇敢者的游戏
《楚庄王》:感赋与评析
勇敢者的游戏
勇敢者探险
关于语文课型研究的几点思考